章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煮酒论诗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历时四年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辗转生活,来到成都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探访了成都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这首诗不但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所作的一首凭吊古迹、颂扬诸葛亮的咏史诗,还是一首富有教育意义、感人至深的抒情诗。诗人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评论,而是采取前半部写景,后半部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引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彩评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诗人满腔的激情。这首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专程寻访丞相祠堂的心意,这是全诗的“起”;接下来的三、四两句,承接前句,写尽了祠堂内碧草依依,黄莺初啼的春色,这是全诗的“承”; 第五、六句则笔锋一转,开始叙述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这是“转”;末尾两句收束全诗,写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悼念和对所有大业未成的英雄人物的追思,这是“合”。在这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畅快,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诗人故事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历经千辛万苦赶到了肃宗朝廷所在的凤翔(今陕西凤翔)。感于杜甫的忠义,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然而厄运并没有远离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好友、宰相房率军与叛军战于陈陶斜,结果唐军大败。
在其他大臣的攻击之下,肃宗罢免了房之职。杜甫敬重房的为人,就上疏为房的宰相辩护。
由于杜甫的言辞过于激烈,肃宗将杜甫革职,心灰意冷的杜甫孤身离开了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