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
范雎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范雎在魏国的遭遇比较差,被人打断肋骨、敲掉牙齿不说,还被用席子捆成卷放在厕所里让人“溺之”。孙膑先生被挖掉膝盖骨,自己装疯在猪圈里吃屎,可以列为受迫害之冠军,那范雎就是亚军了。孙膑和范雎都逃离了苦难,得到了他国的重用。
范雎在秦国的功绩,一是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一是提醒秦昭王除掉了外戚集团。秦昭王的舅舅魏冉是帮助他消灭兄弟、争得王位的功臣。在中国,老主子如果儿子多,他死了以后,儿子们十之八九要杀个人仰马翻。这时候,儿子们可以凭借的力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娘舅一族,亦即外戚。魏冉先生帮助秦昭王夺取王位,有拥立之功,在帝王看来,那是最大最大最最大的功劳,魏冉先生同时作为秦相和大将军为秦国攻城略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范雎决定以疏间亲,应该说冒着很大的风险。
第一次见秦王,内侍说,秦王到了,范雎在没有取得秦王信任的情况下,就开始离间秦王与老娘、舅爷的关系:“秦国哪有什么秦王,只有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封号)!”
有句话中国人一般都认可,就是“疏不间亲”。范雎之所以把秦王的舅爷穰侯魏冉作为攻击目标,乍看起来是有些利令智昏,好像是为了夺相印而不惜以卵击石;其实,范雎的聪明,就是看到了英武刚毅的君主和气焰熏天的权臣势难两存的相砍规律,故意危言耸听。司马迁说:“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富极贵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以穰侯的势力和功劳,让范雎几句话顿时化作云烟,让司马迁也感到不可思议。
司马光也反对外戚专政,但对穰侯魏冉却抱有同情心,他评论说:“穰侯援立昭王,除其灾害,荐白起为将,南取鄢、郢,东属地于齐,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益强大者,穰侯之功也。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雎之言。若雎者,亦非能为秦忠谋,直欲得穰侯之处,故搤其吭而夺之耳。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雎真倾危之士哉!”
其实这些评价高抬了范雎,高估了策士的作用。岳飞不是死于秦桧而是死于高宗,穰侯亦不是折于范雎而是折于秦昭王。范雎不过揣摸到昭王心思而已。司马迁注意到了穰侯“富极贵溢”,而司马光把“功劳”全推在范雎身上,恐怕也是其见识不到。根据司马光的语气,我们可以看出宋儒的褊狭与片面,看人简单得以君子小人划分,处事死板得一味愚忠,不知道人在政治斗争性格中有多么复杂,要求范雎理想化地忠于国君,时时处处替帝王考虑,不亦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