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
秦王使甘茂约魏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魏,令向寿还,谓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王迎甘茂于息壤而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人告其母,其母织自若也。及三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其母,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魏文侯令乐羊将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反而论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chū)里子、公孙奭(shì)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弗听也,请与子盟!”乃盟于息壤。秋,甘茂、庶长封帅师伐宜阳。
谣言,谎言,谗言,特别是用心叵测的所谓肺腑之言,都是极有力量的,尤其是不断重复的时候,可以摧垮任何信任。甘茂作为大将,深刻理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另一面是什么。所以,他必须给自己的领导打预防针。
在中国历史上,劳师远征,内部的不信任的氛围特别容易形成,因为手握兵符的将军们长期在外,一边消耗着国家的银子,一边又好像没有什么胜利消息报来,他意欲何为?只要有人这么一问,国君没有心里不打突的,因为拥兵自重、篡党夺权的故事太多了。
这时,君臣间的信任就成了世间最可宝贵的东西。魏文侯收到了谤书一筐,受煎熬的不是前方的乐羊,而是文侯自己。所以,乐羊得胜归来,他迫不及待地把收到的小报告交给乐羊,从心理上分析,他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也不容易,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乐羊拿到这一筐东西,赶紧烧了,以安人心以求自保。
甘茂的顾虑并不过分,后来,果然有不少人向秦王说三道四,秦王也欲罢兵,甘茂只得说:“息壤的盟约还在这里哦。”秦王还算不错,不仅遵守了誓言,而且给甘茂增兵。终于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秦武王后来因为练健美举鼎绝脉而死,继任的是秦昭襄王。在昭襄王时期,甘茂终究还是不适应秦国的“企业文化”,老被人打小报告,他只好投奔齐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