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是S市医科大学的护理系的大二的学生,大二的课程正是学习内外科的时候,每次理论课程结束总要到学校的附属医院去见习。
这次血液系统疾病见习,刘蕾她见到一个穿着朴素的男孩子。男孩子9岁,小名叫涛涛,有着清秀的眉眼,圆乎乎的脸蛋,泛着婴儿肥,躺在采血室的床上半眯着眼,虽然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但却让有侄子的刘蕾让人打心眼里觉得让这孩子乖巧可爱。
刘蕾在她带教老师的组织下对涛涛母亲的病例深入了解,刘蕾心想涛涛母亲形象和自己母亲没有什么不同,晒黑的脸,历经风霜的手,笑起来眼尾的褶都堆在一起。
然而还是有不同的,涛涛母亲一副无力的样子,嘴唇和指甲透着白,这是贫血以致的苍白,和自己母亲总是操着大嗓门喊自己吃饭的样子又截然不同。命运似乎并不那么眷顾涛涛和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很不幸的是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
刘蕾听见习带教老师哽咽着说涛涛的家庭情况,涛涛的爸爸妈妈早已离异,他由母亲抚养,家在农村,家里并不富裕,刚开始母亲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晕倒,去村里卫生所看了,以为是低血糖,没有多加关注,后来又频繁头晕乏力,频繁流鼻血来医院做检查,母亲便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带教老师回忆说,涛涛家里因为经济不足,涛涛母亲没有办法接收造血干细胞移植,涛涛这个孩子听说有可用的造血干细胞那么经济压力会小点,便踩着开胶漏趾的鞋腾腾腾地跑到医生办公室哭着恳求医生说“医生叔叔,求你了,把我的血输给妈妈吧,只要能救我妈妈就可以了”。
刘蕾见到到涛涛是在采血室,一米长、近两米高的采血机器,旁边的硬板床上铺着治疗巾,孩子平躺在床上,采血机器不断的从他一边手臂的血管里抽出来,过滤采集出外周干细胞后又从另一边手臂的血管输进去,刘蕾看着那血缓缓的流动,看着血袋里干细胞不断积聚,看着孩子手边搭着红苹果,穿着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给买了新衣服,不知为何泪意涌现。
出了这间屋子,老师压低着声音说一般成人循环一次外周血才能采集到的干细胞,需要这个孩子循环三次的外周血液才能足够,每次采血完毕后涛涛必须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便下次采血。
刘蕾不知道具体是怎样的感情使她沉默,但那一刻她心里只有感动。只是后来这个孩子和他母亲的未来如何,刘蕾也没有听到什么只言片语,但只希望他们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