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槿柔不由问道:“这么说,冉将军是有意让你这么做的?”
赵掌柜点头说道:“正是!但冉将军希望石公子尽量少到客栈来,能不来就不来,这样,别人也就不会有太多猜疑了。”
石槿柔略有愧疚地说道:“我知道了,以后我会注意的。”
赵掌柜起身说道:“石公子,时间不短了,我送您出去。”
石槿柔站起身,正要带着丁忠向外走,赵掌柜忽又说道:“京里有消息说,安宁郡主有可能要来义安。具体日期未定,等有了确切消息,我会派人通知石公子的。冉将军的意思是,如果安宁郡主来义安,望石大人和石公子热情接待,对石大人的未来升迁定有助力。”
石槿柔有些茫然,安宁郡主的名讳她似乎听人说起过,但是谁说的呢?又是在哪里说的呢?她一时想不起来了。
赵掌柜看到石槿柔困惑的样子,随即解释道:“安宁郡主是当今圣上胞妹的嫡女,因父母双亡,很早便跟在了太后身边,深得太后宠爱。另外,安宁郡主和六皇子殿下关系最近,有如亲兄妹一般。”
石槿柔开“哦”一声,随即问道:“她来义安做什么?”
“说是来看望武岳侯府太夫人的,太后与太夫人关系密切,而太夫人因为太后的缘故,也非常疼爱安宁郡主。”
赵掌柜说到了武岳侯府,立刻提醒了石槿柔,她猛然想到了与父亲在京城备选的时候,曾于武岳侯在京城的宅子里见过安宁郡主,只是当时自己不敢直视,并不记得安宁郡主的模样。说到“安宁郡主”名讳的,是沈氏。而沈氏当时是恭送安宁郡主,并非是向自己介绍,也难怪印象不深了。
石槿柔问道:“她大约何时来义安。”
赵掌柜道:“这个还真说不好。不过,石公子放心,安宁郡主一旦出了京城,在下会立刻通知您的。”
赵掌柜向石槿柔做了一个“请”手势,石槿柔迈步出屋。
在走出缘来客栈的路上,石槿柔心中暗自琢磨:“安宁郡主应该不会近日就来义安,不然,早晨去武岳侯府谢恩的时候,太夫人不可能不对她说的。想必这个消息,连太夫人也不知道呢,若安宁近日便来,太后又怎可能不告诉太夫人呢?”
出了缘来客栈,石槿柔并未让水生驾车回县衙,而是在丁忠的陪伴下去了码头。
她在码头找到了石全,了解了一下码头扩建和酒楼建设的进度,知道进度不会影响到开业典礼时,石槿柔心里踏实了许多,而后她又查看了明源江的水位。
辞别了石全,她又带着丁忠在码头附近转开了,因为,她还惦记着小怜有关建货场的提议,想选址建个货场。
石槿柔一直转到了天色渐暗,才在丁忠的一再劝说下,意犹未尽地回到马车上。
随着水生甩出的清脆的鞭响,石槿柔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在夕阳的余晖下,看着民居院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心满意足地回了县衙。
冉轶成收到石槿柔的来信,已经是十多天之后的事了。而冉轶成也护卫着六皇子终于安全抵达了西南边陲。
当地驻军统领李浩凡和知府隆重迎接了六皇子殿下一行,因六皇子是代天巡视,相当于皇上亲临,所以知府大人特意征用了当地一家富豪的宅院,作为六皇子殿下的临时行宫。
行宫内外由六皇子祈毓轩从京城带来的千名护卫把守,并未动用当地驻军,冉轶成便居住在与祈毓轩住所相邻的院子里。
冉轶成认真看着石槿柔的来信,在看到“义安传闻你有龙阳之好,连父亲都已听闻”的时候,冉轶成的嘴角泛起淡淡的笑意。
他提笔给石槿柔写了回信,告知石槿柔他已安抵西南,请勿挂念,并询问了石槿柔的身体情况,叮嘱她一定要小心在意。
给石槿柔写完信,他又给缘来客栈的赵掌柜写了一封密函,在密函中,他叮嘱赵掌柜:“有关我有龙阳之好的传闻不宜再秘密散播,适可而止,否则,反而会招致他人猜疑。至于段府与顾先生,密切监视,切勿打草惊蛇。
若段府再有货物运出,定要调度人手,跟踪到底,尤其至苍南段家一线,更要严密部署,不得有任何遗漏!必要时,可直接调用京里的弟兄,不必再向我请示。
另:定期约请马大夫到县衙为石公子诊脉。阅罢焚毁!“两封信写罢,他将安心叫来,让安心安排人手,将信送出。
且不说冉轶成与祈毓轩在西南如何巡视政务、军务,再回头来看石槿柔。
经过几天的准备,丁忠终于雇好了船只,船只不大,一帆一浆一船夫。丁忠安排好一切之后,向石槿柔做了汇报。
第二天清晨,石槿柔早早起床,吃罢早饭,穿戴整齐了,便在丁忠的陪护下来到了码头。
二人上船,船夫撑船驶离岸边,至江心处,便扯起了风帆,沿江顺流而下,直奔下游的彭县方向而去。
石槿柔立于船头,看着来往船只穿梭不断,更欣赏着两岸风光,心中不觉顿生豪情,“农林牧渔,义安就占了三个,既有农业种植,又有山林茂密,更有渔业捕捞,欠缺的就是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如何利用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义安与外界的联系至少有一半是经过明源江的水运,也难怪太夫人和父亲都很轻易地答应修缮码头了,原来,他们早就想到了这一层。发展江运,首当其冲的就是提高码头的吞吐能力。“石槿柔在心中规划着现在,憧憬着未来。
“在增强外运的同时,更要发展义安的商业,就现代观念而言,商业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
士农工商,虽然商为贱业,但这次酒楼开业典礼,若侯爷和知府均到场恭贺,无疑会给义安百姓传达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在义安,官府鼓励从商!“想到此,石槿柔心中忽然一动,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曾对她说过:码头与酒楼的竣工典礼由县衙操办。而且,除了侯爷、知府和段家,父亲还邀请了义安几乎全部的士绅和老板。
“难道父亲早就有了发展义安的规划?难道父亲只是不说,而故意将功劳记在我的头上?若果真如此,父亲,您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是治世之能臣啊!”
想到这里,石槿柔恨不得立刻回县衙找父亲问个究竟,问问父亲是不是早就对义安的发展有了详尽的规划。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石槿柔会为父亲感到自豪,更对父亲未来的大有作为充满了信心。
石槿柔越想越激动,越想越觉得父亲并非如她原来认为的那样:是个只懂得啃读“圣贤书”的书生。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官,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