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横越大西洋精心筹划了18年。其间,他受尽别人的嘲笑和奚落,被认为是愚蠢的空想家。经过无数次辩论和游说,他的真诚和信念最后感动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他们提供了哥伦布远航的船只。哥伦布成功地渡过了大西洋,并发现了美洲大陆。
当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对哥伦布充满了崇敬之情。国王和王后在宫廷里宴请他,异常兴奋地听他讲述航海过程中遇到的奇闻轶事。
哥伦布的成功和荣耀引起了很多人的妒忌。他们说:“不就是一个因贫穷而做白日梦的穷水手吗?只要有足够大的船只,谁不能横渡大西洋呢?”
听了别人的议论,哥伦布没有恼怒。他从容地站起来,对大家说:“如果你们有兴趣,我想提议在座的各位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很简单。看谁能把一个鸡蛋竖立起来。”
每个人都尝试着把鸡蛋立起来,结果却失败了。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这时,哥伦布顺手拿起一个鸡蛋,把尖端往桌面上轻轻一磕,鸡蛋就稳稳地立住了。
哥伦布表情严肃地说:“各位,你们都说这件事情不可能办到,但我做到了。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但等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之后,谁都能做到——关键在于谁先想到。”
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以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创造力不等于“智力”,因为除了智力之外,一个孩子要具备好的创造力,还需要以下能力: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
敏觉力是指识别外界的能力,当熟悉的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哪怕是很细小的变化,敏觉力高的孩子也能一眼就能看出改变的地方,丝毫不差。有较强流畅力的孩子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想出最多答案。变通力,是指孩子能以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你在沙漠里口渴了,要喝什么?如果一个孩子回答开水、汽水、咖啡,另一个孩子回答仙人掌汁,则另一个孩子则更有变通力一些。独创力是指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而且不属于胡说八道。几乎所有的发明家,都具有高度独创力。当一个孩子具备所有这些能力时,则表示他具备创造力。
创造力对于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很多父母依然在教育过程中限制了孩子这些能力的发展,过多限制孩子游戏的内容、时间和方式,不准孩子玩花样、犯错误,或者爱给孩子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矩,这些行为无形之中影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忽略了孩子在每个年龄段接受训练的能力。盲目地给孩子一大堆智力测验去练习,实际上就阻碍了发展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关键在于谁先想到”,哥伦布把发现美洲的机会抢走了,当人们表示不满时,他把让鸡蛋立起来的机会给了大家,结果人们还是没有抓住。很多人总是说机会都没有了,殊不知,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创造奇迹的机会,只要我们拥有创造力,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
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标志,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聪明、智商高就一定会有所发明创造,其实不然。有的人智商很高,却没有任何创造性表现,终生平平庸庸。这是因为孩子的创造力的发挥除要求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兴趣、意志、性格、动作、情感等。
当一个孩子有诸多想法的时候,就表示这个孩子有了创造力的倾向,这时父母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给予鼓励与肯定,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父母不应该在孩子之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的人。孩子本身就具有想象和创造的潜能,他们最喜欢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行为,从想象中表现,在行动中创新,父母要做的,是顺应孩子的这种潜能,尽量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条件。
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父母应注意发现孩子的创造力萌芽,保护孩子最原始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否则,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萌芽,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使他们只能在模仿顺从中成长,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最终成为平庸、缺乏独立见解的人。儿童时期,好奇心强,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对周围新鲜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提问、喜追究,“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究性地拆东西”“自言自语做游戏”。这些言行举止,恰恰就是孩子创造火花的闪现。
创造力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鼓励孩子自由思考和行动,不要总给孩子指定方向,鼓励孩子在群体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惧怕别人的反对意见,让他们有机会犯错误,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以此帮助孩子学会用有创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想要让孩子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必须让孩子看到一个问题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和不同的解决方案。当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教会孩子深入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隐藏的因素,这会帮助他更好地解决问题。另外,父母也可以通过给孩子小小的帮助来鼓励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环境。父母在启发孩子创造力的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拥有创新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养成,多观察、多思考,从周边事物中得到启示,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年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华佗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
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读书,看到一个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产生了一个想法:古书上有“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那么人也可以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啊!
后来,华伦参考了导引术(一种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猿、熊、虎、鸟、鹿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能够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90多岁时他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创新能力的发掘是孩子通往成功之路的必备之匙。如今的社会,谁拥有创新的能力,谁就容易被社会接受,也容易取得成功。身为普通家庭的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拥有幸福的生活。而创新能力可以为孩子带来这方面的成就,因此,需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很丰厚的生活积累。要有创新的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积累。一个几岁或者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有丰厚的生活积累呢?如果没有积累,是不是就不可能有创新?不排除一些孩子会偶然间想到一些好的发明创造或者通过某个小技巧去取得成功,但此种情况十分罕见,不能算作生活积累。要有创新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当然,积累不一定全来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实践。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经历大千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因此,这种积累大多来源于书籍、报刊和网络等。各种各样的丰富内容的知识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石,只有看得多、积累得多,才有可能产生新想法。
创新必须是通过人想象出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得培养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既然学校的教育机制一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那就通过家庭教育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为什么要用“保护”的字眼呢?因为每一个孩子生来都有十分丰富的想象能力,只要父母适当地保护和引导,就能把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比如,画画不用按照约定俗成的想法与规则去画,山可以化成红色,天空也可以画成粉红色,汽车也可以画成没有轮子的,只要符合孩子的兴趣,为什么不让他们多尝试一点新鲜的东西呢?
创新能力需要积极的鼓励和刺激。父母和老师要明白,创新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创新的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着很多困难,父母和老师需要适当地给予激励,鼓励他们朝想要的结果迈进。很多父母总喜欢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做的事,他们认为没有意义的事就阻止孩子去执行,这恰恰是在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管结果有没有意义,都该让孩子大胆地尝试一下。只有不断尝试,才能迸发出创新的能力。
要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不管在课堂还是课外,都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需要创新思维的练习机会,比如在河边打水漂的时候可以考考孩子,让他们思考一下如何能够打得更远,这样可以让孩子从现象中找出本质,并通过自己的想法尝试着寻找更多的方法。
一些研究发现,人的想象商比智商更能准确地预知孩子学业的成果,所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能为孩子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在思考问题时,教孩子站在不同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不会害怕面临新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也会不断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全依赖于创新。人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向墨守成规挑战的,甚至完全背离约定俗成的习惯或风俗。很多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向世俗挑战,他们不认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有什么出息,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孩子,在未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能创造出不寻常的东西,有丰富的创新思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功。
哈佛的家教精髓:
父母要知道,创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行为,要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知识很关键,想象力也很关键,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