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881年出生在苏格兰的洛克菲尔德,是英国著名细菌学家。弗莱明从伦敦圣马利亚医院医科学校毕业后,从事免疫学研究;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军医,研究伤口感染。他注意到许多防腐剂对人体细胞的伤害甚于对细菌的伤害,他认识到需要某种有害于细菌而无害于人体细胞的物质。
1928年的一天,在弗莱明的实验室里,他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这一个可疑的现象,认真思考下去。他仔细地进行了研究,最终断定这种绿色霉在生产某种对葡萄球菌有害的物质。
不久,他就证明了这种霉菌能抑制许多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西林”(Penicillin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后来,他根据这种霉菌的名称(青霉菌),将这种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也是孩子学习效率的关键。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做到有条不紊、沉着稳当、明察秋毫。
宁静致远,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是细心的前提条件。如果繁杂事务过多,心绪烦乱,情绪不稳,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做到全神贯注。如果发现孩子情绪烦躁,就及时地与他谈心,消除他的心理困惑,让他把主要精力放到重要的事上来。只有养成专注的习惯,做事才能认真专心,也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控制自己稳定情绪,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
细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责任心。只要能够负起责任,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有可能激发我们全部的智慧,调动我们无穷的潜力。父母首先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要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坚持要求,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
一旦孩子对某件事有了浓厚兴趣,不仅会细心,而且有自主性,就常能乐此不疲,也能够精心钻研、细心考量。相反,孩子做事、学习如果不能得到运用,久了他会感到没有意思、乏味,就容易心猿意马、朝三暮四,难以做到持久的静心、细心,更不可能保持足够的耐心。所以培养孩子的细心习惯,还需要父母保护孩子的兴趣。
哈佛的家教精髓:
培养孩子的细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讲究方法的同时,还要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活中培养细心的习惯,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健康生活,细心作为,细心行动,就会收获更多成功,感受更多安全与保障。当然,过分的细心、过于严肃认真到了谨小慎微的程度,将会成为各种心理障碍,尤其是强迫症的温床。因而要把握好细心的度,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