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李舒
三乡镇多湖多港,沿港公路一路笔直,整条路上只有白桥村,过了白桥,连港从这里开始分岔,一边流向三乡镇,另一边流向江堤边上的陶林村,李河村的一段出口正是在这条路上的分岔。
道路两旁皆是农田,没有诗句中形容的那般满目萧然,更加没有秋风瑟瑟。农人的眼中这正是收获的好季节,还有不少农田已经收割完成,如今镇里提倡生态农业,不搞焚烧,农人都放任着农田不做处理,或长野草,或者长反生稻谷。
等待着瑞雪覆盖之后,来年的春季会长出一大片艳黄的油菜。
李河村已然收割完成,开始了新的作业,重新灌渠,过不了两三天,一大片新的灵米稻谷秧苗会重新下去。
中秋的时候,村长李春华得到了李来的保证,切实跟进大家的种植情况。
李河村路口不远处,李景虎大别墅似的两层楼房就建在马路旁边,李来路过的时候,停了下来,看到门口停了好几辆车呢,其中一辆正是李景虎自己的另外两台车从没出现在村子过,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
“爸妈照顾你家宇童这么久怎么说?我家宇祥可都是我自己在照顾,中秋还特意接他们去过节,结果呢?什么都偏向小儿子了,大儿子不是儿子了,大孙子不是孙子了?”女子似乎越说越生气,甩开男子拉着自己的手,看到李来骑着个三轮车停在门口,没有下车,以为是看热闹的村农,心里想着,年纪轻轻不去外面学点手艺,在乡下游手好闲。女子一脸不屑。
男子面带歉意的打了招呼。
“来哥,上街回来了?”李景虎热情的打招呼,一大家子都从屋里出来。
“妹子,话还没说清楚呢,不能走啊。”一个李来没有见过的男子抓住了女子的手臂说道。
女子把打开的车门又关上了,换了口吻对着男子说道:“景龙,你说怎么办吧?”
“虎子,不就是一点米吗?你说多少钱,我出钱买可以了吧?”李景龙说道。
“这……”李景虎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景虎父母中秋节被接到县里的哥哥家过节,这本是一件好事情,两兄弟的父母也高兴,去看看大孙子陪大孙子过中秋节,想着家里还剩下一点李来送过来的米,也带了过去,给孙子尝尝。
李景龙在县里经营着一家修车行,他少年的时候跟着师父学手艺,还娶了谢婉茹,就是门口一脸不忿的女子,而旁边和和气气的男子正是她的弟弟谢坤。过节的时候一家人也去了李景龙家做客,家里经营早餐铺子的谢坤自然知道,李景龙父母从乡下带过来的大米是何其的珍贵。
想要抓住客人的心,就必须先抓住客人的味,而这种美味的大米做成米粉,那就不仅仅在县城经营一家不起眼的早餐铺子了,全国连锁都是可能。
他回家后把连锁店的名字和老婆商量了好久,才决定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做店面,一大早上就拉着李景龙夫妇二人去乡下,坐在车上就有了一种,闻名全世界,指日可待的感觉。
想象越是过于美好,现实就越是过于糟糕。
米,就那么多,自己吃都吃不了几天,更别说送人了。等大家的米真的种出来了,李景虎也要去买,他家就一个渔场,没有种田。
“不是,这么点米,相信兄弟自己也不够吃,不过说实话,这米的味道真是一绝,比县里粮油市场二三十的好米都来的味道好。”总是尴尬着也不是个事,自己姐姐脾气也发了,脸色也摆了,看出确实不是自家种的米,那也只能买了。米好价格肯定贵,贵点也无所谓,去市里开个精品店铺也不错。
“买你家米也不合适,你告诉我们这米是哪来的,我们上门去买就行了。”
“虎子,你坤哥说的没错,到时候你说说情,便宜一点买给我们就是了。”李景龙跟着说道,车上的时候,谢婉茹给他通过气了,小舅子生意做到了,就分一点股份给她。
李来也没有进去,连三轮车都还没有下来,那是人家家事,自己不好参与。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
李春华来了也不一定处理的好,古代村官就狠心的多,动不动就男子做奴役,女子浸猪笼。看谁家敢闹事。
只是他们一家人分割战场,一群人闹到屋外了,刚好李来又经过,张莉莉抱着李宇童站的更开,让李来了解了事情的始末。
“你嫂子人怎么样?”李来低声问张莉莉。
张莉莉不好明说,当着别人的面,评判自己家人也不好,不过她轻轻摇头已经说明了一切。
那,还是算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虎子,有时间来家里喝酒,撑着馨雅那丫头还在。”李来打完招呼,离合一转,人就摇摇晃晃地离开。
“今晚搞起,我带酒。”李景虎追出来喊着。
经过此事,李来又有了想法,这米味道绝对顶级,如果把大米制作成河粉,那味道如何?随着灵米稻种下秧,田里的野草也像受到影响,也跟着长,若是有事可干,比如说被三叔拉着去田里扯草,早上要吃饭才能抗饿。今天去镇里了没有被三叔抓到人,早餐吃了饭感觉一整天都可以不吃东西似的。
李来远远地就看到自己家门口也停着车,到了门口后看车牌不是江城市的车,看样子不是找自己的。
怎么?
世道变了还是怎么滴?
中秋节也流行走亲戚了,十五和家人团圆,十六就不管亲戚了,能团圆就行。
停好车后,李来进屋就尴尬了,居然这么多人,二爷三叔都在,搞得像三堂会审似的。
坐在一旁的女子他也认识,小时候见过几次,是他唯一的亲姑妈李舒,嫁到了外地,家境殷实,早几年还有来往,如今很少联系了,但怎么说那也是极近的血亲。坐在她身旁的想来就是她的儿子了,十三四岁的模样,老老实实的坐着。
李来进门的时候就听见父亲说:“你们娘俩暂时先住我家吧!李来去后院住着,等下我去老屋看看,看还能不能住人,要不然重建得了。不过,话先说好,不管你们闹得怎么样了,既然婚都离了,那也别再折腾了。”
李来这才注意到桌上放着的离婚证。
“不折腾,不折腾了。”李舒连连摇头,眼眶还泛红,显然是刚刚哭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