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来客
秋收来临,胡汉民又要开始新的忙碌,农人们也开始变得忙碌起来。田间镀金似的染上了金黄色,上半年雨水多,收成下滑,望着田边低垂的稻穗,想来会有个好收成了。
三叔有事没事就喜欢往田里跑,这么多年了依旧如此。听老人们说,这事情要放在以前,那是要被评委“种田能手”,很是郑重其事呢,村干部还要给他发奖状。
说着说着,老人也不知是喜是忧,嘀嘀咕咕着,现在也没有多少人像他那般了。
李来赶在大家忙时,请人把剩下的二十亩田种上了地灵米的新种。
然后结账。
李来发现了大家的异样,说实话,关于请人的事情,李春喜甚至发过脾气,李来以为父亲是心疼钱,而他又不能种田的事情。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他请人种田,都请教的胡汉民,工钱方面也多给了一些,大家也都高兴,多给钱谁不要,甚至表示第二次要请人还找他们。
可,大家并不高兴。
他也不能可能控制人的喜悲,也没有介怀。
明天就是中秋,不管过得有没有节日感,家里的一顿大餐肯定是少不了的。民以食为天,农民更是如此。
“小花,你怎么跑过来了,出了什么事?”李来看到慌忙跑过来的李兰,他家离李兰家只个了一户人家,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家老小都在外地,有时过年也不见得回来。李兰和弟弟放学后也不会乱跑,经常在自家门口玩耍。
“来哥哥,你家,你家里来了很多人。”李兰喘着气说道。
“上车。”
二话不说,发动三轮车,全数前进,扬尘滚滚,惹得路旁的土狗一阵狂吠。
吵架了,而且声音很大。
等李来快到的时候,就听见了很大的争吵声。
“你买的起吗?”
“我买不起,你今天买多少,我今天买双倍。”
“那我不买,你买不买呀?”
“呸,你都没好心,你不买。”
李来停车,匆忙地赶到门口,一众人默不作声,看热闹似的看着两个老太争吵不休,时不时发出笑声。俩老太虽然吵得凶,却也没有动怒。
老老少少加起来十几人呢!有凳子的坐在凳子上,没有凳子的站在一旁。
李来的父亲却和一群老人有说有笑,三叔,二爷也在其中,站在一旁抽烟。
除了李家的几个亲戚认识,其他人还真没有看着眼熟的。
大家也第一时间看到了李来,都想说话却都没有开口,场面一度安静。
李春华踩灭了脚下的烟嘴,心想,平时开会能这么安静不好吗?李春华是村里的村支书,走过去递了根香烟给李来,李来没要,笑着说道:“不抽烟好,身体健康。”
李来原来是抽烟的,读了大学就染上了烟瘾,抽了一年就戒了。烟瘾是很难戒的,乞丐都能从垃圾桶了翻出没抽完的烟嘴接着抽。每次抽烟,苏琳都呛得厉害,仿佛顺其自然的,裤兜的烟一放很久,想起来抽烟的时候,都变味了,再后来,香烟变成了餐纸。
“李书记,您怎么来了?”第一书记空缺,李来跟着大家喊。
“大学生,了不起啊!”李春华拍着他的肩膀,接着说道:“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你种了新米,味道好营养高,而且第一时间回报了岭上的亲人,是李家的好男儿。酒呢,不怕巷子深,你家的米呢就像那酒一样,好吃,大家也都在传,我也吃了,味道不一般,所以大家都想要尝尝。”
李春华娓娓道来。
“对对对……”
“没错……”
站着的,坐着的人,对于李春华的这番话时不时的肯定。
如果真是这样,老爸老妈也可以做主,不用等自己回来。李来笑着点头,跟着大家一样点头。
“只是,价格方面……”李春华话音拉长,显得他也为难开口,解释道:“来得人不是一个村里的,就是邻村北望村的,大家也都是一个镇里的,乡里乡亲。”
“李来兄弟。”货车稳稳当当的停在路边,因为众人在商量事情,倒是没有人在意,秋收在即,村里也时不时有车经过。孙卫民还没下车呢,就热情的喊道,李来对他来,对他的酒楼来说,算得上再造之恩,心中自是感激,何况还要合作呢。
好嘛!又有人来了。
“孙经理,你怎么来了?”李来打招呼,上前握手,来的人正是江城酒楼的经理孙卫民。李春喜忙上去递烟,人家可是大老板,上次就怠慢了人家。
“上次买的米,还有吗?”孙卫民直接问道,省去了弯弯绕绕,这么多人围着,就怕担心是来抢米的。
俗话说,越是担心什么,越是来什么。
这些人还真是来要米的。
“你不是买走了一千斤吗?”李来说道,他的这些米还等着方雯萱代理出去,扩大宣传,等三乡镇的农民都种上这么米之后,才能更好的卖出去。
“不够啊,老弟,你说有什么困难,我帮你解决,问题是,还有多少米?我都要了,价格贵点都没关系。”孙卫民保证道。
“说实话,米还有,但是我找了代理商,全部交给代理商了。”李来解释道。
“价格多少,交个哪家公司?”孙卫民不少代理公司有生意来往,而且交情不错。
“不是公司,上次一起吃饭的那个女的,叫方雯萱。”李来解释道。
“那我打个电话。”现在手机方便,只要互相递了名片,电话就保存了。孙卫民做酒店生意讲究,今天可能没来往,明天也许就要来吃饭。
“你把米都卖出去了?”李春喜紧张地说,周围人也跟着紧张。
“没有,找了个代理,别人帮着卖。”李来解释。又对着李春华说:“李书记,价格方面不能变,但是大家的事我也有我的想法,或许大家会更乐意接受。”
“你先处理大老板的事,我们的事都是小事。”李春华笑着说道。
而此时孙卫民赶时间似的,结束了通话。
“我说,你这地方也太难找了吧?”一辆小车停在货车后面,下来个穿着青春靓丽的女子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