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回村
李来拿到了检验报告单,虽然他看不懂,但是上面的数据还是可以查出来的,对于这个结果,他表示很满意。就送了一袋灵米给检验科。
于是,等李来一众人离开检验所的时候。
检验科的员工就开始你来我往的讨论,一袋大米的分配问题。互不相让,家人少的想均分,家人多的想多分一点。
李来最终还是被孙卫民生拉硬拽般,热情似火地招待李来和李景虎二人去了江城酒楼。
说什么也要请他们俩吃顿好的。
为了感谢方雯萱,两人把她也戴上了,四只吃货像游戏通关似的,也跟着了后面。
一群人刚好坐下一桌,李来也贡献了后备箱剩下的灵米。
撕开袋子,见到米的那一刻,四只吃货,都已经咽口水了。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菜是当地的特色菜,美味自不必说。饭,闻着都香,吃起来更是不一样,仿佛唇齿留香似的。
酒足饭饱,当然桌上女士过多,都是以饮料代酒。再一次证明了女士的饭量不容小觑,特别是面对吃货的时候。
“不知孙老板收不收鱼?”李景虎率先开口。
“哦?小兄弟还养了鱼,收,江城酒楼,主打的菜品都和鱼有关。”孙卫民就指望这对兄弟了。
“孙经理,米呢,我家还有个千把来斤,价格是百元公斤算。”李来说道。
“只有一千斤啊,少是少了点,价格没问题,但是要保证有米的情况下优先提供给江城酒楼。”价钱属于他的心里价位,他也有赌徒心理,不成佛,便入魔。
“可以。”
再加上细节,写进了合约,双方满意,各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酒店提米的时候,再结账。
四个女学生觉得这个黑大个家里的米是真的很美味,虽然免费蹭了一顿饭,怪不好意思的,为了以后也能吃到美味的米饭,纷纷热情地喊着:李来哥哥。
最后心满意足的知道了李来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才满意的回学校。
“你要回县城吗?”李来问方雯萱,今天多亏了她。
方雯萱心事重重地点了点头。
三人去,依然三人回,只是换了个美女。
车子开到方雯萱家所在的小区,天已经黑了。
“方大销售,到位置喏。”李景虎说道,路上聊天知道,方雯萱是干农贸销售业务的,卖的就是高端蔬果。这次去江城市,就是为了谈一笔生意。
说到李来种的灵米,她就格外积极,毕竟这是她吃过最美味的米饭。
她犹豫着下车,想到李来这家伙好像是他的相亲对象,交换了个联系方式,就再也没有理她了。正准备关门的手停下了,心下有了主意:“李来,我要去你那住几天。”
在两黑脸男的诧异神采中,又坐回了车里。
目的不单纯啊。
李景虎的眼神:哥哥你好自为之,多多保重。
李来回了个眼神:靠!
可以想象暴躁老妈的暴走时刻。
李来扶额。
……
夜,很深沉。
妇女一着急,钥匙都抓到手里了,却又掉落下来。妇女面色急躁,这一变故令她更慌忙,甚至有些恼恨自己的急躁性子。
越慌越乱。
差点把手上的米袋子给摔破了,如果摔破了,撒得地上到处都是,反而麻烦。
好在门开得及时。
开门的女子披散着大波浪似的头发,睡眼惺忪,面容姣好眼角却隐藏着暗影,想必是没有休息好的缘故。这一点妇人倒是一清二楚,苦口婆心的说道:“秦小姐,你怎么回来了,干嘛不好好休息,公司不是允许你休息了么?”
妇人叫李秀娟,普普通通的农妇,两口子在城市里打工。因为烧得一手好菜,就去做了保姆,照顾眼前女子的一日三餐。
李秀娟是李家岭人,嫁给了江堤边陶林村的老实汉子。
马上中秋了,特意请了几天假回老家,提前看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正到了中秋那一天,两口子又不能回去。
还在乡下的李秀娟得知秦蕙如住院了,火急火燎的离村返回城里。自己的老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临走时,把家里李来送得米让她带去城里,在外面辛辛苦苦也没想过吃好的。
“没什么事,就回来了,医生说只是营养不良。”秦蕙如无所谓说道。
秦蕙如就是个工作狂魔,为了工作不吃不喝,甚至不睡,第二天照常上班。大家都是凡人,你坚持得了,身体却抗不下。
李秀娟除了督促她按时吃饭,其他的也无能为力了。
“那你吃东西了没有?”李秀娟说道。
秦蕙如摇头。
“那你等会儿。”说着挽起衣袖,去了厨房。
“麻烦李姐了。”秦蕙如小声说道,然后慵懒地靠在沙发上,不知不觉间,已经半睡半醒了。
昨天赶稿熬的太晚了,上班都没有坚持住。秦蕙如不禁忧怜自叹,时光催人老。
仿佛一道魔力,传入了她的梦中,一种扑鼻的香味环绕四周,而且是饭香。
饭香!
秦蕙如清醒过来,往厨房走去,而香味越发的浓郁,好奇地问道:“李姐,你煮的啥呢?好香啊。”
李秀娟也奇怪,如同体内的饥饿感被唤醒了似的,她也忍不住的直咽口水,并没有什么作用,饿还是归饿,倒是催促她快点炒菜似的。
“老家里带回来的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香。”李秀娟说着指向袋中的灵米,也不多,大概三四斤左右。
秦蕙如那就好奇地打开塑料袋,发出惊呼,在厨房的灯光下,袋中的米依然看上去晶莹剔透,肉眼感觉,大小一致似的。
“哇!这米好好看,”她有时候也会去超市里买米,甚至第一次买回家里的粘米,还让李秀娟奇怪了很久。她用手捧起一把,冰冰凉传入手心,很奇妙。
李秀娟也快速摆盘,盛饭。
“你姐,这是你们那的特产吗?”平时小口小口吃饭,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的秦蕙如,一改往常,吞下口里的饭,感动地说:“谢谢你,李姐。”
“秦小姐,我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