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终得诸葛孔明之助。他对关、张两弟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从此,遇事先向孔明垂询,言无不从。孔明也深谋远虑,屡出奇计,守新野,破曹兵;经过流亡,终于在江夏得到喘息机会。然后只身人吴,说服孙权,联合破曹;再与周瑜斗智,使刘备立足荆州。从此,夺西川,得汉中,刘备稳住脚跟,与曹操、孙权鼎立。
当然,刘备也有不听孔明处。如刘表病重,以荆襄托付刘备,孔明劝刘备入主荆州。但刘备以“义气”为重,坚不采纳。如果说这是刘备出于“忠厚”,则发兵进攻东吴,破釜沉舟,为关羽报仇时,就完全失去理智,坚拒孔明劝谏,如鱼脱“水”了。
关羽为吴兵围困,促廖化向刘备求救。廖化细奏刘封、孟达不发兵之事。孔明曰:“刘封、孟达如此无礼,罪不容赦。亮亲提一旅之师,去救荆州之急。”原想转移刘备视线,如此应付过去。但玄德说:“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来日自提一军去救。”待确报,关羽为吴将所获,父子归神,刘备哭倒于地。
孔明劝刘备保重身体,徐图报仇。刘备却说:“我同关、张誓同生死,今云长已死,我岂能独享富贵?”日哭三五次,水浆未进。孔明再三劝解。听说东吴曾以关羽首级进献曹操,曹操葬以厚礼,刘备征吴的决心就更大了。孔明谏曰:“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欲令我伐吴。主上只宜按兵不动,为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这是以国事为重的正言。再三劝谏,玄德方才进膳,但仍号哭终日。
刘备进位汉帝后,仍欲起兵伐吴。赵云谏以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国贼乃曹操而非孙权,望以天下为重,舍吴以伐魏。刘备不是以继承汉统自居吗?赵云之谏未必痛切,但对刘备来说却道着了要害,岂有忘却国事而专重私仇的汉室继承人?刘备说:“我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完全意气用事,不顾大局了。而所谓继承汉统,也就不言自明了。刘备遂下令,每日在教场操演军马。孔明又谏过数次,只是不听。公卿都到丞相府拜见孔明,认为:“今日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何不规劝?”孔明请诸公同去宫中进谏:“陛下若欲北伐汉贼,申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这是最后一搏了,刘备心中稍回。忽然张飞到来,曰:“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张飞是个莽汉,自以义气为重,不顾天下大事。刘备听了,竟又忘了所谓大义,请张飞率本部兵自阆州出击,自统精兵会于江州,共伐东吴。孔明乘秦宓苦谏机会,再上表曰:“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在当时情况下,停止伐吴,确为上计。这里显出了刘备与孔明的带有根本性质的分歧。刘备为报仇冲昏了头脑,掷表于地,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九头牛也牵不回刘备伐吴的决心了。刘备决意脱“水”,什么汉统,什么国家,报私仇才是头等大事。遂动用孔明苦心经营数十年的积累,倾全国所有,点兵七十五万,直奔东吴。吴兵恐惧降魏,但魏帝仅加孙权以吴王称号,并不出兵汉中。
孙权派孙桓、朱然率兵迎敌,被刘备杀得损兵折将,大败而逃。这时刘备杀了关羽的仇人潘溶、马忠,斩了投敌叛国的糜芳、傅士仁。孙权献上逃亡东吴刺杀张飞的范缰、张达,愿归还荆州求和。本来,私仇已报,可以稍息了。但刘备竟杀红了眼,自恃兵力,仍执迷于先灭吴,后灭魏,忘了孔明“连吴攻魏”的基本策略,“水”已脱得近于干涸了。
此时刘备连营七百里,孙权不得不命陆逊为都督,聊以自救。陆逊处处退让,只是按兵不出。冯习对刘备说:“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刘备乃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马良建议将各营移居之处,画成图本,问于丞相。刘备竟说:“我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刘备竟连一滴“水”都不要了。马良至川,将地图呈上。孔明拍案叫苦,叹曰:“汉朝气数休矣。”他对马良说:“倘彼用火攻,何以解救?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刘备自诩颇知兵法,其实离开孔明,对兵法竟一窍不通。离开了“水”,对火还有什么办法呢?
陆逊见蜀兵懈怠,便分兵部署,四下放火烧山。刘备正慌乱间,幸得赵云救回,仅剩百余人往白帝城而来。蜀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诸葛孔明苦心攒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危,召丞相诸葛孔明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死到临头,后悔也来不及了。乃嘱咐后事而逝。
鱼脱了“水”,何以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