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为了对外扩张,必须夺取地势险要的黄河、崤山一带,于是派公孙鞅为大将,率兵攻打魏国。公孙鞅大军直抵魏国吴城城下。吴城原是魏国名将吴起苦心经营之地,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正面进攻恐难奏效。公孙鞅苦苦思索攻城之计,他探到魏国守将是曾经与自己有过交往的公子行,心中大喜。于是马上修书一封,主动与公子行套近乎,说道:“虽然我们俩现在各为其主,但考虑到我们过去的交情,还是两国罢兵,订立和约为好。”念旧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建议约定时间会谈议和大事。
信送出后,公孙鞅还摆出主动撤兵的姿态,命令秦军前锋立即撤回。公子行看罢来信,又见秦军退兵,非常高兴,马上回信约定会谈日期。公孙鞅见公子行已钻入了圈套,暗地在会谈之地设下埋伏。会谈那天,公子行带了三百名随从到达约定地点,见公孙鞅带的随从更少,而且全部没带兵器,更加相信对方的诚意。会谈气氛十分融洽,两人重叙昔日友情,表达双方交好的诚意。公孙鞅还摆宴款待公子行。公子行兴冲冲入席,还未坐定,忽听一声号令,伏兵从四面包围过来,公子行和三百随从反应不及,全部被擒。公孙鞅利用被俘的随从,骗开吴城城门,占领吴城。魏国只得割让西河一带,向秦求和。秦国的公孙鞅运用笑里藏刀之计轻易取得了崤山一带。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期已经结束。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赞关羽,称关羽功高位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
关羽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心理,卸下对方的心理防御,来掩盖己方军事行动的计谋。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笑里藏刀之计是对人性的极大挑战,对中了此计的人会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成为他一辈子也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
虚与实:战术中的制胜秘诀
《三十六计》是和《孙子兵法》齐名的兵法经典,在《三十六计》中,有众多的谋略都带有现代军事心理理论的影子,是军事心理学和兵法谋略的完美结合。和孙子兵法类似的是,《三十六计》中很多计谋的运用,也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人性和心理的精到把握。其中的很多计谋,我们在很多历史事件中都能找到实例,成功地运用这些计谋,往往对战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现代的很多战争和商业活动中,《三十六计》中的经典计谋也被频繁运用。
声东击西中的心理战
声东击西也是三十六计中运用的比较频繁的一种计谋,声东击西是用忽东忽西,即打即离的方式制造假象,使敌人造成判断上的混乱,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声东击西的重点就是制造种种的假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使得对方无法推测己方的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运用声东击西这一计谋,需要施技计方有非常高明的谋略智慧和制造假象的本领,历史上有很多的军事奇才都运用过这一计谋。
◎ 周亚夫平叛
公元前154年元月,汉景帝为约束诸侯王的势力,打击其称霸的野心,下令剥夺吴国的会稽、豫章两郡。吴王刘濞遂勾结胶西、胶东、淄川、济南、楚、赵等国策动反汉,掀起了武装反抗汉朝中央的“七国之乱”,于是汉景帝命周亚夫率军平叛。
周亚夫是早年随汉高祖开国、晚年事惠帝平定诸吕的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此人以军纪严明、治军有方、英勇善战而著称。据史书记载,当他兵驻细柳,抵抗匈奴时,连亲至边关慰问守军的汉文帝也要严格按其军令行事,不能轻易入其军营,因而受到汉文帝的高度赞赏。汉文帝临终前曾训诫汉景帝:“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这样一位有勇有谋的将军,对“军无粮则亡”这个指导作战的原则当然是运用自如、心手相应了。
周亚夫受命后,通观汉、吴,权衡利弊,认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叛军兵多粮足,急取难以奏效,决定采取“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的上树拔梯战术。他以梁国为诱饵,牵制住敌人;然后断其粮道,迫敌饥乱,待机歼敌。但是,吴楚之地,富庶之乡,若动干戈,随军粮草必然丰盛,要迫使叛军饥而生乱,没有一定的时间难以奏效。一边要牵制住敌人,一边自己又要养精蓄锐,待机破敌,这就须要占据有利地形,特别是必须有不间断的粮草供应和足够的武器装备。为达此目的,周亚夫不由正面出函谷关,而从蓝田出武关,迂回至洛阳,占据炆、函之险,控制了荥阳武库和敖仓粮秣,同时派兵清剿了吴王在炆、渑间设的伏兵,这样既有了足够的武器、粮秣运输补给线,又使后方的安全有了保证,达到了有险可守、有粮可食、有器可用的目的,为持久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后,周亚夫又派兵进击昌邑,切断了吴、楚与齐、赵的联系。
此时吴、楚联军正加紧围攻梁都睢阳,梁王数次派人求救。周亚夫考虑到梁国城坚国富,认为暂不前救无妨,而且这样还有利于长久地拖住吴、楚联军,因此坚壁不出。梁王上诉于汉景帝,汉景帝命周亚夫领兵救援。周亚夫认为,全歼吴、楚叛军的时机未到,应梁请求而轻易出兵,恐其作战计划半途而废。但经分析敌我态势可以明显看出,以梁紧紧牵制住吴楚联军的目的已达到。现须立即切断其粮道,断绝其粮草供应,方能使吴、楚联军急速衰竭。于是,周亚夫派轻骑深入敌后,占领了吴军粮道咽喉淮泗口,切断其粮道。在吴、楚联军因频繁作战而受到相当消耗时,周亚夫将主力推进到下邑。
吴王刘濞在策动七国举兵反汉后,恨不得一下子就推翻汉政权取而代之。出兵前,一些将领曾为其出谋划策。但他既做贼心虚,担心别人效仿自己,乘机作乱,又以老自居,看不起年轻将领,所以对大将军田禄伯“分兵进击,奇正并用”之策和年轻将领桓将军“据荥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险”等很有价值的建议均不采纳。待其兵多粮足时,他率兵直指汉王朝的屏障梁国,企图长驱直入,首先占领汉王朝的要地荥、洛,以达西进无后顾之忧、控制中原以令诸侯的目的。结果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数十万大军胶着于睢阳,曝“师”于荒野。特别是对补充粮草的要道——淮河和泗水的河口,也未加防范,让周亚夫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淮泗口的失守,使吴、楚联军粮草吃紧,兵将心慌,处于进不能取、退没有路、吃没有食的境地。
吴王深感处境不妙,遂掉转兵力进攻下邑,企图寻求汉军主力决战,但周亚夫仍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吴、楚联军强攻不下,妄图以声东击西之策而智取,又被周亚夫识破。是时,吴、楚联军粮草断绝,长时间腹中无食使士兵饥饿过度,有的倒毙,有的叛离逃散,已达一触即溃之势。吴王不得不放弃进攻而引兵东撤。周亚夫看时机已到,遂挥军追击。汉军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所向披靡,势不可当。几十万吴楚大军顷刻溃散,一败涂地。楚王刘成被迫自杀,吴王刘濞仅带残部数千人乘夜仓皇逃窜,不久被人诱杀,平定七国的战争仅三个月即告结束。
◎ 班超平莎车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向北面的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要撤退的迹象,并且有意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