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121900000006

第6章 也说名人与吃

时下多兴名人谈吃,或言“食文化”,无论吃的、喝的,到了名人嘴里,立时口吐莲花,成了饮食文化。其实名人也是凡人,除了五谷杂粮之外,其他所吃的一切,与凡人也有着一样的味觉,一样的“五味神”所主。名人中倒是有一部分“馋人”,也与凡人中的“馋人”无异,好吃,会吃,甚至也能操刀下厨,弄出几样十分可口的菜来,够水平,这就很不错了。在大快朵颐之时,谁想到什么“文化”?名人中的馋人大抵如此。而那些专谈“文化”,专去发掘“文化”的人,功夫在吃外,够不上馋人,大多是些想当名人的凡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说张三李四,人家不知道,引不起兴趣,于是借重些大名人、小名人,趣闻逸事,提高了兴致。清末北京广安门内北半截胡同有家馆子叫广和居,专做名人的生意,买卖红火得很,同时又借名人菜以广招徕,什么“潘鱼”“江豆腐”“吴鱼片”,号称是豪宅家厨秘制之法。饭庄子这种“礼失求诸野”的精神颇为可取,但以名人效应取菜名,还是为做广告。

无论名人与凡人,居家过日子都要吃饭,因此都会有几个拿手菜,但要做到如谭氏父子从好吃而创立“谭家菜”,周大文卸任市长而开馆子的,却实无几人。近世不少“名人”“闻人”好吃,家里菜好是出了名的,但并不见得自己动手下厨。湖南军阀唐生智的老弟唐生明是个大吃家,一辈子没亏了嘴,可算吃遍大江南北,除了宴席上的美馔珍馐之外,家厨也极好。做过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并代国务总理的朱启钤先生,家中厨艺也极讲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家中宴请过周恩来总理。那时朱老已搬到东四八条,朱老的哲嗣朱海北先生与我的祖母同在政协学习,我家又住在东四二条,相隔不远,往还颇多,朱海北的夫人亦善烹饪,常有饮食相贻,只是我彼时太小,吃过他家什么东西,已经记不清了。前不久开会时偶然与王世襄先生、罗哲文先生同席,席间说起朱老家菜做得如何好,王世襄先生与罗哲文先生又恰在朱老办的“营造学社”供职,于是我就问二位是否在朱家吃过饭,两位先生都说吃过,罗先生对饮食不太在意,记不清吃过些什么,只说菜是极好的。王世襄先生是美馔方家,能列举出朱家好几样拿手菜来,特别举出朱家的一味“炒蚕豆”,印象颇深,是用春季的蚕豆,去掉内外两层皮,仅留最里面的豆瓣,和以大葱清炒,不加酱油,仅用少许盐、糖清炒,味道独到。我说我家的“清炒蚕豆”也是如法炮制,只是不加大葱而已,为的是保留蚕豆的清香,不涉大葱的浊气,下次请王老品尝。

王世襄先生是文物鉴定家和学者,曾自嘲为“玩家”,其实王老的“玩”是一种很深的文化修养,除了文物鉴定的专业之外,他的诗、文、字,都具有很深的造诣。最近北京有两本书颇为畅销,一是朱季黄(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一是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这两本书先后出版,有异曲同工之妙。两本书中都有不少文物专业方面的鉴赏、论述、考索文章,却也有许多是居家、读书、戏曲、饮食诸方面的杂文,这些方面的体会与见地,无一不与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朱老与王老是总角之交,两人相差不到一岁,都是八十五六岁的人。从祖籍来说,一位是浙江萧山,一位是福建闽侯,但都是生长在北京的。朱老与王老同是文物专家,但又都是上一辈的文化人,朱老擅丹青,深得元四家、文沈及四王的神韵,我还见过他临摹的韩滉《五牛图》,极见功力。王老能诗,字也极富书卷气,但他们都不以书画名于当世,只是作为文化人必备的修养而自娱。他们在文物鉴定专业上的技能或许能够得到后学者的继承,而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综合修养与素质,恐怕后人难以望其项背了。除此之外说到“玩”,朱老擅粉墨红毹,王老能饲鸽畜虫,“玩”到如此精致,甚至令专业人员程门立雪、恭谨候教,恐怕也后无来者了。

说到吃,朱老自称是“馋人”,但在饮食方面并不讲究。去年我曾请朱老在家中吃饭,备了几个家中的拿手菜,如蟹粉狮子头、清炒鳝糊、淮扬虾饼、干炸响铃、金腿蒸鳜鱼等,朱老大为赞赏,吃得十分高兴。王老比朱老技高一筹,不但好吃,且能亲自烹制,他做的面包虾托、清煨芦笋、虾子茭白等颇负盛名。有次我问王老北京何处有卖虾子的,王老立即告诉我现在很难买到,仅红桥农贸市场地下一层有售,可见在原料方面,王老也是事必躬亲的。朱老在《故宫退食录》中有“饮食杂说”二文,说的大多是他吃过和见过的东西,绝对没有什么“饮食文化”之类的探讨,实实在在。说到朱家做黄焖鱼翅方法是向谭篆青(祖任)家学来的,真可谓是正宗正派,就像朱老学武生问业于杨小楼及他的传人与合作者刘宗杨、钱宝森、王福山等,可谓“取法于上”了。

许多人家对饮食不一定十分讲究,也不是人人能常吃山珍海味的,但不少人却有一两样绝活,吃过以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不忘。

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号庸斋,与雪斋溥伒先生是堂兄弟,大排行八,人称“溥八爷”。溥佐先生与我家有远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在鄙宅,后来他调到天津美院任教,往来才少了。这位溥佐先生早年以画马著称,后来山水、花卉、翎毛均很擅长,晚年成就斐然。他是觉罗宗室,好吃自不待言,只是中年景况欠佳,好吃而不能常得,因此常在我家吃饭。我小时常听到他说会做菜,但从没有看到他显过手艺。他有一样“绝活”,就是自制“辣酱油”。这辣酱油本不是中国调料,实属舶来品,在西餐中是蘸炸或煎制肉食的,有点类似广东的“喼汁”。过去以上海梅林公司所制的黄牌或蓝牌辣酱油为最佳,凡高档些的菜市场中都有卖的,谁也不会去自制。唯独这位“溥八爷”擅制辣酱油,方法秘不示人。他曾送给我家辣酱油,是用普通酱油瓶装的,打开香气扑鼻,吃起来远胜过梅林公司所制,浓黑醇厚,如用之蘸炸猪排,鲜美无比。问“溥八爷”制法,他只是笑笑,说以丁香、豆蔻等为基本原料,要经过七八道工序,往下就不说了。辣酱油本是佐餐的调味品,很少有人在这上面下功夫,况且辣酱油在中餐上用途并不广泛,溥佐先生能讲究到如此细微之处,可谓难得了。欣赏过溥佐先生绘画的人不少,可是尝过他亲制辣酱油的人大概不多。

还有一样食品,是多年来我没有吃到过出乎其右的,那就是京剧女演员兼教育家华慧麟先生做的虾油鸡。

华慧麟自幼聪慧,早年成名于上海,后来拜在“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门下。她年轻时扮相清丽,功底扎实,能戏甚多,可惜中年以后嗓音失润,且因其他缘故息影舞台,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门墙桃李均成气候,如刘秀荣、谢锐青及后来的杨秋玲、李维康等人,都受到过她的教诲,今天知道她的人已经不多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她与我的老祖母往来很多。有年盛夏,请我的老祖母吃饭,我也同去了。那时华先生生活颇为拮据,住在南城一个杂院中,房子很小,又是夏天,于是桌子摆在院中树荫下,饭菜很普通,但很精致,吃的什么东西早已记不得了,但有一样虾油鸡,味道极佳。那虾油鸡是盛在小瓦钵中的,带着冻子,哆哆嗦嗦的,冻子鲜美,入口即化。鸡嫩且入味,吃到骨头都带着卤虾油的味儿,甘美无比。后来我吃过不少人做的虾油鸡和馆子里做的虾油鸡,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另外有件事我至今想不通,彼时是盛夏,依华先生当时的生活条件,是不可能有冰箱的,但那虾油鸡吃到口中却是很凉,极爽口,也许华先生在虾油中加了琼脂,用冷水镇过的缘故罢。华先生作古已有二十多年,物故人非,这已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

上海的邓云乡先生与我是忘年之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得到过邓先生许多照应,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拜访邓先生家恰逢端午节,那时邓先生的夫人尚健在。农历五月初的上海已经很热,从我住的静安寺到邓先生住的杨浦区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溽热难当,坐定后邓夫人端来两个粽子,不过是普通的糯米粽,粽叶却是碧绿的,发出一股清香,不像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用宽苇叶包的。那粽子是冰镇过的,剥开粽叶后又浇上紫红色的玫瑰卤汁,色泽晶莹可爱。我在北京吃小枣粽或豆沙粽都要蘸些糖,从没有蘸玫瑰卤吃过,味道确是不同。糯米的洁白晶亮浸入紫红色玫瑰汁中,十分的甜香,又清凉又爽口,甘美无比。请教邓先生玫瑰卤的调制,邓先生说是夫人调制的,他也不得其法,却是用鲜玫瑰花做的。邓先生对“红学”研究颇深,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顾问,这玫瑰卤或得益于《红楼梦》,亦未可知。北京妙峰山盛产玫瑰,每逢暮春,满山遍野的玫瑰花盛开,我也买过妙峰山自制的玫瑰酱,颜色乌且发黑,甜腻而不清香,可能是制作方法有问题,何不制成浓缩的玫瑰卤汁?况且就地取材,倒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邓先生曾写过他家擅做杭菜,如金银蹄、炸响铃、八宝鸭子之类,邓太太蔡时言女士是浙江人,杭菜自然做得很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邓太太已经过世,家中是请一位保姆烧菜。据邓先生讲,他家的菜经历了三个等级,最好时是由邓先生的大姨,即蔡时言女士的胞姐来烧,那是最好的,他在家中宴请谢国桢、俞平伯、许宝骙诸先生时都是由大姨来烧的。大姨过世后是由邓太太自己来烧,是第二等级的。邓太太烧的菜我是吃过的。邓太太过世后则由保姆来烧,凡请客时均由邓先生亲自指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去邓先生家吃饭,同时还请了两位新加坡客人,菜也很丰盛,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烤麸和一个栗子鸡,烧得极好。邓先生说都是在他指导之下完成的。上海买不到好板栗,我还答应下次去上海时为他带些京郊怀柔的板栗去。1998年初,忽然接到邓先生仙逝的消息,不胜悲悼,斯人云亡,竟成永诀。

刘叶秋先生久居古都,除语言文字之学外,熟悉北京掌故,也擅做北京饮食,尤擅酱牛、羊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大家言语谨慎,朋俦交往稀少,但每当腊月岁杪之际,刘先生总命他的次子刘闳送来酱牛、羊肉各一大块,从珠市口到和平里一路,铝锅冻得冰凉,肉显得很硬,但放在暖和屋里不久,肉便软了下来,用刀顶丝一切,十分糯软,且咸淡适口,绝无膻气。酱羊肉绵软烂嫩,入口即化。酱牛肉略有咬头,稍有甜味,不似月盛斋的纯北京式酱牛肉,而且所用香料也有不同。我已多年没有吃过那样好的酱牛、羊肉了。那时购买牛羊肉凭票供应,且大家生活都不富裕,隆冬苦寒,能在春节时吃到那么好的酱牛、羊肉,在那个年代中的人际友情可见一斑,虽世殊时异,今天想来仍然回味良久。

曾主持编纂《辞源》工作的吴泽炎先生(原商务印书馆副总编)是江苏常熟人,与我家有通家之好。他的夫人汪家桢先生菜也做得很好,尤其是一些南方风味的家常小菜,别具特色。我印象最深的是汪先生做菜很少用刀,她有一把作为炊具用的大剪子,一切蔬菜都是用剪子剪开的。甚至早点吃油条,也是先用剪子剪成一段一段的,盛在盘子里大家夹着吃。吴家还吃一种很特别的食品,就是猪脑子,当时浦五房有卖的。因为吃的人少,每天只是少量供应一些,吴家吃猪脑本来是为汪先生的母亲准备的,老人牙口不好,吃起来省力,后来发展为全家都吃,几乎每顿饭都上一碟猪脑,浇上少许浓浓的酱油。我吃过几次后,也觉得味道很不错。据说这种东西是高胆固醇食品,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去吃它了。

园林古建专家陈从周先生生性耿直,在园林保护和修复方面自执一家之言,敢于直抒己见,为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待人却非常热情宽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去上海,到同济大学宿舍拜访先生,正值他午睡方醒,兴致很好,从我的伯曾祖次珊公一直说到蒋百里先生的经历,两个多小时毫无倦意,又乘兴为我画了一幅竹子,题为“新篁得意万竿青”。我看已近黄昏,起身告辞,陈先生执意挽留,并对我说,当晚家中吃常州饼,且晚饭后华文漪、岳美缇要来一起唱昆曲,要我一定不要走。盛情难却,只得留下来。晚饭其实十分简单,只有常州饼和稀饭,那常州饼做得极好,直径有五寸许,类似北方的馅饼,以油菜为馅。南方的油菜比北方的鲜嫩、好吃。饼的皮子绝对不像馅饼那样硬而厚,简直可说是薄如宣纸,油菜碧绿的颜色映透皮子,晶莹可爱。用筷子夹起,虽绵软异常却不糟,吃到嘴里还有些韧性。陈先生告诉我常州饼的做法关键是和面,不似北方馅饼是揉出来的,而是用稀面调出来的,方法是干面兑水后用筷子沿顺时针方向不停地搅,先稀如浆,逐渐加面粉,直到搅拌不动即可。用时稍用干面,以不粘手为度,包上馅后即放铛上,因此皮子才能如此绵软而有韧性。春天的油菜清香碧绿,透过皮子若隐若现,不但口感好,观感亦极佳,就着白米稀饭,清淡极了。先生有文集二,一曰《春苔集》,一曰《帘青集》,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意,先生在饮食上的恬淡与清雅或与园林艺术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耶!

说了不少名人与吃的故事,不免有“沾光”之嫌,其实,以上谈到的许多先生前辈都不以名人自居,也绝不说自己是美食家,更不谈什么“饮食文化”。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之外,也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口腹之欲,喜欢美好的食品。史学家周一良先生患帕金森氏症后行动不便,偶尔奉贻些点心,先生还特地来信垂询何处有售。这些老先生对生活的平实追求与热爱,非常纯真,远不是某些浮躁“名人”标榜的什么“饮食文化”。

同类推荐
  • 纪德日记(纪德文集)

    纪德日记(纪德文集)

    纪德的日记从一八八七年他十四岁写起,直到一九五〇年他逝世前为止,在二十世纪所有的作家艺术家当中都堪称绝无仅有。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道德观的形成、他的海量的阅读,他的著作的起源和经历,他的同性恋癖好甚至他数次猎艳的详细经过,这些内容都是他最少雕饰的“自传”,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思想家,成为另一位蒙田。
  • 怎么做女人

    怎么做女人

    范小青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作品以小说创作为主,另有散文、电视剧本等多部。出版长篇小说十九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等,发表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代表作有《嫁入豪门》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得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有获得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成就奖等多种奖项,有多种作品被翻译到国外。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书是莎剧中最为人所熟悉的爱情经典名著。在这一剧作中,莎士比亚突出表现的是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观念、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冲突。他把青年人的命运同他们所在的整个城市的安全联系在一起,封建家族之间的血腥仇杀,不仅造成了青年人的爱情悲剧,也给城市带来了灾难。在剧本中综合地出现了历史剧中常见的谴责封建纷争的主题和喜剧中常见的歌颂理想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这是一个悲剧,但全剧充满着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包含有大量的喜剧因素。最后,青年人的牺牲换来了两家的和好与全城的和平,家长们还决定为他们塑造金像。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老脚印

    老脚印

    你留心过老脚印吗?你可能对领袖、英雄乃至歌星、影星等名人的辉煌足迹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能对你的王子、公主蹒跚学步的身影欣赏入神,但对身边那些行将入土的普普通通老人的脚印,也许从来就没有留意过。然而,你我都不得不承认,华夏辽阔的大地上密密麻麻的脚印之中,充盈视野的恰恰是这些你未曾留意的一代一代老人的沉重履痕。
热门推荐
  • 怪人克洛德

    怪人克洛德

    编辑克莱尔和呆萌舍友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克莱尔带回一个自称巴黎圣母院主教代理的怪蜀黍。克莱尔一直做着一个和巴黎圣母院相关的梦,可是谁又知道,真的是梦吗?
  • 因为你最重要

    因为你最重要

    每个人都这辈子都希望会有一个人,让你轰轰烈烈去喜欢,去表达,去追的另一半。沈念恩和唐初阳对于对方来说,都是如此。唐初阳:不管我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或者你不理解的,我很抱歉,但请你相信,我的人生,全都是你,因为你最重要。沈念恩: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我都相信你,我的未来,全都是你,因为你最重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烛笼

    烛笼

    世界就像是一个牢笼,一个用来养蛊的器皿,而世间万物皆为笼中之兽,皿中之蛊。只有最强、最毒的一个才能脱离其中。但这样就是真正的自由吗。不,你只不过是跑到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当中。
  •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 四季暖冰情

    四季暖冰情

    四季,春夏秋冬。如同白色的影子一晃而过。你,亦是我心中的白月光,是我手心里的朱砂痣。因为有你我不怕……这辈子我都不会再把你放开了。我会守护在你身边……永远!
  • 重返16岁高中时代

    重返16岁高中时代

    他是一名杀手,在业界是神一般的存在。却拼劲全力想要去毁了这个创造他的组织。最终还是失败了,却让他回到了16岁中考的第一天。他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同样也会默默的守护着自己在乎的人。只不过老天似乎不想让他过平凡人的生活……
  • 都市守陵人

    都市守陵人

    你有没有遇到某件事情十分眼熟,觉得曾经在梦中见过的情况?有没有经历过在某件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已经猜到了结果,却无法改变事情的走向?有谁跟我一样,在看到某明星去世的新闻时,十分清楚的记得他已经死过?这一切都是记忆的错觉吗?为什么有人在网络上用帖子记录了下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整个人生是一场阴谋,连你的生命和身体都不属于你自己,你该如何做?你到底该相信人,还是相信见到的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视世界穿梭盒

    影视世界穿梭盒

    一天,灵云在家门前捡到了一个可以穿梭影视世界的盒子。“因为是灵魂穿越,系统会随机安排使用者身份,婴儿,儿童,成年人,女人,都有可能!”智能辅助系统涵涵一脸严肃的说道。快餐车世界,灵云看着镜子中那个异国美丽身影道:“我是苏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