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萧山。
昨天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今天一早,东方海面上就出现巨大的黑云。不久风越来越大,雨也越来越大。
在风吹雨打的加持下,昔日本来就危险的钱塘江更加风高浪急!
到了中午时分,飓风来到,轻易的把树木连根拔起,把房屋轻松拆毁;在飓风的作用下,大雨是一桶一桶的泼着,瞬间就把海宁和萧山的大街小巷都给淹了。
百姓们纷纷逃离。地势高的忙着搬贵重物品,地势低的直接把值钱的细软直接一包,就逃离早就水没腰的家中。
风也狂,雨也横,钱塘江头逞英雄!
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敢在飓风暴雨下逞英雄的,退走、撤离是所有人的唯一选项。
更可恶的是,昏天黑地的雨横风狂下,还时不时的雷鸣闪电。
虽然只持续3天,但大水冲走了百姓家里的存粮,被淹死的人口和牲畜,难以计算。而准备成熟的稻谷也因此大水淹没而泡汤了!
如此一来,不只是海宁、萧山,就是这个杭州,都陷入缺粮缺衣状态。
在朱由检收到这份浙江的灾情奏折时,朱由检正看着辽东都督袁崇焕、山北巡抚茅元仪送来的两份奏折。袁崇焕和茅元仪不约而同的上奏着同一件事情:
如今7月正是冬小麦收获的季节。但今年北方干旱,就连冬天的下雪量也严重不足,今年小麦产量严重下降,辽东、山北地区的蒙古部落极度缺乏粮食。
因此二人不约而同上奏,要求输送米麦给山北、辽东的蒙古部落。同时二人也同时强调:辽东、山北地区的蒙古部落是防守辽东、山北的重要力量,也是二地明军骑兵和战马的来源。
南方浙江飓风要赈灾,北方干旱减少要援粮。
第二天朱由检在朝会上向大臣们商议对策。户部尚书毕自严:
“陛下浙江灾情,最严重的是海宁和萧山二县,地方不是很大,灾情也不算严重,不如让南直隶、浙江二省直接援助即可,无需朝廷拨款。”
“你说的是可以,只是南京户部仓库是否有储粮?浙江是否足够赈灾银两?”朱由检问。
毕自严迟疑了下说:“这个臣倒是不是很清楚。要问南京户部尚书郑三骏才清楚。”
“这一来一回灾情都耽搁了。现在已经是7月,也是稻谷和冬小麦收割的季节。浙江灾情就让浙江巡抚在本地解决,如果仓库没粮,就把今年浙江其他地方的粮税收了,拿来援助海宁、萧山二地灾区。”
说到这里,朱由检对内阁首辅来宗道说:
“内阁拟旨:着暂停今年浙江上缴赋税,浙江巡抚用今年浙江税赋对海宁、萧山二地进行赈灾,清理田地,尽快让灾区耕种晚造稻谷。赈灾所剩的税赋,由浙江入库封藏,以待来年。另:因浙江灾情严重,为与民更始,浙江5品以上官吏,今年俸禄一律减半,与民同苦。”
“是,陛下,臣遵旨。”
“至于山北、辽东二地请求赈救蒙古部落一事,众卿怎么看?”
话音刚落,辅臣孙承宗就出列:
“陛下,蒙古部落是我大明北部边疆安定和防御的重要基础,如今他们有难,朝廷应当赈救,否则只会让他们投靠后金,不利于我大明。”
兵部尚书王在晋:“陛下,关系边疆安稳,蒙古部落不能不救!”
朱由检自然要救,之所以问朝臣们,不过是看看朝臣们的反应:
“既然如此,那就赈救吧。我看了茅元仪和袁崇焕的奏折,一人说要20万石,一个说要15万石,也没有个准数。毕自严,如今户部粮食方面情况如何?”
“户部仓库如今有粮食50万石,除去京城所需10万石,其余40万石,原本是作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军粮的。若给了蒙古部落,陕西军镇怎么办?”毕自严说着。
朝堂上无人出声。朱由检也没话说。过了一会,他突然想到:
“毕自严,朕在年初下旨的商民输粮到边可以免税、起复、晋升的政策如今情况如何?”
“臣刚想要禀告陛下。商民输粮到边免税、起复、晋升的政策,反应很好,很多商人、地方豪族和官宦世家都纷纷表示愿意输送。根据各地汇报给户部的统计,合计有50万石粮、100万两银子。数量是非常客观,只是多数人都愿意缴纳银子,不愿意大费周章的捐赠。臣估计,他们是嫌弃输送粮食太麻烦,不如缴纳银子省事。”
朱由检想想也是,这是人之常情:“不管如何,总比没有好。50万石粮食都是输送到什么边镇的多?”
“50万石粮食中,输送到京师20万石,输送到宁远15万石,输送到宣府10万石,输送到大同8万石,输送到延绥2万石,甘肃和宁夏二边镇没有。目前已经输送到边镇的粮食数量是:京师10万石,宁远8万石,宣府5万石,大同4万石,延绥5000石。”
“那么100万两银子,户部收到了多少?”朱由检继续追问。
“40万两。臣准备用来作为辽东的军费。”
朱由检算了算,说:“也就是说目前户部可动用的粮食有60万石,银子40万两。粮食10万石留京师备用,40万石作为陕西四军镇粮饷,剩余10万石;银子40万两,宁锦的军费是20万两,再给10万两作为备用,还剩10万两。
10万石粮食,10万两银子,足够赈救蒙古部落。着内阁拟旨:户部各拨款5万两银子、5万石粮食给山北和辽东援救蒙古部落,由茅元仪和袁崇焕配合就近发放给蒙古部落。”
朝臣跪拜:“陛下圣明!”
在这次处理赈灾中,朱由检感觉到大明输送系统的问题——输送粮食太远、太麻烦,人们宁愿多给银子,也不愿意自行输送粮食到边镇。
大明输送系统必须要重建。是时候要进行大明漕运的改革了。否则南方都是缴纳银子到北方,北方干旱无粮,就算由银子,粮食涨价,到手的银子多少都不够用了。
以商民输粮到边一事为例,延绥马马虎虎还有人输送,偏远的甘肃、宁夏,没有一个人愿意输送过去。相反个个都愿意送到交通方便的京师、宁远、宣府、大同。
最需要粮食的延绥、甘肃、宁夏,反而没人送。最后还是由朝廷从京师运送过去,成本大大的增加不说,还浪费粮食和时间。
明明大明有着快捷且成本低廉的海域和水域。不说海域,就是长江、黄河、珠江、湘江、汉水等都是具有水运的,但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起到统一输送的效果。
朱由检站在大明舆图前久久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