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嬴政有些心神不宁的等待着战报的送达,按照规定,这个时辰战报早就应该送达了,可是今天,已经晚了一个时辰了。嬴政站起身来,准备走出房间,他觉得今天的房间格外的压抑,简直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嬴政看着那远来的灯火,他知道,这个时辰,除了他特别命令的前线将士,可以在这个时间不顾宫禁的森严前来。
嬴政看着那渐渐走进的士兵、內侍,他感觉越来越不对劲,秦人尚黑,以水为德,可那人确是穿了一身白色的装扮。
嬴政的不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禀报陛下,蒙敖将军战死,我大军已经稳住了军心。”
嬴政向后退了两步,果然,钦天监的汇报没有错误,果然有人要陨落,可是他千万没有想到是蒙敖死了。
“陛下,这是蒙敖将军临终前给您的信笺。”送信的使者说道。
“快快呈上来。”
“喏。”
嬴政拿着那沉重的竹简,他的手有些颤抖,蒙敖将军不愧是我大秦的忠义将军,竟然在死前的最后一刻还想着我秦国。
信笺的大概意思是:
“陛下亲启,老臣蒙敖,不幸战死,已经安排好了军中的诸多事宜,没有造成军中混乱,算是弥补了一下陛下的信任。
老臣老矣,能战死沙场,实为老臣之幸,陛下不必太过哀伤。大梁城坚固,加之天寒,凝水成冰,所以让庞煖有机会将城上覆盖有坚冰,可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城墙一定会有所损坏,所以陛下可以派人掘开黄河水。
老臣有子蒙武,勇武有余,谋略不足,陛下若看的起他,可以让他当副将,不可让其挂帅,臣有孙二人,蒙恬和蒙毅,此二子深的老臣喜爱,望陛下照拂一二。”
嬴政看完后,不由的闭上眼睛,许久之后才问道:“老将军灵柩现在何处?”
“回禀陛下,老将军的灵柩正在回咸阳店路上,不日便能到达。”
“好了你下去吧。”
早朝廷议,嬴政没有穿冕服,而是一身朴素的麻衣。
殿下的群臣看到嬴政的装扮,不由的全部跪在了地上,他们已经察觉到了嬴政的悲伤,因为他的精神很是疲惫,应该是昨晚一夜没睡。
嬴政坐到椅子上,喊了一声平身(其实秦汉时期的大臣都是和君王相坐议政的),然后深沉的说道:“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蒙敖将军战死的消息,诸位有什么想法。”
“回陛下,臣觉得应该迅速撤回大军,三军不可无帅,长时间的群龙无首,恐生异变。”李斯站出来说道。
嬴政显然是不愿意的,但还是觉得李斯的建议是中肯的,刚准备下命令,就听同一个声音传来出来。
“陛下,臣愿意请战,迅速到大梁城下挂帅。”
嬴政定睛一看,是一个虎虎生风的青年。再仔细一瞧,原来是自己拜访王翦时候见过的王贲。
“小将军能有这番勇气是好的,可.......”李斯说道。
王贲没有理会李斯,径直对嬴政说道:“蒙老将军是因为时令不对,臣若是挂帅,当来年春天再攻大梁,不过臣现在就要去准备兵卒,开挖水道,以便可以水漫大梁,到时候大梁城可以不攻自破。”
嬴政听着王贲的话,竟然和蒙敖的建议如此的相近,要知道王贲完全没有去过大梁城,可蒙敖是用命换来的的经验。
嬴政思索了一番,说道:“好,那寡人就要让你挂帅,为蒙敖将军报仇,为我大秦扬威。”
“喏。”
王贲说完便请辞,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去布置了。
嬴政看着王贲出去的身影,然后将目光转到了殿下群臣身上来,说道:“蒙敖将军劳苦功高,为我秦国开疆破土,无出其右,待到他灵柩归来之时,全部文武官员随寡人到城门迎接。老将军的追封由丞相李斯结合礼部官员议定。”
“喏”李斯等人回答道。
嬴政摆摆手,示意可以退朝。
三日之后,文武百官随着嬴政在咸阳的东城门等待着蒙敖的灵柩的到来,这是无比的殊荣。
蒙敖的灵柩被快速的下葬,只是下葬的时候敲响了丧国钟,一般只有君王、秦王下葬的时候才会敲响丧国钟,嬴政蒙敖已经不知道开了多少个先例了。
世人都认为这是嬴政对于蒙敖的优待,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没有蒙敖,他永远只是一个儿皇帝。
没有蒙敖,秦国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打垮三晋,是蒙敖在拿下了韩国的十二城建立了东郡,让在山东有了强有力的根据地。
是蒙敖拿下了魏国的二十城,让天下的国家都看到了秦军的威武与能力,震慑了宵小,让秦国得以安心发展了很多年。
是蒙敖打退了五国联军。让山东诸国再也没有了大反抗的能力,可以说蒙敖已将秦国的势态表明了。
嬴政独自走上咸阳宫的摘星楼,他非常的孤独,他不知道为什么身边重要的人都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深爱的骊姬,他又爱又恨的赵姬以及他尊敬、器重的蒙敖。
他站在摘星楼的最顶端,看着天上的星星,他不觉得想到了自己,自从加冠礼心脏疼痛了一次后,又出现了两次疼痛,一次是骊姬,一次是赵姬,他必须得加快统一的步伐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说不定哪一天,他嬴政就会随着天上的星星的划过而消失。
蒙敖的死,对嬴政触动很大,因为平时蒙敖的形象与战绩,从来没人会把他和死亡联系起来。
所以嬴政有些怕了,他怕他在有生之年不能再见骊姬一面。
“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一定要复活骊姬。”嬴政的心里暗暗坚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