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敖站在高处的山上,看着那渐渐西行的马车,他知道韩国从此已经是囊中之物了,现在,是时候该执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命令三军,立刻拔寨启程,让全军以最快的速度向魏国的雍丘奔袭,我要在十天之内,把魏国山西的土地尽归我秦国所有。”蒙敖气定神闲的说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秦军趁着夜色,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一天一夜之间挺进了四百里,在天亮时就已经到了魏国的城池下,还没等魏军明白是怎么回事,是哪国的军队,就已经被攻破了城池,秦军士兵们热情高涨,完全没有了长途行军的疲惫。
虽然秦军的势头很足,但是秦军还是很保守,蒙敖将这二十万军队分成了三个梯队,轮番替换,保正永远是战意最***力最旺盛的秦军来攻略魏国的土地。
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接连又攻克了魏国的酸枣城、山阳城等六座城池,蒙敖竟然用了七天的时间,连下了魏国的八座城池。
等到魏国反应过来,秦军的战斗开始变得有些缓慢,但还是成功的攻下了魏国的十二座城池。魏国的丞相信陵君魏无忌,亲自来到战场,指挥着和秦军的战斗。魏军利用天险,虽然没能让魏军从连败中恢复士气,但总算还是守住了。
蒙敖思索着攻破魏国的计策,信陵君的军事素养还是非常好的,但若是不能赶紧攻破,粮草也就成了问题,他之所以敢如此的深入而不计较后勤保障,是因为他相信他的部队可以以战养战。他可以充分利用敌军的粮草,这也让秦国的军队大大减轻了负担。
一般的军队,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军卒负责粮草、兵器的押运,这就造成了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斗力却并没有多强。然而蒙敖的军队却没有粮草的顾虑,他们全员上阵,大大增强了力量。
当然这样的闪电战也有它的弊端,就是不能拖,一旦在某个地方受困或很久没能攻城略地,后勤的不足也就会迅速显现,并且会给整个军队庞大的压力。
蒙敖现在左右为难,一则是现在士气高涨,而且粮草还比较充足,这种没有成本的战争,一本万利的买卖是哪个优秀的将领都不会放弃的,可是若是没能攻破信陵君的的防御,士气受挫,加上补给的不足,很可能会被魏国反攻,虽然魏军不一定有这样的胆子,但身为主将的他不得不思考的全面一些。
蒙敖在大帐中来回踱步,他不止一次的拿起刻刀,但又放下,前几日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早已经发往了咸阳,可是嬴政还是没有给他回复,他已经派出了几批传令兵了。这让更加想要撤军。
蒙敖终于下定了决心,拿起了刻刀,在竹简上写道:“臣下十二城....”
“禀报将军。”蒙敖的随身军士打断了蒙敖的笔触,“陛下派了特使前来。”
“快请”
蒙敖心里如释重负,他终于不用做选择题了,这种选择题让人有一种取舍两难的感觉。进,风险很大,退,实在可惜。
“蒙敖将军”秦王特使对着蒙敖一礼道。秦国尚武,那位秦王特使从心底佩服这位强悍的将军。
蒙敖回了一礼,说道:“不知陛下有何指示。”
“蒙敖将军,关中大旱,而且有城镇里爆发了瘟疫,陛下让你停止进攻,戍守边境,避免有别的国家趁机对我秦国下手,而且陛下完全信任将军。许将军便宜行事的权力,若是军情紧急,可不必汇报,自行快速反应。”
蒙敖听完了特使的话,终于明白了军报迟迟不见回应的原因。
“丞相,秦军撤退了。”
“什么,秦军向来贪得无厌,怎么今日会提前撤退,你派人好好查探,以防有诈。”信陵君手里摸着自己略微有些发白的胡子,仔细的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一切。
魏国的军队真的太弱了,反应也太慢了,秦军都已经攻下了三座大城了,可魏国的增援部队却迟迟没有赶到,这不得不让魏无忌心里发寒,这些将领各自为政,平日里豪言壮语,但一遇到强敌,竟然畏缩不前,甚至连面对的秦军的勇气都没有。可悲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各方的将领还想着保存势力,熟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咸阳城,嬴政面目冰冷的看着下面的那些大臣,十五日了,灾情爆发了有十五日了,而他们还没有具体的对策,只是让军队把爆发瘟疫的城镇包围起来,可是这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这几天不知道提出了多少的应对之策,都被嬴政否决了,那些政策有的主张放弃那些城镇,有的认为嬴政应该下罪己诏来减轻上天对秦国的灾难。秦王嬴政自然不会下那乱七八糟的罪己诏。
“难道我大秦那么多的文武官员,竟然没有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的人吗。”嬴政看着群臣说道。
“在全国之内张榜下诏,能解我秦国当下困局的人,封爵。”嬴政咬着牙说道。
所有的人都被嬴政的话惊到了,因为秦国封爵的人,除了皇室宗亲以外,无不有赫赫的战功,就算功勋如蒙敖等人,也只是封为将军而没有封爵,可见嬴政对这件事下的力度之大。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诏书刚刚下达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献策。
“草民叩见陛下。”
嬴政打量着这阶下的这个人,一身并不是非常华丽的衣服,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小吏,看着那个人平平无奇的模样,他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的让他开口讲述。
“说说你的计策吧。”秦始皇疲惫的坐在龙椅上,这些天,秦国的困局,让他身心俱疲,他不由的眯起了眼睛。
“陛下,微臣以为,现如今我秦国的困境有二,一是旱灾,二是瘟疫,而瘟疫的爆发又是因为旱灾而导致的,所以,此症结在于旱灾而不在瘟疫,旱灾才是根本。”
嬴政听着台下人的发言竟然能精确的切中事情的要害,猛地睁开眼睛,他开始集中精神听那个人讲话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会给他惊喜。
“所以,只要旱灾能够解决,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台下的人继续说道,“臣对于解决旱灾有三点想法,可以助我大秦解燃眉之急。”
“快快说来。”嬴政的眼睛睁的很大,精神也不似先前那样的疲惫。
“是”那人继续说道,“其一,就是让富庶的百姓、官僚、商人交粮,陛下虽不能强征,但可以给与他们一定的利益,比如纳粮一旦,可封军功一级,不给予权力,只授予虚名,对我大秦并无危害,而他们也有了官身,这必定会有多人纳粮,可用于应急之用。其二便是臣听闻郑国修有沟渠可用,虽未能尽数完工,但主体工程已经完备,所以可以让郑国先行通水,然后在择期完工。其三便是要派遣防疫官员,将粮食带到疫区,人们吃得饱,便不那么容易得病,然后官府借粮给灾民,以保住他们的生存而不至于成为流民或者奴隶。”
嬴政细细的听着,然后思虑了一番,不由的拍案惊奇,因为朝中几多日来,一直围绕着先管控好瘟疫再进行旱灾的处理,熟不知二者互为表里,必须双管齐下。
那人嘴角露出了微微的笑容,他知道他成功的引起了嬴政的注意。
“你叫什么名字。”嬴政问道。
“回陛下,微臣赵高,乃是秦国的宗室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