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丽和立奇最近在闹分手。
糊里糊涂在一起一整年时间,苏晓丽想过无数次分手。按照苏晓丽的想法,他们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苏晓丽始终觉得自己并不爱立奇。
一年时间,苏晓丽正式提过两次分手,一次以自己哭的稀里哗啦找立奇复合告终。一次则是立奇一个人跑去海边散心后找苏晓丽复合。
他们在相亲场面上认识,苏晓丽对立奇的好感最初来源于180多的大个子。在南方,要找这种个子的男人可不容易。苏晓丽曾经因为身高问题拒绝过好几个男人,有几个甚至比她还要矮。
最初的新鲜劲过了,苏晓丽对这种关系感到厌倦。
介绍人介绍双方认识,难免有夸张成分。苏晓丽得到的信息是,对方在杭州买了房,付完首付正在按揭,房产证再过几个月就到手。有车。相貌英俊。相亲前,介绍人给苏晓丽的母亲发来了照片。照片上的男孩侧着身子,做出撑起身旁一棵大树的动作,带着一副黑框眼镜,露出牙齿笑着。
尽管照片的清晰度不高,但是当坐在副驾驶的母亲把立奇的照片给苏晓丽看的时候,苏晓丽还是满意的。
苏晓丽和立奇是在正月初六那天见的面。苏晓丽穿着一件暗绿色长款羽绒服,薄薄的羽绒服很好地包裹住她的身体,显得腰身很细。里面则是简单的卫衣和运动裤。她化着淡妆,脸上是一种淡泊的神情。
立奇那天穿着黑色羽绒服,围着一块格子围巾。他比苏晓丽想象中高大,神情温和,有种亲近感。
立奇和他母亲进门的时候,脸上堆满了笑。苏晓丽和她母亲也笑着迎上去,苏晓丽特乖巧地叫着“阿姨好”。立奇问了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这是你妈妈?”苏晓丽说“是啊”。接下来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之后他们便一起吃饭,两位母亲很识趣地在中途借口走了。留下苏晓丽和立奇两个人在茶室包间里嗑瓜子儿聊天儿。
他们从工作聊到恋爱。“这是我第一次相亲。我觉得相亲挺好的,我觉得你很漂亮。”立奇说。面对这么突如其来并且单刀直入式地夸奖,苏晓丽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不过心里对立奇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他们各自聊了谈过几段恋爱,为什么原因分手。
严格说起来,立奇才是苏晓丽的初恋。但苏晓丽说自己有过一个从初中就认识的男朋友。分手完全是自己的任性。
当然,苏晓丽确实有过一段短到只有一个月的感情,对方也确实是初中同学。但是因为异地,在一起之后两个人就没见过。最后苏晓丽以拉黑的方式结束了这段感情。
过了这么些年,苏晓丽依然对“前男友”有亏欠,责怪自己当时没有好好处理这段感情的收尾,给对方造成的痛苦也是实实在在的。但在立奇面前,她还是有意把这段关系的时间拉长了一些。
上一段感情“分手”,苏晓丽几乎没有感受到痛苦。分手那一段日子,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父母闹离婚,母亲几乎每天都打电话跟苏晓丽倾诉抱怨,抱怨丈夫的无能、绝情狠毒、自私自利······
有时候,吵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在控诉,另一个在沉默。控诉的那一方,已经使出全身劲儿,打出的拳头却像是打在一块软踏踏湿乎乎的海绵上。除了恶心到自己以外,什么作用都没有。
但是最倒霉的,还不是控诉的那一个,而是被迫接受情绪的那一个。不管怎么样,苏晓丽不得不听母亲说话,因为她怕母亲会崩溃。自从苏晓丽上大学之后,不止一次听母亲说“不如死了算了”,“有时候是真想把他杀了,然后我再自杀”。
对母亲的同情加剧了她对父亲的敌意。母亲经常让苏晓丽去给父亲打电话传话,让她问父亲要钱,每一次要给父亲打电话,苏晓丽的感觉都是上刑场受一次刑。
在这种情绪的夹击之下,苏晓丽不要说谈恋爱,简直连一个人清静清静的时间都没有。
有一段时间,苏晓丽一度觉得自己相当麻木。她上网搜找心理咨询,但是对方根本找不准她的情绪崩溃点。
有一次再跟母亲通完电话后,苏晓丽一个人在走廊里放声大哭。
就在那样的日子,苏晓丽以冷暴力的方式,结束了恋爱。讽刺的是,她采用的方法,也是不沟通。而对方也没有纠缠着要个答案。
随后,苏晓丽经历了考研失利,一个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杭州工作。这是苏晓丽的一个心结,但是对着立奇,她只是说了因为自己的任性,导致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