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人尽皆知的。母亲昨日就打来电话嘱咐要吃些鸡蛋,三个或者四个,我以为太多却也答应下来。
所谓“十里不同俗”,离家百里更发现清明吃鸡蛋并非尽然如此,它并没有冬至吃水饺、端午吃粽子般的盛况。
在家乡临近清明,池塘边的柳树早已生发的茂盛,可以折一些柳枝,于清明前一天的傍晚安插在门楣两旁,亦或是炉灶和板床旁边,人们认为这样能祛除一年到头的晦气,也是祈愿的一种。
除去折柳踏青,在清明节的这天早上家家户户还会煮上一锅鸡蛋,倘若栏里圈着鸡鸭鹅,也就多了些白皮的鸭蛋鹅蛋之类。许是有关寒食节的延伸又或是上祀节的缘由,没有蛋壳上的彩绘,在年少时的我们看来只是别样的一顿餐食而已。
母亲会在前一天就预备好第二天要煮的鸡蛋,有时也有一手大小的鸭蛋或者鹅蛋。
鸡蛋可以用清水去煮,一个个挤着挨着竟有数十之巨,母亲说,姥姥以前就会煮上满满一锅,是那时难得的美味珍馐。稍微考究一点,可以摘些艾草洗净,再兼以切碎的姜片一起放入锅中,等水沸再添一把柴禾,直到艾草的清香全部浸入才算完工。剥壳去皮,辛清咸甜,三两口就可以吃下一个,剩下的便揣进兜里跑去跟邻家的孩子一决高下了。
碰鸡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两个人一人拿一个鸡蛋,要用前端的那头互碰,看谁的先碎掉,碎掉的便不能再参与后面的角逐。如此一来,大家总要在煮好的鸡蛋里好一番寻找,不能有一丝裂缝。也有用鹅蛋碰的,比鸡蛋大上一圈,倘若鸡蛋赢了,便会爆发阵阵欢呼。还有顽皮的孩子,紧攥着白色的台球“称王称霸”,等被发现就会追着赶着跑远了。
一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