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罗斯说:人一旦失落了理想,就等于毁灭了未来。人有了信仰,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美好的理想。只有美好理想的实现,那信仰才会闪现出明亮的光环,使人感到事业的伟大和崇高。
人们经常谈论这个理想、那个理想。但不清楚或不在意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感到可悲。拿破仑·希尔说过:信仰和理想是人类一切成功的前提,我们有了理想,信仰才有了价值。
成功者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理想,他们明白既然让自己长上了强壮的翅膀,就应该用它去寻找蓝天,而不是躺在眼前舒坦的草地上晒太阳。
有一则寓言,它说明了这个道理。
城市附近的一个湖,上面总游着几只天鹅,许多人专程开车过去,就是为了欣赏天鹅的翩翩之姿。
“天鹅是候鸟,冬天应该向南迁徙才对,为什么这几只天鹅却终年定居,甚至从未见它们飞翔呢?”渐渐地,有人这样问湖边垂钓的老人。
“那还不简单吗,只要我们不断地喂它们好吃的东西,等到它们长肥了,自然无法起飞,而不得不待下来。”
圣若望大学门口的停车场,每日总看见成群的灰鸟在场上翱翔,只要发现人们丢弃的食物,就俯冲而下。
它们有着窄窄的翅膀、长长的嘴、带蹼的脚。这种“黑鸥”原本就是海鸟,只为城市的垃圾易得,而宁愿放弃属于自己的海洋,甘心做个清道夫。
湖上的天鹅,的确有着翩翩之姿,窗前的海鸥也实在翱翔得十分优美,但是每当看到高空列队飞过的鸿雁,仿佛摇摆的音符,看到海面乘风的鸥鸟,恰似凌空的波纹,就会自然感到前者的悲哀。
每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理想家,他们不会因为理想还没有化为现实,或因希望渺茫而放弃了理想。如果你放弃了理想,那你面对困难就会丧失不屈不挠的活力,生活就会因没有理想而失去亮色。所以,失落理想是悲哀的,它像一盆冰凉的水,湮灭我们心灵的渴望之火。使我们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12以特别的勇气驱除精神之敌
拿破仑·希尔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个醒目的条幅,上面写着:“让信仰给我一片天空,只有阳光没有阴霾。”
主宰人们精神的是信仰。我们因信仰而产生了精神。然后才有生活的现实。我们的精神上所显现的各种意象,深深地刻画在一个人的生命里,刻画在每个人的行为和品格上,人的生活也就是不断地将精神上的意象变为现实而已。
我们的感受会随自己精神的改变而变化,时而十分愉悦,时而备感恐惧。宁愿让盗贼进入你的居室,窃去你最有价值的珍宝,劫夺你的金银财物,也绝不可允许精神上的敌人——混乱的思想、软弱的思想、恐惧的思想和嫉妒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窃去你心中的恬静,盗走你心中的快乐与幸福。
如果我们的精神中充满了善良的思想、高尚的思想、友爱的思想、诚实的思想与和谐的思想,那么一切不良的思想自然就会消失。因为在同一个时候,不会有两种势不两立的思想并存于一个人的心灵之中。我们要知道,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和谐的思想与不和谐的思想,善的思想与恶的思想,都是势不两立、互相克制的。
不要让精神的仇敌侵害自己。你要这样对自己说:每一个仇恨、凶暴、沮丧、自私的思想进入我的精神,都会夺去我的快乐、减弱我的才能、阻碍我的前程。我必须用坚定的信仰去驱逐它们。让我们生活在一片没有阴霾的阳光里。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若是使自己的精神里充满了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的东西,那么他的整个生活就难以走出悲愁、痛苦的境地。但他若能对自己的信仰抱着乐观的态度,那他就可使蒙蔽精神的种种阴霾烟消云散。
要使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这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名言。没有信仰自由的精神,就不会有美国梦。哈丽雅特·塔布曼是一个出生在马里兰州的女黑奴,她从不歧视自己所信仰的自由精神,与其他被奴役的黑人一样,她向往北方一块黑人的自由乐土。她终于做出了惊人的壮举。每到晚上,她不是梦到这块土地就是望着幽深的夜空寻找北极星,这颗星就是指向那块乐土的明星。其他黑奴常常谈论起一条可以帮助黑奴找到自由的“地下铁路”。哈丽雅特必须尽快找到那条铁路。因为第二天,她就要与丈夫分离,被卖到更远的南部去了,要是到了那里,就别想再逃出去了。那天晚上,她就开始行动了。
她先是逃到一名妇女的家中,她知道那里是“地下铁路”的一个中间站。从那里,她被一站一站送往北方,一直到宾夕法尼亚州,最终获得了自由。解放了的奴隶成为地下铁路的“管理员”,他们回到南部继续救助其他奴隶。哈丽雅特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冒着危险,先后帮助300多个奴隶获得了自由。她被称为“摩西”,意思是高呼“让我们自由”的人。
哈丽雅特·塔布曼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崇高的信仰和追求的精神应该是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朋友。凡是不坚信自己信仰和精神的人,他就会用绝望来代替希望,用胆怯来代替坚韧,用犹豫来代替决心,用悲观来代替乐观。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内心中充满了良好积极的思想、乐观愉悦、追求理想的精神,他就会给自己招来一个可怕的精神之敌。
13信仰使我们具备强烈的崇高感
几乎所有的名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崇高感,他们认识到,人生短暂,因此应该确立一个信仰和目标,做出一番具有永恒价值的事业来。
“人生能有几回搏,留点事业在人间”,这是张家港市市委书记秦振华的人生信条。
1992年以前,张家港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和特色的城市,然而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它已成为一座欣欣向荣、享誉海内外的现代化城市,被树立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实践的典型。张家港的群众都说:“创造张家港奇迹的总指挥是我们的秦书记。
”
秦振华,曾是张家港市杨舍镇的党委书记。由于张家港没有名气,在国内受到冷落,在国外还受到别人的轻视,这大大刺痛了秦振华的心。
他说,“我就不信中华民族永远不如你们,有朝一日,叫你们洋人跟着我们中国人转,跟着我们张家港人转。”
1992年元月,秦振华走马上任张家港市委书记。
秦振华说干就干,在市委常委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奋斗目标——“三超一争”
,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样样工作争一流。并提出要用张家港精神统一张家港人行动。
众皆哗然。
工业超常熟?常熟市有3000年的历史,张家港只有30年,并且工业总量要相差10多个亿。能行吗?
外贸超吴江?吴江是著名的丝绸之乡,中国出口的丝绸中吴江产品占了1/4,吴江还是江苏省外贸“十连冠”城市。能行吗?
城市建设超昆山?昆山素有“小上海”之称,5年前水泥路就已沟通所有的乡镇。能行吗?
再说,别人也在发展呀!有人劝他把“超”字改成“赶”字,避免过于刺激。秦振华却说:
“不能改!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如果改了,身上的压力就会轻得多,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事业的大踏步前进。干事业不能给自己留退路,干事业就是要瞄准第一流。”
在秦振华的带领下,“三超一争”的目标在当年基本实现,1992年,张家港市在苏州市“五林”竞赛中,一举夺得工业、外贸、精神文明建设三只金杯,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名列第四!
秦振华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改革的形势,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战略,提出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来。
1993年,国家宏观调控趋紧,他提出了“三抢一高”决策思路,即抢发展机遇,抢投入产出,抢结构调整;高科技出新。
1994年,国家五大改革措施出台,他又提出“三攻一促”新思路,即攻龙头优势,攻产出效益,攻科技含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前往张家港市视察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称赞秦振华很实在,是个实干家。张家港是干出来的。
自然,张家港的辉煌是千百万群众的创造,但决离不开秦振华的正确领导。
秦振华的成功秘诀有很多,但有一点是决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他的崇高的信仰和他的“敢超第一流”的信念。他总是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而获得无穷的前进动力。
秦振华的成功启示我们:
要想做出第一流的事业,必须坚定一个美好而崇高的信仰、要树立一个第一流的目标,确立一种“我能我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