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这是什么理论?云睁大了眼睛,看着何园。
何园:“比如说,你在学校,每天都听到孩子哭,孩子叫的,感觉怎样?”。
云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感觉太吵了,回到家里耳朵还是嗡嗡的。所以我们经常说,孩子睡觉的时候是最可爱的时候。”
何园:“是啊,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新老师不适应,也会这么想。而有一些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就慢慢习惯了;但我现在要说的不是习惯,不是熟视无睹,听而不闻,而是换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大声音。”
云继续睁着眼睛,认真听着。
何园:“当我们认为是‘吵’的时候,是不是认为孩子不应该说话这么大声,是对这种行为的评判,并且用的是贬义词?”
云:“对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何园:“如果是我们大人,受过多年的教育,知道在公众场合要约束自己,所以如果是大人这样做,的确不应该,可以归类于‘吵闹’”。
“但孩子不一样,他们还在自然的状态中,他们还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所以他们会很自然地表现自己,就象动物开心、不开心都会很大声地叫一样。
他们的‘吵’和大人的‘吵’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云:“但还是‘吵’啊。”
何园:“如果你过早给他们贴标签——吵闹,心里自然会认为他们做错了,就会想办法去纠正他们,然后发现你一个人,大声喊着‘别吵了’,也没什么效果不是吗?毕竟你一个人的声音,敌不过这么多的孩子。”
云:“是啊,别说我一个人敌不过,我们在班上三个老师一起喝止,还加上手铃的配合,还要花几分钟,才勉强压下去。”
何园:“这也是传统幼儿园老师的做法,但现在开始有一些新的方法和探索。我们也是在学习改善的过程中。比如不要过早给孩子贴标签,用接纳的心态和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云:“什么意思?”
何园:“你现在想想,如果有一个孩子在你身边大声说话,你想着他很吵,会有什么感觉?”
云感受了一下心里的感觉,那种很烦躁的情绪由然而生,真想跳起来大喝:“别吵了!”
何园仿佛听到了她的心声,又跟她说:“你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个孩子在你身边大声说话,你只是听着他大声地说话,然后尽量去听他说话的声音、语气语调,又会是怎么样。你现在就可以去教室外听听。”
云一脸兴奋地快步出门,躲在一个教室外,听着里面的声音,这是大班的孩子,正在上画画课,他们可真是一刻也停不来,手里画着,嘴里还嚷着。
刚开始时,云的第一反应就是“太吵了,吵死了,给我闭嘴。”但突然想到何园交代的任务,就静下心来,不去头脑的那些评价,只是听着孩子不同的声音。
噫,真的有点不一样呢,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了,而且听到孩子不同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尖刺,有些厚实,有些悦耳,有些说不清楚,有些某个字发音很特别,真的非常有趣,象是发现新大陆一样。
云开心地跑回去,向何园欣喜地报告了自己的新发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是说话大声,还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也不能一直这样吧。”
何园:“是的,这是孩子自然的状态,但并不符合我们现实社会的规则,所以我们需要教他们规则,其中一条就是:以适中的声音说话。”
“所以,我们需要用幼儿学习的特点来教育他们。”
云,两眼蚊香,什么叫幼儿学习的特点?
何园:“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学习特点一是模仿,模仿父母,模仿老师,模仿同学。所以我们要给他们做好榜样。二是凭感觉改变而不是听道理改变。”
“我们就先说模仿吧。如果你想孩子说话声音适中,你自己的声音就不用大声,如果“以暴制暴”,以大声制止大声,这是用了压制的方法来教育,虽然也能暂时起些作用,但双方的感觉都不好;而且当外界压制的力量不在的时候,孩子又会出现说话大声的行为,所以并不是长期有效的行为。”
云:“哦,原来是这样。”
何园:“当然,因为老师只有一个,孩子有二十几个,所以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根据孩子的人数及环境来调整的。比如老师单独和一个孩子说话的声音,老师和一个班级的孩子说话的声音,老师在室内说话的声音,在室外说话的声音,都会不一样,这些不是死的标准,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来调整的。但要让听的人舒服,愿意听到心里去。让他从内在改,而不是从外在压”
云恍然大悟地又不好意思地说,就象上次,在园中游的时候,就要大声喝是吧。
何园:“对啊,当时在户外,外边有很的干扰,而且也会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必须先大声把小朋友的注意力喊回来,再做调整。”
云:“哦,原来还有很多讲究的。”
何园那天工作可能不太忙,见云有兴趣,又多说了一些。
“你在幼儿园,还看到孩子哪些行为,感觉不太好的。”
云:“嗯,他们早上来学校时,老哭,特别小班的同学,有些哭一天都不停,什么课都上不了。”
何园:“对,这也是幼儿园常见的问题。那你觉得孩子哭有问题吗?”
云想想说:“应该哭一下就行了吧,老哭不太好吧。”
何园意味深长地笑笑:“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吗?”
云:“他们不想上学,不想离开爸爸妈妈。”
何园:“对,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问你,如果你离开你身边最亲爱的人,你会不会哭呢?”
云想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低落地说:会的。
何园:“是啊,所以离开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感觉伤心、难过想哭是很正常的事嘛。”
云:“可以他们都说哭多不好,会变得软弱,而且老是哭也没有用。”
何园:“嗯,哭是正常的,老是哭也没有用,所以需要把握一个度是吧。”
云象发现新大陆一样,频频点头,是的。
何园:“那这个度怎么把握呢?“
云疑惑地看着她,对啊,怎么把握。
何园转了一个话题:“你以前在大学,也和舍友一起吃饭吧。”
云想到了卫,一阵心痛,说:“偶尔也会。”
何园:“至少你应该知道,每个人吃饭的份量不同吧,即使同样的学习、同样的运动量,每个人的饭量不一样是吧。”
云:“对对,比如男生会吃得多些(她想到卫的那一盆饭菜),女生会吃得少些(她想到自己那一小碗饭菜),但也有女生吃多的。”
何园:“所以每个人吃的份量不太一样,但也是同样健康、正常的是吗?”
云:“嗯嗯。”
何园:“你看看同一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是不是身高、体重都不同,别说男生、女生不同,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是吗?”
云:“对对,我们高中就有一对双胞胎,后来一个越长越胖,另一个变化不大,很容易认出来。他们以前初中时还很象,还经常到处窜班作弄我们同学老师。”
(云想起中学时期的趣事,脸上微笑着。)
何园:“是啊,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如果说要把握度的话,按谁的标准才是度呢?”
云也傻眼了,平时她的生活,总会有人告诉她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如果没有人告诉她,就看书,按书上说的去试。
但现在谁才是标准呢?
何园卖了一个关子:“现在也准备中午了,你要回班上去了。下午回来帮我打个文件,那里说不定你就有答案了。”
云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回到班上去了。
果然,有了刚才的谈话,云再次听到孩子们的叽叽喳喳,没有那么反感,也没有那种强压下来的烦躁,对孩子的态度更自然更好了,提醒他们说话要轻一点时,好象孩子的配合度也提高了,真的是一个有趣的发现。
小朋友的作息时间非常不同,中午11:00,就开始吃午饭,云也发现不同的小朋友吃饭很不一样。
有些瘦小的小朋友,吃得又快又好;
而有些瘦小的小朋友,的确吃得慢,还含饭:
有些长得很壮的小朋友,喜欢边玩边吃;
而有些长得平常的小朋友,好象不太爱吃饭。
真的很颠覆云对小朋友的看法,想着以前奶奶说:要好好吃饭,不然长不大,现在看来,也不是完全对呢。
云小时候吃饭就不太好,现在还不是又高又壮。
那是指前一个月,即使每天坚持晨跑,也不过是身体线条更优美些,体重居然都没有降。
还好失恋了,即便好吃好喝好睡的,还是瘦了十几斤。
这算不算因祸得福啊。云有时也阿Q上头地想。
午睡的时候,老师们还施展了“降妖除魔”的十八般武艺,和孩子们斗智斗勇,才让他们一个个爬上了小床,钻进被子里“待睡”。
原来每天中午,云一心只盼着他们赶快睡着,所以会一边拍着一个不爱睡觉小朋友(这是资深老师们的经验),以免他去影响其它小朋友,一边强撑着用眼神扫视、安抚、威胁周围的小朋友,促使他们赶快睡去。
这种情况下,一般20分钟后,寝室就安静下来了,大部分的小朋友安然睡云,小部分睡不着的,也会在小床上安静躺着,偶尔有几个精力充沛的神兽,就会老师拎去走廊罚站,或去办公室呆着,反正每天中午都差不多上演相同的剧情。
但因为今天有“观察与探索”的任务,云的感觉有些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