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魏氏春秋》记载,三国魏明帝曹叡(ruì)时期,有一天,中国西北张掖郡氐池县大柳谷口出现了一块黑色的大怪石。这块石头上刻着13匹马、1头牛、1只鸟,还有八卦等图形,另外石头上还刻着几十个难懂的字:“述大金,大讨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马一匹在中,大吉开寿,此马甲寅述水。”(关于这段还有其他版本,但内容大同小异。)
张掖地区的这件异事上报到朝廷后,皇帝和一些大臣认为这是上天对建立魏王朝所作的符命,是祥瑞。但是巨鹿人张郅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祥瑞之事,多用于兆示未来。如今魏王朝代汉已多年,老天爷会在事实已经存在很多年后才出现符命吗?我觉得不可能,柳谷口的异相应该是兆示现在的魏国政府可能发生的变化。至于是凶是吉,还需要将来应验!”张郅的言下之意就是,上天绝对不可能放马后炮,所以上面的异相一定有其他意思,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具体指什么。再说,“大讨曹”按字面意思来看,对曹魏实在不像是吉祥话。当然,张郅的话只是私下说说,不敢声张。
据说,魏明帝对“大讨曹”这个“讨”字也很反感,命人将“讨”改凿为“计”。然而,一夜之后,“计”又恢复为“讨”。
还有个比张郅道行更高的人看出,柳谷口异相兆示了一个谶言:牛继马后。因为在玄石上,马之后才出现了牛。有趣的是,这个谶言最后居然以非常奇怪的方式阴差阳错地应验了!
当时魏王朝的权臣司马懿也看出了“牛继马后”的端倪,而且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马”。曹操在世时,就曾梦见三马同槽。曹操多疑,他把这个梦与司马懿平时的表现结合起来,很快发现,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有狼顾之相,所以叫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重点防范司马懿。曹操的判断没错,司马懿的确有极强的政治野心,曹操、曹丕之世还不敢怎样,到曹叡时,皇帝软弱,他已经有了篡魏的想法。柳谷口异相让司马懿深信自己的家族会代替曹魏家族。他对“司马代汉”深信不疑,对“牛继马后”的谶言自然也毫不怀疑,于是他想找到那头会代替他们家的“牛”。分析来分析去,他把目标集中到了原本很赏识的大将军牛金的身上。有一天,他请牛金过来吃饭,用一把阳阴酒壶毒死了牛金。
司马家族自司马懿开始,就想取魏而代之,但自他起,直至大儿子司马炎、二儿子司马昭虽然都是曹魏政府真正的掌权者,但都没有夺位。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执政时,做皇帝的条件太成熟了,于是,他于公元265年逼魏元帝禅位于他,开创晋王朝。这一年,距离张掖柳谷口异相42年。
马出来了,牛在哪里呢?难道这个“牛”真是被司马懿所杀的牛金吗?当然不可能,否则神仙也别混了。
话说司马家族从司马懿开始,到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个个好汉。孙子司马炎虽然差点,但也说得过去,只是作为晋朝开国第一帝,司马炎喜欢声色犬马,荒唐不堪,可想而知,晋王朝以后历史好不到哪儿去。司马炎之后的接班人,不是呆子就是弱智,第一个智障皇帝就是他的儿子司马衷。司马衷的弱智,估计跟他老爸司马炎嗜酒过度有关。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位弱智皇帝的两则经典笑话。
其一,官蛤蟆,私蛤蟆。一天,司马衷出去游玩,突然听到蛤蟆叫。他自作聪明地问左右:“这蛤蟆是在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左右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有一个跟班机灵,说:“陛下,这蛤蟆如果是在官田里叫,就是为官家叫;如果是在私田里叫,就是为私家叫。”司马衷才不吱声了。
其二,何不食肉糜。有一年,天灾人祸让许多老百姓都饿死了。消息传到司马衷那儿,他十分奇怪地问手下:“老百姓都饿死了,为什么不让他吃肉饭啊?”惹得左右捂着嘴巴偷乐。
这样的白痴皇帝掌权,天下不大乱才怪。更不幸的是,他还有个史上著名的恶老婆贾南风。结果皇后乱政,宗室们也蠢蠢欲动,终于爆发了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把晋王朝推到了亡国的边缘。“牛继马后”的谶言也因此即将应验了。
在“牛继马后”应验之前,还要提到一个谶谣。司马衷当皇帝时,洛阳城曾传出一个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弱智皇帝司马衷死后,他儿子司马炽即位,其时有荧惑星、太白星聚于斗、牛之间,有高人说:“此主吴越之地当兴王者。”司马炽即位5年左右,胡人入侵,司马炽被匈奴人掳走。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跑到南方重新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当时与司马睿一起南逃的还有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应了五马渡江之谶。而司马睿称帝,应了“一马化龙”之说。而“牛继马后”就应在司马睿身上。
按照皇室家谱,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瑯玡王司马靓的儿子。可《晋书》里却揭了他的老底,说:“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魏书》里更绝:“晋将牛金子也。”
如果《魏书》的记载属实,这个笑话可就闹大了。假如司马懿地下有知,知道上天原来把这个继马之牛藏到了司马家族儿媳的肚子里,不知作何感想。
至于司马睿是否真的不是司马家的血统,不太好说。或许“牛继马后”这个谶言就是北朝政权精心炮制的一个丑化东晋王朝的阴谋。但话又说回来,如果自身没有问题,别人又怎么能丑化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