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过去了,今年我11岁了,按理说从我6岁开始就得去上村里的小学了,但是由于我10岁以前都是在师傅这里学艺,根本就没时间去上学,不过好在师傅再教我写毛笔字和背一些口诀的时候都会教我习字。我爸妈没什么文化,但我哥是个学霸,所以便让我哥每年的寒暑假带着他的课本给我讲解一些数学上的知识,我哥也乐于能回来家玩耍。
虽然一些基本的知识没问题,但是眼看明年也该上初中了,我爸倒没什么,我妈却担忧了起来,她觉得虽然我一直跟着师傅学也没什么,但是总不能一辈子就干这个把,怎么还是得上学吧。应该是早就会猜到我妈的心思,他说我上学的问题包在他的身上,还说保证让孩子上市里最好的初中。
有了他的担保,我妈这才放心,他们早就把我师父当做神人,像他这样有本事的人有些关系很正常。
解决了我爸妈的顾虑后,师父便对我说:
“奇儿,到现在你跟着我学习了多久?”
“回师父,徒儿跟您学习了6年5个月了”
“嗯...那你说说现在都学到了哪些?”
“徒儿学习了符箓上的三种驱鬼符、四种打鬼符;七星罡步第一步天枢步、天罗剑诀徒儿还未学会第一式。”
“好,天罗剑诀是我们正玄门压箱底的法门,自然是不好学,今天为师教你五行诀,这五行诀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这世间妖邪鬼魅皆有五行属性相对应,这五行诀便是掌握其中相生相克的道理方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师傅,那我该从哪一字开始学呢?”
“火字诀,我们道家很多法诀与符咒都与火有关,火是鬼物的克星,就从火字诀开始吧!同时为师在教你一个定身咒和本门心法,正玄心法。”
“好的,师傅”
“来这是火字诀和定身咒的口诀,你先背下来,跟我念:
天地正气,
万法归一,
五行归位,
万念聚心,
火行咒法,
凝.........
接下来是定身咒口诀,这定身咒又称困字诀,跟我念:
乾坤一转天地变,
万法汇聚方寸间,
天罗地网举步难,
不动如山一念间
定...........
接下来是本门心法,你要切记,因为你之前所背的所有符箓法诀介要以心法为基础,不然施展起来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同时为师让你扎这么多年马步吸收初晨天地灵气锤炼身体,就是为了打好基础,不然你根本没办法修炼正玄心法,好了跟着为师做,盘腿端坐,将双掌并拢掌心向上合双手大拇指相接,右手四指平方在左手四指上,然后沉于丹田处。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当达到平心静气时,开始默念第一句心法:心随性而动,性由心而生,天地阴阳有定律,万法不离乾坤中........以后你每天初晨先用一个小时静坐反复默念正玄心法,然后扎一个小时马步和一个小时拳脚,其他课程的不变。乖徒儿,本门正玄心法分六个阶段:借力、引气、聚神、离体、合一、归心”
“师傅,这六阶段分别什么意思?
“借力:就是指正玄心法的入门,入门以后可凭借自身对天地万物之力的感悟,借来运用到自身,就像你玩的弹弓,以前你背的那些符箓、罡步、剑法等这些就好比石头子弹,这正玄心法就好比弹弓,有了它就能将这些威力很小的石头弹出让它的威力变得很大,只要你达到正玄心法的入门,你就比社会上那些一般的术士有一拼了;
引气:也就是在借天地之力基础上更进一步,能够调动气场,让自己可以改变小范围的天地气场,自身精神之力实现短时间与周边环境气场融合,可以实现你一动则带动小范围环境气场之力任意变化,只要精神力够强大,融合的环境也就越大,甚至可以直接崩坏小范围的气场,达到这个境界,你比那些所谓的大师还厉害;
聚神:是指在能与环境气场融合后精神达到一定程度后,你会感觉自己的精神受到天地环境的挤压,这种挤压会不断增强,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这就是聚神的表现,聚神分四个阶段,这种痛苦会从你的天灵盖、眉心、胸口、丹田,往下一个阶段,挤压之力带来的痛苦也是非常人能忍受之苦,但当突然有一天你感觉这种压力特别强压迫到腹部引起胀痛的时候,只要你坚持住,撑过之后你就会感觉天地之力对你的挤压瞬间全无,你会感受从来没有的舒畅和自由,就仿佛是灵魂的自由一样,不受肉体任何束缚;
离体:当达到聚灵以后,如果肉体达到一定强韧程度后,便可实现精神短时间离体,说夸张一点就类似灵魂出窍,这离体后的精神不受肉体束缚,可以随意调动天地气场,而且可以做到沟通天地施展很多大法术,甚至可以做到移山填海;
合一:这个合一呢,为师就不是很清楚了,因为为师目前也不过修炼到离体,不过据师门书籍记载,合一便是能与天地合为一体,这里可不是前面引气那种融合,而是直接和一方天地合一,你便是天地,可以做到言出法随,调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之力;
归心:至于最后阶段归心,那就更加神奇了,就好比独孤求败练剑达到最高阶段,天地万物皆为剑是一个道理,不过就算是师门记载内也只有祖师爷一人能达到,归心便是万法归于心,一念天地动,不过这个阶段估计没人能达到。”
“哇....那么厉害...那我什么时候才算是正玄心法入门啊”
“你先练个3-5年把,以你的资质兴许能练成。”
“啊....那么久啊...”
“小兔崽子,你就知足吧你,一般人没有个10年别想成功,老子当年都练七、八年才成功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