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导语 在现今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充足的学识是站不稳脚跟的。这便要求每一个人,即使拥有高学历的人才,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营养。学习重要还是挣钱重要,要根据各人的想法而论。理智者,不会目光短浅,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关系到一生的学习机会。
一位在邮政局工作的刘某,初中毕业前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参加中考。病好后,父母通过关系为他在邮政局找了一份工作,收入很不错。他现在特别想学习,希望能够学习高中课程后考大学。他现在干的是出纳,不想一辈子点钞票,他非常羡慕那些大学生,也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发展,干更有劲儿的事。可他又担心:现在回高中念书,就必须辞了这份工作。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把这份工作也丢了,两边没着落。
看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不仅仅是中年人、老年人,年轻一代也被“铁饭碗”惯坏了,他们当中有些人既想过好日子,挣钱多,受人尊敬,又不愿为此花代价、冒风险。
接受教育,实际是一种投资行为。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前期的投资越大,后期的收入就可能越高。
初中毕业,仅仅是完成了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这是从理论上讲所有公民都应达到的教育水平,也是最基本的投资。显然,凭着这种“基本投资”,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得到更高的报酬和社会地位,是不大可能的。刘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有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愿望。但是他又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害怕投资蚀了本。
刘某有这种想法,显然是上进心的表现。但是在学习与利益之间,他仍是踌躇不定,下不了决心。
当然对被国家承包惯了的中国人来说,职业的安全感确实十分重要,害怕丢了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不想冒丢了饭碗的风险,又想得到更高的文凭,就得想办法找中间道路,这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但这同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事情。
自学的条件至少有四个:一是时间,二是教材,三是可以请教的老师,四是自学能力。据刘某自己说,他在初中的功课很好,有这个基础,应该说自学能力不会成问题,至少可以培养起来;教材更不成问题;老师身边就有,碰到难题,完全可以去请教那些分到单位的高中生、大学生。
最成问题的是时间。虽然上帝给每人的都是一天24个小时,可为什么有人能干成很多事,有人却什么也没干成?显然,上帝把时间发到了每个人手里,就看你把它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今天,企业家恐怕是最忙碌的人了,可深圳一位有上亿资产的农民企业家,却能每天用两个小时读书,用一个小时写作。“什么事只要你认为它重要,你就会为它挤出时间来。”很多自学成才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拥有比别人更充裕的时间,只是他们比别人更能吃苦、更愿意花代价罢了。
当初插队的知识青年,白天下地干活,收了工还要打柴、驮水、做饭、喂猪。沉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加上前途的迷茫,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放弃学习。可就是有那么一批人,不论多苦多累,坚持在煤矿油灯底下读书自修,很快就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当初和他们躺在一条炕上却不肯学习的同学,很多现在仍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甚至因为丧失了竞争的能力而陷于贫困!
专家点评“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而“准备”,就意味着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花别人不愿花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