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布鲁诺·蒂茨
习惯的养成,好似通过一再的重复,细绳变成了粗绳,然后再进一步变成绳索。每一次我们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增加并强化它,绳索又变成缆绳,再变成链子,最终就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把我们的思想与行为缠得死死的。工作时重复旧习,不善于从一件小事开始观察,并寻求改变和突破,是许多人不良的习惯之一。如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有一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做的工作,连小孩子都能胜任,这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
当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时,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他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便集中精神注意观察这项焊接工作。
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 39 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呢?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三十七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并不灰心,又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这“一滴”积少成多,能替公司带来每年五亿美元的新利润。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炼油业 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
“改良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普通人工作时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却特别注意。
不管是谁,想要在工作习惯上有所突破先要考虑的是:“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强烈的目的意识,你才会集中精力,并调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有意或无意中使你所关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恶习和不良习惯,而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对于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来讲,有些习惯虽然不好,但它们可能无碍大事,不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和严重危害;而有些则是我们克服危机的大敌。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努力改正,并坚决摒弃,否则,这些恶习会影响我们终生。
日本东京一家贸易公司有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为客商购买车票。她常给德国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经理购买来往于东京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一件趣事:每次去时,坐位总在右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在左窗边。经理询问小组其中的缘故。小姐笑答道:“车去时,富士山在您右边;返回东京时,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富士山的壮丽景色,所以我替您买了不同的车票。”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这位德国经理大为感动,促使他把对这家日本公司的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这家公司的职员都能想得这么周到,那么,跟他们做生意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确实如此,细节都注意到了,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好呢?
不要小看小事、细节,更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好小事的习惯,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学毕业的他去一家著名公司应聘会计工作,那家公司人事部对他的资料相当满意,所以去面试的时候,接待他的人事部主管对他极为客气,他更加自信了。等财务经理开始对他进行面试时,几句寒暄之后,便转入正题,财务经理说想考他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他一听觉得如此简单的问题,对博学多才的自己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说:“你说吧,你说吧。”
他回答的时候几乎是不假思索,应对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他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赏识。一个小时后,他被宣布留用了。他觉得成功是如此之容易,不禁有些飘飘然了。
第一天上班,财务经理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据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就是一个数字转抄的事儿。1000多张凭证他两天就抄完了。他觉得让自己干这样的事情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于是去跟财务经理交差的时候,言语之间颇有微词,委婉流露出想干点“重要一些的工作”的意思,但财务经理依然是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只是让他去跟总账进行核对。
这一核对不要紧,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几十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件易事,一遍遍地核对来核对去,就是对不上。他慌了手脚,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于是他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他自己并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
财务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话,只是笑笑说:“小伙子,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太绝对的吧。”他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就将他所登录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10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33786 他不小心误写成了33786,真可谓差之一字,谬之千里。
他满脸通红,无言以对。财务经理当即让他去人事部结账,无论他怎样苦苦求情,都未能让财务经理收回成命。
另有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正好与其相反。恰科年轻的时候,到一家很有名的银行去求职。他找到董事长,请求能被雇用,然而没说几句话就被拒绝了。当他沮丧地走出董事长办公室宽敞的大门时,发现大门前的地面上有一个图钉。他弯腰把图钉拾了起来,以免图钉伤害别人。
第二天,恰科出乎意料地接到银行录用他的通知书。原来,就在他弯腰拾图钉的时候,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见微知著,认为如此精细小心,不因善小而不为的人,非常适合在银行工作,于是改变主意录用了他。
果然不出所料,恰科在银行里样样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后来,恰科成为法国的银行大王。
这两位求职的戏剧性经历正应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的:“习惯就像一只巨大的飞轮??正是它,使得那些从事最艰苦、最乏味职业的人们没有抛弃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选择的范畴内与生活展开搏斗,并为那些自己虽然并不认同,但却别无他选的某种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它,把不同的社会阶层清晰地区分开来??
“哪怕只有 25 岁,你也能够从这个年轻人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来的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话,你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他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的褶子一样。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