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译文: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
大师语录:
每个人的知识境界,“比量”不同,自己看自己都了不起。都像那个小鸟一样,你大鹏鸟飞那么高那么远干什么?有什么了不起?我“咚”地一声,就跳到那个树上去了,我这样还不是也在飞。所以用中国文学来批评就是:“自视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我们拿镜子照照自己,都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漂亮,越看越伟大,没有一个人讨厌自己。由此你可以了解人生,人看自己都很可爱,看别人都是觉得不行,这是一定的。偶然做错了事,脸红一下,过三个钟头一想,我还是对的,格老子,一定是他错了。
心灵感悟:
自以为是害了自己
自以为是是一种病态心理。这种病态心理能够让人迷失心智、思维简单、固执、守旧、教条主义。其显著的症状就是目中无人,唯我独尊;其次是死要面子,拒不纳言;再者是好大喜功,揽功诿过。这种病态心理的危害在很多时候是无法估量的。
袁绍便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刚愎自用、矜慎武断,自己没什么深谋远虑,又屡不纳谏,做事畏首畏尾,自己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却不会利用,使统一天下的大计付之东流,让假聪明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是群雄纷起的时机,最初极有实力的是河北袁绍。
董卓专权,横行屋忌,朝中许多大臣和军事将领纷纷离京招兵买马,以谋董卓。后来,山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董卓开始对袁绍实行安抚政策,派人带诏书任命袁绍朝廷官职。袁绍杀使者不受命,董卓杀袁绍在京宗族。于是,袁绍起兵讨伐董卓。
董卓被吕布刺死以后,袁绍没有听从谋士“迎天子都邺而令诸侯”的建议,结果被曹操捷足先登。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见多年依附自己的曹操身居高位于自己之上,感到奇耻大辱,不禁怒骂:“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曹操乃把大将军的位置让给袁绍,袁绍当仁不让。199年初,袁绍击破公孙瓒,尽收河北,声望大振,拥兵数十万。袁绍认为,现在制服曹操已不成问题了,便加紧部署攻曹。
轻敌是兵家大忌,这时,袁绍刚愎傲慢的个性已显现出来了。
袁绍经过几年的兼并战争,占据了山东、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区。虽然曹操的势力西达关中,东至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和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利,但地理位置、兵员数量和经济实力都不如袁绍。鉴此,袁绍决定灭曹。
对袁绍进攻许昌,“南向以争天下”,其谋士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田丰、许攸认为:袁军连年作战,军队疲劳,百姓贫困,府库空虚……宜先发展生产,安定百姓,然后进军黎阳,经营河南。一面添制舟船,修整兵器;一面派遣精骑,扰乱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宁。我军以逸待劳,3年之内,胜算可操。
郭图、审配则不同意田丰、许攸的谨慎方案,他们认为:以明公(指袁绍)的英明,统率黄河以北的精锐部队去攻打曹操易如反掌,何必那样过于小心。今不及时攻取,后难图治。
袁绍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制定了“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的作战方针。
袁绍挑选精兵10万,精骑万匹,另有胡骑8000,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南征大军。他为了消弱不主张立即进攻的监军许攸的指挥权,将其军一分为三,由许攸、郭图、淳于琼各指挥一部。全军统由袁绍亲自率领,准备沿黎阳、白马、官渡方向,直取许昌。
曹操的一些文武大臣听说袁绍进攻许昌,都心存恐惧。大名士孔融即悲观地说道:“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等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逄纪等忠臣,为他处理政务;颜良、文丑等勇将,为他统率军队,恐怕难以击败。”然而曹操却满怀信心地对将帅们解释说:“袁绍野心很大,才智浅薄;外表严厉,内心胆小;猜忌刻薄,缺少威信;军队虽多,指挥不明;将帅骄傲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恰好是为我准备的。”
曹操决定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他把主要阵地选择在官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为汴水的起点。当时,鸿沟运河西连巩洛,东下淮泗,而官渡乃为枢纽。扼守官渡,则“扼其喉而不得进”。官渡是许昌北面的门户,是重要渡口,也是保卫许昌的屏障。曹操即分派裨将徐晃、张辽率步骑万人先行至官渡布防,以阻挡袁军;随后自己从许昌率诸将和荀攸等诸谋士移驻官渡组织防御和指挥战斗。
袁绍进攻的兵力是11.8万人马,而曹操的实有预防兵力只有3万余人马,袁绍占有显著的优势。
曹操刚移驻官渡,布阵待机与袁绍决战时,原来依附他的刘备,杀徐州刺史车胄而自据徐、邳等地,与袁绍呼应反对曹操。面临这一突然而来的意外情况,曹操果断地下定决心,亲率精兵日夜兼程东进,袭击刘备,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散,只身逃往袁绍处。曹操速战速决后,迅速回军官渡,从而避免了陷入两面作战困境的可能。
正当曹操东击刘备的时候,田丰向袁绍建议:曹操与刘备正交战,战事不可能迅速解决。我军若举军袭击他的后方,可以一战而取得胜利。袁绍却以他的儿子有病为借口,未采纳田丰的建议,按兵不动。田丰愤怒地举杖击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结果,袁军失去了乘虚袭击曹操后方的机会。直到曹操回军官渡后,袁绍才考虑怎样攻打许昌。
如果说一时看不清时局而导致战局的覆败,那此时部下的一再献计应冷静对待,可个性刚愎的袁绍并不这样。而对手曹操则不然,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如果说袁绍与曹操决战倒不如说成是两人的性格决战。
200年2月,袁绍所率大军进入黎阳,即命令颜良将军率领前锋攻打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以保障主力渡河。监军许攸向袁绍进谏:“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袁绍不听,仍派颜良攻打白马。
曹操得知白马吃紧,决意亲自率军前往救刘延。谋士荀攸对曹操说:“今兵少不敌,必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曹操从其计,率军驰汴水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佯示北渡。袁绍果然中了声东击西之计,分兵救延津,曹操乃急扑白马,距白马10余里时,颜良才发现曹军到,急忙分兵抵抗,然而晚矣!张辽、关羽一马当先,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军莫能当者”。
袁绍见曹操解白马之围后,徙该城官民向西南缓慢退行,乃遣大将文丑与刘备率6000轻骑渡河急追。许攸又进谏:“不可,今应令文丑屯于延津,分一部分兵力在东部监视官渡;令一部分兵力从西部进击,若有收获,则大军再渡河不晚。一味追击,若不胜大军就回不来了。”袁绍非但不听许攸的劝阻,反而又一次削减许攸指挥的部队,迅命许攸归郭图指挥。其结果自然是惨败,这又能怪谁呢:这时的袁绍的确该反省反省,把自己固执的性格改一改,因为此时他在兵势上还有绝对优势,如果能听从正确建议,官渡之战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
袁绍初战两次失利,损失两员大将,锐气受挫,但兵势仍然很盛。对此,许攸再一次劝谏袁绍:“我们兵虽多,但顽强果敢不如曹军;曹军粮少,资储不如我们。曹军利于速决作战,我们则利于持久作战。因此,我们最好拖延时间。”袁绍对许攸的建议置之不理。
8月,袁军由阳武推进至官渡,依托沙丘修筑营垒,形成东西相连数十里的正面。曹军亦分设营垒与之对峙。袁军于营中筑土山,造高橹,用强弓俯射曹营;曹操则造“霹雳车”发石摧毁其高橹。袁军复掘地道攻曹营,曹军挖壕相掘。两军相持了3个月,曹军粮尽,士卒疲乏,百姓苦于重税,不少人叛归袁绍。
在对垒中,校尉张命向袁绍献策:“公虽连获胜利,但最好不与曹操决战。应秘密派遣精锐骑兵,抄绝他的南方,曹军会不战溃败。”袁绍不理,许攸则向他提出派部分兵力袭击曹操都城许昌的建议:“曹操兵少,而倾全力抗拒我军,许昌留守兵力少,必然空虚。如果派轻骑夜行袭击,许昌可下。打下许昌,奉迎天子以攻打曹操,他势必被擒。即使不能打下许昌,也使他首位奔命,一定可以击败他。”但袁绍固执地坚持“吾要当先取曹操”,企图待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此时正值许攸家人犯法,全家被抄,许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
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动。”似乎很有道理。如果官渡之战袁绍对部下的正确建议能听一次的话,那三国鼎立的中原霸主或曹操或袁绍就不得而知了。
与此同时,曹操也因军中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意欲放弃官渡,回受许昌。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相持以久,袁军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采纳其建议,督军顽强坚守阵地与袁绍继续对峙。不久,曹操侦悉袁军谷车数千辆运往官渡,便出奇兵去截击,一举烧毁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秣。
10月,袁绍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押运粮车万余辆,屯于袁绍大营北40里的乌巢(今河南商丘西)。此时,监军许攸以乌巢屯粮至关重要,建议增兵守护,他说:“可派蒋奇带一支军队驻扎于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操抄袭粮屯。”袁绍拒绝采用其安全之策。
许攸愤而降曹时,曹操正在洗脚,他高兴得赤脚跑出去迎接。曹操问其破袁绍之计,许攸即献计偷袭乌巢:“现袁绍有一万多粮车放在乌巢,那里守备不严,如果去偷袭它,烧掉他囤积的物资粮草,不出三日,你就是不与他交战,袁绍也会自败。”曹操用许攸之计,令曹洪守官渡,亲率5000精锐,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取小道偷袭乌巢,围困淳于琼军,焚烧屯粮。待到天明,淳于琼见曹军兵少,急聚众出营攻击,被曹操迅速击破,淳于琼只得退守营垒待援,曹军继续猛攻。
袁绍已知乌巢被袭,仍拒绝部将张稀以主力驰援的建议:“曹公精兵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事去矣,请往救之。”袁绍坚持要亲率主力进攻曹营。张稀一再申诉说:“曹操的大营坚固,攻打必不能破;如果淳于琼被俘,我们全体亦都会做俘虏。”袁绍最后决定还是用主力攻打曹操大营,仅遣轻骑前往乌巢。
果然,曹操得知袁军救兵人少后,即督军奋战,先破淳于琼营,再败援军,烧毁乌巢屯粮万余车,乘胜还师官渡。而袁军攻曹营正如张稀所言,久攻不克。袁军知乌巢失守,军心动摇,内讧迭起。主张攻打曹操大营的将领、谋士见袁军大败,惧怕袁绍问罪,反诬张稀对袁军的失败幸灾乐祸,张稀乃烧毁战具投降曹操。曹操乘机进攻,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袁绍和他的儿子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袁绍兵败官渡,教训是多方面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用“矜慎自高,短于从善”这8个字评论袁绍是非常恰当的,同时也道出了袁绍性格的短处和狂人的害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整个战局失败的原因屡不纳谏,又是其性格刚愎、自以为是所致。一代豪杰,本应趁乱世纵横天下,却应自以为是的性格而使大业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