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译文:
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努力啊。叔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道德品行乃至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
大师语录:
世上“全德之人”很少,形体全不算是完全一个人,做一个完全的人很难,不仅是外形的完全,还要有精神上的修养,内心道德学问的成就,这才是“全德之人”。
心灵感悟: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
品德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而众人的品德又形成了我们整个社会的风貌。
一天早上,一个农夫遇到一个男孩,便问他:“你想找活干吗?”
“想找。”孩子回答。
“你能拿出一张证明书,表明你有良好的品德吗?”
“当然能,”孩子说,“你可以向粮店老板迈格斯先生打听,他雇佣过我。”
“那好,”农夫说,“你去把迈格斯先生找来,我跟他谈谈,我在这儿等他。”
过了5分钟,又过了15分钟,迈格斯先生还是没有来。下午,农夫又遇到那孩子,他说:“迈格斯先生没把你的品德证明给我。”
“是的,先生,”孩子回答,“因为我没有叫他来。”
“为什么?”
“啊,他跟我谈了你的品德。”孩子说。
看来,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品格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前行的绊脚石。
品德是做人的品格和做人应当恪守的道德规范,其中包含了人类的自身修养和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说得复杂一点,就是做人要做到心境平和。心境平和了,内心就容易得到满足;内心满足了,就少了许多的欲念;少了欲念,也就少了罪恶的念头,少了罪恶的行为。当你的心中和行为没有了罪恶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大公无私,心中充满了爱,你就会自觉地遵守公理,决不悖谬而行。这样,你就有了高尚的品德。
要想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先有一颗高尚的心,所谓一颗高尚的心,首先要懂得修身之道,这样才能随时随地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曾听老辈的人说过一个师父收徒弟的故事:有一位师父,凡遇徒弟第一天进门,必要安排徒弟做一个例行功课——扫地。过了些时辰,徒弟前来禀报,地扫好了。师父认真地问:“真的扫干净了?”徒弟想了想,肯定的答道:“真的扫干净了。”这时,师父沉下脸说:“好了,你可以回家了。”徒弟只好走人。但他不明白这师父为什么不检查检查就不要自己了。
原来,这师父事先在屋子的犄角旮旯处悄悄丢下了几枚铜板,看徒弟能不能在扫地时发现。凡是那些心浮气躁,或是偷奸耍滑的后生,都只会做表面文章,才不会认认真真地去扫哪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因此,也不会捡到铜板交给师父的。师父真是这样看破了徒弟,或者说,看出了徒弟的缺点。如果他匿藏了铜板不交给师父,那缺点就更大了,这样的徒弟师父从来没见过。也就是说,贪婪的人是不会认真地去做别人交待的事情的。
这位师父看出的破绽,是徒弟的品德修养上的漏洞。一件衣服上的漏洞,需要缝补。而一个人品德上的漏洞,需要通过加强修养来弥补。只有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林肯做律师时,有人找林肯为一件诉讼中明显理亏的一方作辩护。林肯回答说:“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出庭陈词时,我就会不知不觉地高声说:‘林肯,你是个说谎者,你是个说谎者’”。 林肯为什么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长久地受到人们的尊重呢?除去他成就的事业外,更缘于他那伟大的品德。
同样身为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任期的业绩是世所瞩目,他执政的能力也是无可挑剔的。但一系列丑闻却令他终生蒙羞,尽管美国人民原谅了他。在世纪之交,他领导美国继续沿着繁荣的道路前行,但他同时也把他品德上的污点写进了美国历史。
几年前,某人的妻子听某个一知半解的人说××牌UPS电源能够稳定电压、保护电器,就信以为真地来到电脑用品商店购买,想用作家里新买的电冰箱的电源保护器。这家电脑用品商店的老板详细问清这位妻子的来意后心想:卖还是不卖?卖,这种电源保护器对保护电冰箱毫无用处;不卖,到手的“肥肉”就会丢掉。犹豫再三,商店老板的良心战胜了贪欲。他向这位妻子仔细讲解了该电源的用途和电冰箱的耗电原理,劝她不要花几百元钱买一个对自己来说无用的东西。这位妻子先是不解,当明白商店老板确实是一片好心时,便由衷地感到敬佩。第二天,某人和妻子从这家商店购买了一台价值不菲的电脑,因为某人和妻子都觉得从这里购买商品放心,并逢人便讲这家商店老板的良好品德,他们的几位亲戚、同学受到感染,也从他那里购买了不少东西。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不仅能赢得对方的心,而且还能赢得周围人的心,凡是知道他具有良好品德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
我们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些缺点足以能让我们成为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正视它,或者还想去遮掩它。伊索寓言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一个缺点。”如果我们不去改正我们的缺点,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要修补和杜绝自己品德修养上的缺点,就必须从小事做起。穆迪说:“品德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这么一句话:“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人会发现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些名言指品德的修养应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要,要能自觉地在没有人的监督下,在为人或做事时,人不放松自己的要求。
品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子。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拥有的最大财富是善良和爱心;一个品德败坏的人,最恶劣的表现是邪恶与憎恨。这善与恶,爱与恨的存在,也正是人与人的区别,正是不同人性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