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可以说有着一定的决定因素,如果让一个学生长时间遭遇批评,他就学会了责备;常与讥讽相处,他就学会了害羞;而常与羞辱共处,他必定会十分内疚和自负。做教师的,更应当懂得这个道理的重要性。
想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必须将“特权教育”“高压教育”的方式全都抛诸脑后,认真和具体分析学生的错误行为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
1.情理交融的说理
“成功的教育是三分含情,七分叙理。”这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所要严格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
教师与学生讲道理的时候,十分需要感情媒介。不带一丝感情的谈话,会让学生感觉陌生和疏远,就算教师说得再对,也不一定能真心被学生所接受。
所以,教师在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理中含情,情中带理,让学生从内心感到这是教师在认真付出。
2.激发学生自尊心的说理
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所隐藏着的闪光点,然后对他进行赞美和表扬,那么一定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能够做到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言行,为学生展现一个最佳的自己。这种方法比一切教师式的强制措施所带来的效果,要好很多。
3.讲究策略的说理
教师要使用一定的策略来对学生讲道理。因为干巴巴或者直截了当的道理,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会觉得自己这是被教育了,学生会因此感到反感。因此,为了让双方的谈话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比较迂回的方式给学生讲道理。比如使用逆向法,指的是教师顺应学生意思,将坏的结果挖出来放在学生眼前,从而让他看清楚,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坏处;情境法,采用看节目或者做活动等一些方法,鼓励学生指出电影情节中不正当的言行。这样,是非黑白很直观地展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他们自身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指点。
4.寓理于例的说理
如果在讲道理的时候,教师只是干巴巴地说一些大道理,就难免会使谈话变得很空洞,找不到主题,也无法引起学生倾听的兴趣,正所谓“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因此,教师最好要辅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比如借助典故寓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也能使谈话起到真正的作用。例如,用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来告诉学生做事要坚持到底,一定要有一颗恒心的道理话;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来阐述做人要有刻苦自励的精神;用“亡羊补牢”来教育学生,做事情不怕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懂得改正,这样你还是一个好学生等。
5.小中见大的说理
学生难免会对自己的某些行为及后果认识不到位,甚至对不清楚的事情保持一种无所谓的姿态。比如,男生们经常喜欢逃课、打架、抽烟等行为。
教师要善于对某些事情做具体的分析,从事物发展的角度去认真分析这些行为所能带来的后果。这样能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
6.言传身教的说理
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教育需要与教师的言行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影响和打动学生。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旦教师言行不一,学生也会跟着效仿,或是不再信任自己的老师。一旦失去信任,不管将来教师的讲话多么生动细致,学生都没有再听下去的心思,而是抱着一种无所谓或者不予服从的姿态面对老师。但教师应当注意,在自己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让学生做连自己都感到为难的事情。只有跟道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