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喜佛”:皇帝的性教育
我国古代十分注重传宗接代,皇帝作为王朝的统治者,传宗接代就更为重要了。广衍后嗣就需要早生、多生,但是太子或小皇帝生长在深宫中,为了防止他们成人之后不通两性欢爱之事,所以明宫中自有一套性启蒙教育的制度。这种教育在太子或小皇帝进入青春期之前就要进行,承担这个工作任务的一般是宦官。
明宫内廷中建有一座秘殿,内有一座“喜神”的塑像,又称“欢喜佛”,一说是外国进贡的,一说是元代遗留下来的。据时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的记载,两佛各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机关可动。皇帝大婚之前,由宦官引皇帝入此殿,先行礼,礼拜毕,皇帝参喜神。皇帝仔细端详欢喜佛的塑像,暗暗揣摩男女交接之法,然后再举行大婚典礼。
这种欢喜佛,京师中人称为“圣囊”,不仅在宫中有,在外间的一些寺庙中也塑有其彩像,在一些市场上甚至还有这种“欢喜佛”的小玩件出售,制作精巧,价格不菲。
皇宫中还收藏有很多春宫画,就是描绘男女交合的秘戏图,可以让皇帝、太子观看。宫中还会煞费苦心地豢养一些小动物,用雌雄动物本能的交媾行为,启发皇帝或太子关于两性关系的概念。明代《禁御秘闻》中说,宫中设立猫房,就是“专为子孙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故令其见雌雄猫互相追逐嬉戏之态,以“感发其生机”。
2.《钦录簿》:管理宫廷性事的女官
明代设有女官之职,太祖时定制,内廷设六局一司,专门管理宫闱内部事务。各局司中都设有女官,主要是从南方选择一些良家女子或者无夫的妇女进宫,一般都是能读书写字或者熟谙算法之女子,进宫后要从事一些文书、计算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女官中会有一些人专门负责管理皇帝临幸宫人等宫闱之事。虽然有部分事务也由宦官负责,但他们主要是打理皇帝方面的行为,而宫女方面,则一般由这些女官负责管理和记录,其中主要涉及宫女的月事及皇帝临幸宫女的一套制度。
宫中有那么多宫女,当然都会有定期的月经行潮之事。而一旦某位宫女正值月事,则不适合皇帝临幸,往往会在这位宫女的脸上点朱红的印记,以示区分。而明代宫廷中有一种《钦录簿》,专由女官掌管,里面就会记载宫女的月事。明朝人田艺蘅的高祖姑蔡氏之姐,是杭州人,在成化年间曾经入宫成为女官,据她晚年的回忆,可以知道明代的一些宫闱之事。据她说,这种《钦录簿》中所记载的内容,包括报宫之笺、卫门之寝、承御之名、纪幸之簿等,就是将皇帝临幸宫女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记载得非常详细。比如记载一位宫女发巾左右系上金钱,而两鬓皆秃,就暗示着这位宫女是“伴驾早起”的,意指这位宫女已经得到皇帝的临幸了。
3.“管家婆”:公主与驸马的两性关系
在偌大的皇宫中,除了我们已经讲到的皇帝、皇后、皇子、妃嫔、宫女、太监外,还有皇帝的女儿——贵为金枝玉叶的公主们。按照明代的制度,公主下嫁给驸马后,就出宫居住于王府中,但是不得与驸马同居一处。这时,皇帝就会派给公主一个贴身服侍的老宫人,这个老宫人被称为“管家婆”。这些“管家婆”有相当大的管理权,驸马为了与公主相见,共叙夫妻情意,就要重金贿赂这个“管家婆”,因为如果没有“管家婆”的传达,驸马就无法见到公主。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了好几个驸马的选择受制于太监、驸马与公主的相会受制于“管家婆”的故事。万历年间,神宗最宠爱的寿阳公主,为郑贵妃所生,下嫁给冉兴让,二人相当恩爱。一日,公主召驸马来府相见,当时的管家婆梁盈女正和她的“对食”太监饮酒作乐,驸马未经她的传达,就擅自入府。管家婆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便趁着醉意打了驸马,并把驸马赶出府去,又狠狠地责骂公主。公主气愤难平,打算第二天去禀告母后,但想不到这个管家婆已经“恶人先告状”,公主反被母后教训了一番。被赶出宫的驸马想入朝替自己申辩时,那个与老宫人相好的太监和他的一伙人已守候在门外,把驸马痛打了一顿。这件事闹大了,最后,驸马被冠以无礼之名,送入国子监反省三个月,管家婆只是另差他职,那个宦官却没有受到丝毫责备。可见,贵为金枝玉叶的公主,也很难像民间的寻常夫妻那样自由地相亲相爱。
数百年间,大明帝国的巍巍皇宫中生活着一批几乎与外界隔绝的人,他们身份特殊,生活的环境与方式都与宫廷外的世界大相径庭。在这里,男女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是复杂的,甚至是畸形的,掺杂着痴情与绝情、香艳与暴力、荒诞与残酷、诡谲与权术。幽深宫闱上演的一场场正剧、闹剧、悲剧、喜剧,无不演绎着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对两性关系最深刻的影响和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