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亮
白天有星星吗?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可是,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别戈尔利茨与你的答案不一样。
在别戈尔利茨还只是一个少女时,一位老人告诉她,白天有星星,而且白天的星星比夜晚的星星更亮、更美,不过,只有在很深、很深的井里才能看得到。从那天起,小女孩就有了一个压倒一切的想法——看见白天的星星。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别戈尔利茨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足迹,在许多村落里留下了脚印。她见过无数的水井,有牛蒡静静包围的老井,也有水泥刚砌不久的新井,却一直没有遇到那口能够看到白天星星的井。然而,她始终没有沮丧,没有放弃。
就这样,别戈尔利茨一直心怀追寻白天的星星的梦想。当她成年时,已是一位非常出色而且备受欢迎的诗人。她无怨无悔地告诉自己:“我不仅相信确有这样的水井,并且我还希望我的心,我的书,也就是我向所有读者敞开的心,也像水井那样能够映照和珍藏白天的星星——人的心灵、生活和命运……”
这是我在被誉为“世纪传记”——《白天的星星》中读到的故事。别戈尔利茨的人生经历仿佛是一个童话,一个写给孩子的童话,我却固执地相信,这是真的人,真的事,真的情,真的有白天的星星。而且,我相信所有内心真诚的人也都看到了“白天的星星”,看到了它的亮,它的美。这种幸福令人陶醉,还惹人掉下欢笑的泪!
别戈尔利茨热爱文学,热爱诗歌,她希望读者能在她的心中,在她的“幽暗而又清澈的水井深处看见那些普通肉眼看不见的、仿佛并不存在的白天的星星,看见它们灿烂的光辉”。想必,这是女诗人最美好、最期盼的愿望吧。可是,更多的人却无法看见“白天的星星”。不!准确地说,是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有“白天的星星”。
文学是虚无的,文学是软弱的,文学是无用的……当我试着模仿那些疏远文学、讨厌文学,甚至仇视文学的人的口吻说出这样的话来时,内心剧烈作痛,无法自持。我不禁惊讶有的人的冷漠、势利与无知。
坦白地说,无论是读书还是待在社会,我总是勉励自己做“书呆子”,因为我固执地认为,不做“书呆子”,就做不了“聪明人”。而多年的经历证明——读书人是幸福的,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是充实的、富有的、愉快的……
如今,我从事的职业,应付着方方面面工作的,不论是说话、论证、写文章、作演讲,靠的都是读书积累。尤其是大学那几年,读书、写作几乎成了我的两门“必修课”。我依恋母校的毓园,感激师长的指点,图书馆的灯火见证了我青春的欢乐和充实。有一次,为了争抢座位,竟鲁莽地撞坏了阅览室的玻璃门,弄得管理员骂我是一个疯子。而这些,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说,似乎太过遥远,太不真实。他们早已不相信“卖火柴的小姑娘”,不相信“变成天鹅的丑小鸭”,不相信歌德晚年的爱情,自然也不相信“白天的星星”。他们谈论的更多的是手机、网游、瘦骨、修甲……
春暖花开,阴晴圆缺,大自然如此奇妙和美丽,文学将那撩动人心的瞬间定格;悲欢离合,生死祸福,文学将那泪水欢笑化作永恒。无论自然,无论人生,都是文学最受欢迎的客人。热爱文学的人,除了拥有现实的物质世界,还拥有另一个更浩瀚、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充满温馨,充满善良,充满浪漫。在那个世界里,在白天,也能看见明亮闪烁的星星。
诚然,生活中不接触文学的人,也有善良的,虔诚的,可爱的。人性的美好固然不完全来自书本,但我仍然相信,我们越靠近文学,就越靠近善良、虔诚和可爱,卑鄙、虚假和丑陋就越远离我们。当我们一步一步朝真、善、美走去的时候,我们也就看见了白天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