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圈子是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的,在与朋友间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
久不联系的朋友A君打来电话,寒暄一番后向我大发感叹:现在短信发得越来越少了,手机也很少用了,QQ习惯了隐身,因为就算在线,也没几个朋友跟自己联系。感觉自己的体力走下坡路了,友情也走下坡路了,这样下去,最后怕是连个朋友都没有了。我笑他:“那我算朋友吗?”他说:“当然,可是你朋友很多。”
A君的口气很酸,他也是那种典型的宅男,一门心思扑在数据上,朋友的数目一张口就数得出来。我也属于话不多的人,但我跟A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会主动跟朋友联系,而且尽量减少一个人待着的时间。而且如果电话长时间没响过的话,我会翻出通讯录,有事没事找人聊上几句。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问卷调查,你会跟朋友常联系吗?选择“会的,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或QQ聊天”的占44.23%,选择“偶尔,逢年过节时发个短信就OK了”的占33.65%,选择“几乎不,有事时才想到联系”的占16.83%,选择“除了家人,好像没有什么朋友了”的占5.29%。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人很少跟自己的朋友进行积极频繁的互动,很少联系老朋友。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接到久未谋面的朋友的电话,就会既喜悦且担忧,因为“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不联系,突然联系说不定就是有困难来求助的。
很多人觉得一个人待着也没什么问题,懒得花心思去维护和建立自己的圈子。渐渐地,他们在人际圈子中就会越来越被动,越来越不擅长交际,也越来越习惯一个人的生活,这就陷入了一个“被动——受制——更被动”的恶性循环。但情况往往是这样,当你需要有人帮助时,你才发现连个求助的人都找不到。人脉圈子是需要精心经营和维护的,在与朋友间的交往中需要培养一种习惯——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络。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到了有事相求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别人的联系方式,与别人联络,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比前文所说的“友情银行”只取不存类似,更可怕的是有这样一种人,在与别人成为朋友之后,从来不会去想自己能给他什么,而是天天考虑如何从他身上获取点什么。通常表现在提高对对方的要求,如果对方做事稍有不好,就开始抱怨。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影响两个人的感情,两个人的友谊也不会长久。
在日常社会中,一定要与朋友多走动,不仅要经常问候朋友,还要表示出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拜访朋友。这样必然会使友情能够天长地久。在很多时候,人们交朋友只是为了从他身上获利,虽然不能否定当时交朋友的功利性,但一定要避免这种不正确意识的继续滋长。杜绝一直要求对方给予自己什么,而是要在索取之后,想办法回馈。只有这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你。
朋友常联系,亲戚常走动,家人常牵挂。无论从实用主义或从情感价值角度看,这份友谊都值得我们保持和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