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召是以沟通的手段来完成的,感召所表达的感化和召唤这两个意思,无一不借助沟通这个工具来实现,它们包含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感召的出发点是印证,人们言行一致方能感化他人,人们印证理想才会召唤成功,印证是语言对听觉的沟通,也是行动对视觉的沟通。
作为重要的领导技巧,沟通贯穿在教练的始终,教练能力中的聆听、发问和回应,均是沟通的重要工具。教练能否进行,教练是否有效,人们能不能感召到他人,取决于沟通是否有效和有价值。
人类自从发生第一声啼哭开始,就一直以某种形式在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惟一方式。有人做过研究,人处在觉醒状态,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各种沟通,沟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人本教练模式不去探讨沟通的定义和概念,重在探索沟通中的一些关键技巧,以供教练用于实践。
人们容易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是沟通的出发点。不少人认为沟通很简单,无非就是把想法告诉他人,说完了,沟通就结束了。沟通的过程的确这样简单,有人说,有人听,听说结束,沟通完成。但是,沟通的关键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这里面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哪怕是两个人近距离面对面的沟通,对方听到的也不一定是你所说的。
对方不是根据你说的内容,而是根据他听到的内容来决定是否接受你的沟通。如果对方不接受,就会抗拒,抗拒并非一开始就抗拒你说的内容,而是抗拒你的出发点,连带将内容一起拒绝掉。在父母和小孩的沟通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父母要求子女改掉某个不良的习惯,苦口婆心,就是没有效果,到后来,父母只要提起这件事情,孩子就逃避和抗拒。某一天,因为其他人的一句话,孩子马上就改掉了习惯。
同样的内容,经过不同的人说出来,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微妙之处是说话者的出发点,出发点包含在表述方式、语气和神态等沟通形式之中。抗拒者经常是先抗拒形式,再拒绝内容,因为在他的接收系统中,形式成为了真正的内容。
与别人沟通前,先进行自我沟通,可以增加沟通的有效性。自我沟通是对自己进行定向,包括清楚沟通的目的,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沟通。心态和目的定位好后,出发点就不会出现偏差。在沟通的过程中,要给自己做区分,也要从对方的反应中照镜子,看看沟通是不是按照定向的目标和心态在进行。
沟通中要尽量少做假设。当你把假设当成事实来沟通,会让知情的人产生逆反心理,认为你很虚假,不愿意听你说的其他内容。假设和可能性是不同的,假设是将没有的东西认定是那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判断,而可能性是探索,仅仅是可能性,是没有发生但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沟通可能性可以打开思维的宽度,为沟通增加更多的价值。
有效沟通有三个指标: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实时性和效率的达成依靠即时沟通。沟通的效率需要一种状态,人们在状态之中,接收速度会比平时快很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在对方有体验的那一刻,将要沟通的内容说出来,会引起对方内心的共鸣,轻松地打开了接收的空间。如果等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再翻出来沟通,等于是让对方从另外的状态进入以前的状态,这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还可能给人留下啰嗦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即时沟通。
沟通一种价值,比沟通一种内容更容易让人接收。领导者对下属说:“你一定要完成目标”,这是在沟通内容;领导者换一种沟通方式,与下属探讨完成目标对他有什么价值,效果就会不一样,下属可能因此从被动变为主动,积极性和表现都会提高。产品销售前的宣传是沟通,越来越精明的商家,给产品赋予了功能以外的价值,将重点放在价值宣传上,取得了比单纯宣传功能数倍的沟通效果。
其实,沟通价值与沟通内容,往往不是沟通目的不同,而是出发点的差别。突出内容的沟通,说的是“我怎么样”、“我的产品怎么样”,重心在自己或者在产品本身;突出价值的沟通,说的则是“你将如何”、“这个将给你带来什么”,重点在对方。任何产品的沟通,最终结果都是将产品卖出去,价值沟通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对方接受内容,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不难明白商业上的这条有效规则:利益比内容更容易推销。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非语言沟通是沟通的最佳手段。领导者对员工的突出业绩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和赞扬;领导者在公众场合拍拍员工的肩膀,表示关心和近距离??一个眼神,一次点头,这些动作的效果有时候远远胜过言语的鼓励。在古代的战场上,非语言沟通是决定性的力量,《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孙子兵法》),军队在夜间作战的时候,多用火炬和锣鼓来号令,在白天作战,多用旗帜来指挥。沟通工具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准确、及时而无误地让所有人接收到行动的命令。
沟通的类型有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单向沟通传递信息的速度快,容易保持信息传出的权威性,显得有秩序,它的不足是接收的准确性差,实际效果不好,接收者有时候会产生抗拒。双向沟通的信息传递有反馈,准确性高,容易保持良好的气氛,双向沟通也存在不足,沟通速度相对较慢,容易受到干扰,条理性和秩序不够,发送者会因为对方的质疑和挑剔而存有心理压力。
辨别组织沟通中的误区,有助于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误区一、认为沟通越多越好。那些以“我只讲10分钟”为开场白,结果却天南海北地讲了两个小时的领导者,他的沟通效果只能是自言自语。冗长的会议和无关的语言将带来心理上的疲惫和抗拒。误区二、认为沟通困难是产生组织问题的原因。恰恰相反,沟通困难常常是组织问题的症状或结果,因此要找出真相,辨明原因。误区三、运用沟通来解释事情的某种倾向。比如以偏概全,然后把结论沟通出去。这是一种随意贴标签的行为,只能使事实混淆。
消极的沟通将导致问题的产生,而不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消极的沟通导致员工情绪低落、失去动力,并且在企业中蔓延,形成消极的企业氛围。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运用教练技术和沟通技巧,为沟通转换方向,将它从消极的方向引导到积极的轨道上来。
无论接收者是谁,在沟通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生命宝贵,时间有价,别人为什么会花时间听你说话?换位思考后,沟通的信息发送者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沟通能为别人带来什么?我的建议是为了对方的利益吗?显然,有效沟通的诀窍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