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犹如鱼儿失去了水;离开了诚信,就像鸟儿折断了双翅;缺少了诚信,犹如肉体没有了生命。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根,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之基,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盛之源。季布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用,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这个人和季布是同乡,但季布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做了大官,又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展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也有了“一诺千金”这个成语。
1596年,荷兰的一个船长带着17名水手,被冰封的海面困在了北极圈的一个地方。经历了8个月漫长的冬季之后,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运输的货物,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冰冻时节结束了,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荷兰人有充分的理由权变,他们可以先打开托运箱,把能吃的东西吃了,等到了目的地,可以加倍偿还托运者,任何人都会同意这种人道的做法。但是,荷兰人没有这样做,他们把商业信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住信用,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荷兰本来只是个100多万人口的小国,却因为商誉卓著,而成为海运贸易的强国,福荫世世代代的荷兰人。
也许我们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但是他们守住了自己的信用,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却因此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商誉,也为以后的辉煌发展埋下了伏笔。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青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年轻气盛、雄心勃勃的洛克菲勒了解到一个信息:作为美国主要农业区的西部将要发生持续大旱。他敏锐地觉察到明年粮食及家畜产品价格会大幅上扬,于是他倾其所有成产了一家专营家畜产品的贸易公司。为了抢占时机,他与许多大的农庄达成口头协议,这些农庄按他的要求生产家畜产品,收获后统一交售给他的贸易公司,而他则以比目前市场价格高出许多的价格收购,一切准备就绪,洛克菲勒满怀喜悦地憧憬收获的情景。
然而事与愿违,期待中的西部大旱并没有到来,家畜产品市场较前一年还有所下滑。出乎意料的事实令年轻的洛克菲勒处境极其被动。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一、信守承诺,兑现与农场主达成的口头协议——这将使他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推翻承诺,设法取消协议——这完全是可能的,但无疑会使他的信用大打折扣。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洛克菲勒毅然决定履行协议。这一选择对于刚步入商界的洛克菲勒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使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这一举措为他赢得了诚实守信的好名声,这对他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用对商人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它对于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信用都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一个人守住了信用,也就守住了他的人格。李嘉图是19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父亲是荷兰的一位犹太人,后来他加入了英国国籍,由于他在证券交易里十分的讲信用,深得同行们的普遍欣赏,因此在事业上发展的十分顺利,没过多久就发了大财。他结婚以后,生了很多孩子,长大成人的有十五个;李嘉图于1772年出生在伦敦市,在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三。
父亲是一个重视信用的人,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了极为严格的品德教育,教育他们为人处世就一定要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与风险,做事情在作决定之前要认真地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之后再做决定,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能轻易放弃,要一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李嘉图九岁的那年,一天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里摆着一双鞋口有皮毛的鞋子,式样十分的新颖,从未见有人穿过。李嘉图在心里就开始捉摸起来,如果要是能够穿上这双鞋,同学们见了一定会很羡慕的。因此他就想买下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在他回到了家里之后,他便吵着要家里人把那双鞋买下来。大人们说:“难道你没看清那双鞋的样子,根本就不适合你,还是不买为好。”然而他却说:“如果我要是能够穿上那双鞋子,我所有的鞋子都让给弟弟妹妹们穿。”
他的父亲听了他的这句话之后,便答应给他买那一双鞋子,不过条件是买来一定要穿,直到穿到鞋小了为止,李嘉图当时就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在他的父亲把鞋子买回来了之后,他这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平时人们穿的鞋,而是一双木鞋,是专门用来做样品的,穿上非但感觉不到舒服,反而感觉非常别扭,因为当他穿着鞋子走在马路上时,这双木鞋会发出很大的响声,每走一步就“咔嗒”一声,以至于路上所有的人都将会盯着他看。他本想用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可是没想到如此的结果让他在同学面前丢尽了脸,全校都认识穿木鞋的李嘉图。为了声音小一点,他在走路的时候不得不尽量放轻脚步。
与他同班的一个同学问他为何不换一双舒服点的鞋子。他说道:“我已经答应我爸爸,必须把这双鞋子穿小,才能够再换别的鞋子穿。而且现在我已经把我的几双鞋子都送给弟弟妹妹了,根本就没有任何鞋子可以用来换的了。”那个同学说:“但是我可以借给你一双鞋子,你可以在学校里偷偷地穿,回家的时候再换上那双木鞋。”
李嘉图说:“谢谢你,然而如此去做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已经和爸爸有约在先,我爸爸已经按照约定给我买了这双鞋子,我也必须按照当初的约定一直穿着这双鞋子,如果做不到的话,就是不诚实,不守信用。我爸爸在以前曾经说过‘不讲诚信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有成就的’。”之后,李嘉图就一直穿着这双鞋子,直到穿不进去这双木鞋的时候,才开始换别的鞋子。
童年的这样一件小事对李嘉图的成长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使得他敢于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责任,他把诚信作为自己一生的做人准则。直到后来,李嘉图成了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
对于那些所有能够影响信用的事情,既便是十分琐屑也需要做到特别注意。公元前496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孔子五十六岁生日。孔子当时在卫国游历,住在卫国大夫蘧伯玉家里。孔子怕蘧伯玉因为要为其庆寿兴师动众,便大清早带着他的弟子们到帝丘(当时卫国的国都)郊外的一片树林里去漫游。
在一棵老柏树下,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回来到师傅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大礼,说:“请夫子上坐,受弟子们一拜!”接着搀扶孔子来到老柏树下早已摆好的小桌子旁。
孔子不解地问:“颜回啊,你要干什么?”
颜回说:“今天是夫子的生日,弟子怎敢忘记!”
说话间,弟子们已七手八脚地在桌子上摆出了酒肉和新鲜的寿桃,接着,颜回和子路率领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向夫子磕头拜寿。
孔子忙说:“都快快请起,师生之间不必拘礼!”
弟子们磕完了头,拜完了寿,众星捧月似地把孔子围了起来,或说,或笑,或敬酒,但草地上却还有两个人跪着不肯起来,其中一个是子贡,另一个大家全都不认识。
原来子贡当时在卫国做官,卫灵公看中了他的辩才,便常派他出使各国,办理外交大事。子贡前不久出使鲁国,今天是为了给孔子庆寿而连夜赶回来的。另一个跪着的青年叫樊迟,他一身农民打扮,憨厚朴实,少言寡语,见人还羞得满脸通红。这次子贡去鲁国,碰上樊迟在到处拜师求学。子贡见他虽然十分腼腆,但却很聪明,便自作主张地领回来拜师,跪下是为了请冒昧之罪。
孔子知道这些以后,忙将樊迟扶起,问道:“樊迟啊,你想学习什么本领呢?”
樊迟低声说:“我想学习种植五谷杂粮。”
孔子说:“种植五谷杂粮,我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老农。”
樊迟又说:“那就向夫子学习种植蔬菜。”
孔子说:“种植蔬菜,我还不如专门种菜的农民。”
“那……”樊迟茫然地盯着孔子,“那夫子能教授我什么样的学问呢?”
孔子耐心地说:“樊迟啊,君子要有雄心壮志。身居高位的人如果礼贤下士,老百姓没有不佩服他的;如果诚实守信,老百姓没有不诚恳地对待他的。身居高位的如果能做到知书达礼,诚实守信,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领着妻子儿女来投靠他的。”
樊迟连连点头说:“那弟子就学习礼,学习信。”
富兰克林曾经对一个青年人说过这样的话:“千万要记住,信用就是谁若是被公认的一贯准时付钱的人,他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聚集起他的朋友们所用不着的所有的钱。借别人的钱到了该还的时候就要做到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这样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就会永远地向你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