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一),讲的是有关“西蛮国”和“东荒国”第一场战争的故事。
西蛮国的人大多性格温雅,善良和气。东荒国的人则是相反。
西蛮国的人重视文化素养,重视教育。
东荒国的人重视武力,重视兵器。
在两国初次开战之时。
两军对峙着,由于东荒国的人数远远小于西蛮国,所以一直都是没有优势的。
西蛮国人重视文化培养,熟读兵书,因为深刻的理解“历史往往在重演”,所以“书籍”在他们的认知里,能够加快进步的步伐。
东荒国人却是重视武力,对文化没有西蛮国人那般重视,也是自然对兵法战略了解的不是很深入。
西蛮国虽然把东荒国的军队连连逼退,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对东荒国发起猛烈的进攻。
战场上,一幅幅令人惊心动魄的场景!
一幅幅令人胆战心惊的画面!
尸首遍野,死者的断肢残躯,四处抛散,鲜血染红了地面的杂草。
战争,从来都不会使真正富有正义感的人们感到舒心愉悦,只会使他们在惊心动魄之余,承受着巨大的苦难。
西蛮国的优势已是非常明显,但是善良的他们还想着和东荒国“和解”。
于是西蛮国人便派出使者,这使者便带着西蛮国君王的信件,骑了一匹马去到东荒国队伍,把信交给赵峥。
信件的内容:
在蛮荒之地外面还有很多强大的势力,两国同为“蛮荒之地”的成员,应该和平相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现请求停止战争,和平相处,为了蛮荒之地更好的未来,需要两国一起齐心协力,一起谋求发展。
赵峥看了那信,脸上没有一点和善的表情变化,反而是更加的如乌云般聚集。
赵峥一瞬间爆发出一股不明来路的怒火,用他那“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专属利剑,“快刀斩乱麻”般的砍下了那使者的头颅!
鲜血在一瞬间溅洒开来!
鲜血溅洒了赵峥一脸!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指两国交战之期,不得杀害一方派来送信的使者。
“使”即“使者”。
不斩“使者”是从古至今的战争法规,任何交战方都得遵守。
不过也有特例,就是一方认为与对方没有什么可讲的,或要羞辱对方,那他们就会拿信使开刀,信使可就很惨喽。
赵峥此时,就是亲自斩了使者。
赵峥的那把专属佩剑,名为“帝问”,是剑的上等品中的上等之作,刃如秋霜,寒光闪闪,斩金截玉,削铁如泥。
东荒国一直对兵器的制作很是具有匠心精神!
这都跟赵峥的人生理念有着莫大的关系。
整个蛮荒之地加起来都没有七大家族任何一个大,小小的一个“东荒国”的兵器制作,却是达到了顶峰。
放眼整个“卡罗琳大陆”,都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更别说超越了。甚至是雷系一族也与之相差甚远。
雷系一族是自古以来好战的,喜“武”,以培养战士为主,训练力量。论兵器制作也是相当厉害的,但是跟“东荒国”相比起来,却还是逊色很多的。
只是雷系一族拥有“雷”的法力,而且王阶雷神的特性“超强速度形影疾离”,也是给他们增添了强劲的战斗力。
世间武功唯快不破,“力量加上速度”让雷系一族成为七个核心大家族中战斗力最有分量的一个。
所以要是没有“雷”的力量和特性,单论战斗力的话,是比不上“东荒国”的。
赵峥的人生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概意思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可以看出赵峥非常看重“准备工作”,看重为之“准备的方法和手段”。
赵峥很少做没有准备的事情,或者说,从不做没有绝对胜率的事情。很多君王都有这种意识,但是在赵峥这里,却是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处。
鲜血溅洒了赵峥一脸,赵峥随意的用袖子,伸手擦了一下脸上的血,表情凛冽,如寒冬已至。
赵峥捡起来那颗头颅,用手抓着那头颅的头发,命令侍卫把这使者的身体固定在马上,然后驱赶那马回去“西蛮国”那边。
两军现在对峙着,在一片山林中,中间隔了一片林子,距离不是很远,但也不近。
那马儿带着使者那没有头颅的身体回到西蛮国,西蛮国的将士见了,这下是真的怒了。
“我们好心想要和他和解,他却杀了我们的使者!”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赵峥是什么玩意儿,竟如此目无法度!”
……
……
西蛮国的将军们已经怒火冲天了,怎能受这种屈辱!
将军们立刻请求西蛮国的王下令发起进攻,王也是邹起了百感交集的眉头。
正当这是,赵峥的军队从林区里冒了出来。已经来到他们对面,视线可以相互看见对方。
此时中间隔了片空地,周围是林区。
西蛮国所有的人突然警惕的放眼看去,只见赵峥站在整个军队的最前面。
看到赵峥气势很足,威风凛凛的站在最前面,西蛮国的人也是惊讶至极,像极了现在的情形是赵峥占有绝对的优势一样。
他们看到赵峥一只手拿着一把剑,另一只手提着那使者鲜血淋漓的头颅,感到气愤无比!
其中一个弓箭手也是瞄准了赵峥,拉满了弓,向他射去。
这个私自开弓的“弓箭手”是那个“使者”的亲兄弟!
赵峥的手随意的抓着那惨兮兮使者的头发,双眼透着凌冽,赵峥那与生具有的霸气气质总是能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
突然一支箭向他射来,他凛冽的眼神早就锁定了那箭。
在那只箭靠近自己的时候,赵峥突然侧身过去。
敏锐的洞察力!
敏锐的眼神!
迅速挥起那把名为“帝问”的利剑,准确的沿着那箭的箭头,劈向了箭尾!
那箭就“分成两半”的掉到了地上。
在赵峥身后的“萧勇”一直都在担心着站在最前面的赵峥,做好了随时保护他的准备。
而在那箭射来之时,“萧勇”眼神里更是充满了担忧,都差点想替赵峥去挡那箭了。
如果赵峥自己没有解决那箭的话,“萧勇”是一定会去帮他挡的!
“萧勇”最大的特点就是“忠诚”,或者说对赵峥“绝对的忠诚”。
赵峥面向西蛮国人冷语道:“这就是你们的诚意吗?”然后把那使者鲜血淋漓的头颅丢了出去。
那头颅被丢出了好远,此时西蛮国那边,面对赵峥的一再挑衅,整个军队已经沸腾至极了!
西蛮国的王看了一眼那私自开弓的人,不语。
那弓箭手却是对上了王的眼神后,低下了头去。
赵峥捡起那支碎裂的箭,好玩的看着自己手上,那被他用箭分裂开来的箭说:“这个弓箭手,我很欣赏你,但是西蛮国要为你的愚蠢举动付出昂贵的代价了!”语气冷冽,略带愤怒,又带着谐谑气息。
赵峥把那分裂开来的箭,一只手轻松的把它折成了两段,不屑的扔在了地上。
然后微微朝着“赵峥”的方向侧头,依旧冰冷的神情,然后说到:“萧统领,演练了这么久,你也该实战实战了,不要让我失望。”
萧统领边行礼边说:“遵命,陛下。”
接下来就是“饰花琉璃珠”的展示时间了。
西蛮国人懂的很多的兵法战术,布阵谋略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显的很苍白无力。
这个“绝对的实力”就是萧勇的“饰花琉璃珠”!
西蛮国的智慧是很高的,例如使用频率高的“调虎离山”、“欲擒故纵”、“连环计”等,都运用的十分熟练。
“调虎离山”是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是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连环计”是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最后也是用了“走为上计”和“金蝉脱壳”才成功安全离开了,不到百余的人。
“走位上计”意为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金蝉脱壳”意为蝉变为成虫之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
……
最后西蛮国的人伤亡惨重,当时派出的人员多了东蛮国的差不多三倍,却是差点全军覆没!
在三千人对战一万人的战斗中,西蛮国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最后保住了性命,不到一百人。
而东荒国,可以说是没有损耗一兵一卒的,场面可以说是极其具有戏剧性!
成功逃离了战场,西蛮国剩余下来的这些人包括了那个私自开弓射“赵峥”的弓箭手,众人一致要求王杀了他!
王最后没有杀他。
王知道没有他的那箭,也会是这个结果。
王也在后来知道了使者是他亲哥哥,也是有所理解,但是违抗命令终究是错的,所以“罚”了他“将功补过”,这西蛮国的王也算是明君了。
赵峥这边,只见他下了命令,就是“补刀”,“连补三刀”!
在之后的战争里,有一直实行着他的这个规定。
他是不会允许有装死的士兵的,而且,他认为他并不需要太多的俘虏!或者说根本就不需要。
但是也会有特例,前提是有作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