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林黛玉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这件事情迅速传遍了整个贾家。从荣国府到宁国府,再到宁荣后街,大观园里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对大观园瞒着林黛玉的真实婚姻对象,可是关于林黛玉的嫁妆却不在此列,就连贾宝玉房里的芳官等人也极力听林黛玉的嫁妆以讨好贾宝玉。
因为贾宝玉喜欢听这个。
倒是薛宝琴暗暗忧心,忍不住找了个借口也回到他们薛家住的位于荣禧堂东北角上的小院儿里。
金玉良缘筹谋了七八年,中间薛宝钗都一度放弃了,如今峰回路转,别说是薛姨妈了,就是薛宝钗也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欣喜。
薛宝钗本就生得极好,如今更是不用脂粉,依旧光彩照人,跟薛宝琴见礼之后,就道不是:“看我,妹妹来了,我很应该好生接待才是。可是这日子实在是紧……”
说着就笑了。
薛宝琴心中酸楚,见左右无人,便道:“姐姐,这样好吗?”
顶着别人的身份成婚,这跟偷来的又有什么分别?就是这拜堂混过去了,可这洞房花烛呢?
薛宝钗听说,脸色一下子惨白。
她目光微闪,却还是强笑道:“看妹妹说的。比起外头盲婚哑嫁的,我已经好很多了。宝玉素来仁厚,堂上婆婆又是我亲姨娘。怎会不好?”
薛宝琴是那年贾元春省亲的冬天来荣国府的,今年是她在贾家的第三年。这三年下来她不但熟悉贾家的行事,也熟悉薛宝钗跟莺儿的行事。如果说紫鹃待林黛玉有同袍之谊的话,那莺儿待宝钗就只有主仆之情,有些话,紫鹃可以对林黛玉说得,可莺儿在薛宝钗跟前是不敢说的。
只能由薛宝琴来开口。
薛宝琴想了想,还是道:“可是姐姐,老太太掏空了自己的私房给林姐姐做陪嫁,加上林家太太留给林姐姐的,林姐姐的陪嫁已经接近二十五万两!”
这还是贾家这边的,若是杨家果如传言给林黛玉准备上十万嫁妆,再加上添妆礼,只怕到时候林黛玉的陪嫁会超过四十万!
别人不知道王夫人,薛宝琴来了贾家这几年,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干娘。她看到林黛玉带着那许多的陪嫁嫁入杨家,回头再看到薛宝钗的陪嫁只有对方的十分之一,只怕薛宝钗的日子不好过。
薛宝钗手里一顿,脸上也僵了。
她强笑道:“妹妹说笑了。人家是人家,我们是我们。”
话虽然这样说,可薛宝钗的心就跟泡在那黄柏汤里一样。
她是个聪明人,这三年又跟贾宝玉林黛玉同住大观园,如何不知。如果说早两年的时候,贾宝玉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还能因为她的颜色好多看她两眼。可是这两年,贾宝玉赫然是只认准了林黛玉一个。
她嫁过去,注定了只能得到贾宝玉的人,得不到贾宝玉的心。
薛宝钗也只能告诉自己,她唯一的倚仗就是贾宝玉是个心软的。男人就是心中存了另外一个女人,但凡他是个心软的,天长日久的,好歹能看到她的好处,她总有一天能熬出头来。
“可是姐姐……”
“妹妹,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是婚姻大事不是我等能做主的。你看林妹妹,不还是要嫁去杨家?听说旧年宝玉没少拿林妹妹的诗词在外面炫耀,也不知道杨家哥儿听没听说,回头又会如何闹林妹妹呢。”
薛宝琴听说,正要开口,忽然见莺儿急匆匆地进来,道:“姑娘,姑娘,不好了,杨家给林姑娘下聘礼来了。”
薛宝钗立刻道:“糊涂!会不会说话呢!”
莺儿忙道:“姑娘,您先别忙着骂我,杨家给林姑娘预备的嫁妆也送来了。四季衣裳各两箱,各色衣料八箱,还有各色首饰包括八套头面、不成套的簪环首饰两百四十件,以及各色杂物:大小自鸣钟各一对,各式桌灯四对,各式挂灯八对,碧玉如意一对,白玉如意一对,碧玉陈设一对,白玉陈设一对,碧玉方盒一对,碧玉圆盒一对,白玉方盒一对,白玉圆盒一对,紫檀嵌白玉插屏一对,紫檀嵌碧玉插屏一对,碧玉盘一对,碧玉大盘一对,白玉盘一对,白玉大盘一对……”
听着莺儿一件件地数着,薛宝钗的心就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她的脸上已经一点血色都没有了。
薛宝琴道:“玉?怎么有这许多的玉器?”
“听秦妈妈说南洋缅因国盛产玉石翡翠,紫檀也有很多,只是因为距离京城远,因此世人多不晓得。这些东西是杨大人在岭南布政使一职上陆陆续续给林姑娘预备下的。秦妈妈还说,京里十万两银子都未必预备下的东西,搁到岭南三四万银子尽够了。”
“是,是吗?”
“不止如此,杨家大管家还将一匣子的红契当面交给林姑娘,还说,因为时间紧,只得了京郊二十里处的三百亩田地以及京中、密云宅院六处。”
时间紧,自然就只能加价。
薛宝钗也曾替薛姨妈管账,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好比说田地,买卖田地最好是在秋收后,那时候田地里的庄稼都收了,地价就是纯粹的土地价钱。而现在却是在四月里,这会儿若是要买田地,就连地里的青苗也要一并出钱,是一年里买地最不合算的时候。
宅院也是如此,京里的房子从来就是有价无市的。所以要买别人的宅院,就必须格外支付人家十八个月的房租钱,免得让人流落街头。
再加上红契加急,一笔就是一千两银子。
薛宝钗估摸着,杨琛的那三万五千两银子,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浪费了。
可即便如此,人家也要把林黛玉的嫁妆弄整齐,人家待林黛玉的心,可不是到了十分?
想到自己刚刚说出的话,薛宝钗的脸上就跟火烧一般。
薛宝琴却关心另外一件事情:“杨家纳徵一事,园子里可听说了?”
莺儿道:“这府里的太太下了死命令。园子里还不知道。”
“那就好,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