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600000039

第39章 离开中国

不管怎样,第二次入缅作战开始筹备。1942年8月4日,史迪威飞到印度,开始对驻印中国军队的训练。史迪威在这里成立了“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但不久,史迪威就迫使蒋介石召回了罗卓英,这样,史迪威可以完全自由训练和指挥这支部队了。此后,史迪威开始全力训练这支部队,从1942年9月起,中国军队不断被送往印度兰伽训练营,一边接受美式训练,一边学习使用美国装备。到1942年10月底,兰伽训练营内的新编第一军就成立起来,下辖新编第二十二师和新编第三十八师,由郑洞国任中将军长。不久,第三十师也被空运到这里。1943年2月17日,蒋介石任命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12日,史迪威和陈诚一起来到昆明,开始准备第二次缅甸战役。此时,至1944年1月,兰伽训练营内就已经有了3万中国军队,这是一支完全由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部队。到1944年夏,另外两个师也来到这里,由此,中国驻印军扩编为新编第一军和第六军。另外,蒋介石也算是接受了史迪威的军事改组建议,将整训的部队扩大为11个军,共计31个师。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和驻印美军、英军采取了联合行动,开始了缅北作战。此次,中国远征军共计17万人,从1943年10月开始至1945年3月,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作战,最终消灭日军4.8万人,中国远征军自身伤亡6.7万人,但总算收复了缅北50多座城市。这一次中国远征军的行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美国《纽约时报》说:“入缅作战,开创了大陆反攻的新阶段”(《纽约时报》1944年5月16日);1944年11月号美国《皇冠》杂志说:“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在缅北作战中,“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与中国远征军一起作战的美军布朗上校说:“中国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军队,我必须向他们脱帽致敬”。

但缅北胜利并不意味着蒋、史矛盾消除,宋美龄1943年访美期间,在争取美国援助的同时,也在极力想办法把史迪威从中国召回。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实际上不但没有因为缅甸作战的顺利进展而弥合,反而越来越不可调和。在1943年初,史迪威给马歇尔写信告诉他:“蒋介石变化无常,很难对付,无论我们给他什么,他总会不断提高要价。除非我们用更加严厉的口气对他说话,否则,他的这种态度还会继续下去。我们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应当从他那讨回一个保证。”马歇尔把这封信转给了罗斯福。3月8日,罗斯福回信给马歇尔,他在信中不再支持史迪威,而是责备了这个刺头,他从美国对华政策的角度解释了蒋介石与史迪威孰重孰轻:“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史迪威在与蒋委员长打交道时采取了完全错误的方式。委员长认为,必须保持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最高统帅,我们不能用严厉的口气同这样的人说话,或是像对待摩洛哥苏丹那样去逼迫他作出许诺。——我相信史迪威和委员长的关系会得到改善,同时我希望不要妨碍陈纳德以适当的方式与中国人讨论空中作战问题,他们作为我们在那里的代表,应当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应当成为我们在中国的最好的外交使节,这与他们承担的军事任务是完全一致的。”

不过,没过多久,罗斯福的态度又转向了谴责蒋介石。这是因为在1944年4月,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失利,急需要打通中国与东南亚的陆路通道,于是发动了豫湘桂战役,结果国民党部队再次一溃千里,罗斯福因此对蒋介石颇为不满,他对孔祥熙说:“我正试图找出中国军队在何处,为什么他们不同日军打仗?看来日军想把他们赶到哪里就能把他们赶到哪里。”史迪威也对蒋介石总是暗中干涉中国远征军的军事行动感到恼火,他也把这些统统告诉了马歇尔。这些最终迫使罗斯福在1944年7月6日向蒋介石发出了一封措词十分强硬的信,要求蒋介石不要干涉缅北作战,应该让史迪威完全指挥。同年9月18日,罗斯福再次给蒋介石发去了一封信,同样语气强硬,再次强调应该由史迪威指挥作战。当时,史迪威就像个龌龊的小子,他在蒋介石和赫尔利、白崇禧、何应钦、宋子文等正在黄山公馆开会时把这封电报的中文译稿交给了蒋介石,事后,他得意洋洋地在日记中写道:“把这束辣椒交给了‘花生米’,然后坐到椅子上出了口长气。这下正好打中这个小鸡奸者的太阳穴,把他刺穿了。”蒋介石看完信后,面无表情地说道:“我知道了。”随后就宣布散会。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实为余平生最大之耻辱也。”

但是罗斯福和史迪威都低估了蒋介石,史迪威幼稚地以为他能依靠罗斯福的支持压迫蒋介石,罗斯福也错误地认为可以向蒋介石发号施令,他们都错了,蒋介石第二天就约见了美国特使赫尔利,告诉他,他已经命令宋子文正式请求罗斯福撤换史迪威。9月20日,蒋介石再次约见赫尔利,对他说:“中国军民恐不能长此忍受史迪威等等侮辱,此殊为中美两国合作之障碍物也。”(《蒋总统秘录》,卷十三,第157页,1976年台北版)24日,蒋介石第三次约见赫尔利,严肃地告诉他,中国绝不允许赤化,中国主权与蒋介石个人的尊严也决不允许损害,中美之间的合作必须是友好平等的,不能存在强制。26日,蒋介石又电告宋美龄,让她转告罗斯福总统:“余对罗(指史迪威)平时主张与意见无不尊重,但关于中国之三民主义与中国之主权,以及中国国家与个人之人格,如果有损失,则余必不惜任何牺牲,决不能因循迁就,否则即使联盟国作战完全胜利,则虽胜尤败。余绝不能使中国赤化与主权动摇,并望友邦间能相互尊重人格也。——但无论美国如何变化,余自信抗战根据地与军队,决不致崩溃。吾人如再恢复独立抗战之态势,则对内政与军事情势,决不致比现在更坏。”至此,蒋介石作出了一连串的强硬反应,而且,他显示出这次绝不会再有任何妥协和退让。

蒋介石的强硬终于让罗斯福醒悟,他看到了激怒蒋介石的严重性,于是10月5日,他致信蒋介石,告诉他,他将解除史迪威的参谋长和负责租借法案管理者的职务,但希望能让史迪威继续担任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职务。果然,蒋介石丝毫不让步,他一口拒绝了罗斯福的建议,他告诉罗斯福,他不仅对史迪威无信心,而且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无信心,他和史迪威将军在缅甸作战一事上从来就不一致。另一方面,赫尔利也支持蒋介石,他写信告诉罗斯福,如果放弃史迪威,可以再派一个美国人指挥中国军队,如果放弃蒋介石,那么将会丢掉中国。至此,史迪威的支持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了,蒋、史二人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失去一个史迪威无所谓,而失去整个中国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罗斯福向马歇尔下令召回史迪威,由萨尔坦接替史迪威指挥缅甸战役,由魏德迈接替史迪威的参谋长一职。同时,罗斯福也把缅甸战区从中国战区中分离出来,重新划分为中国战区和缅印战区。

史迪威的反应仍是一如既往地在日记中咒骂,他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罗斯福显然抛弃了我。如果这个老傻瓜在这上面让了步,‘花生米’从现在起就会失去控制,显然他已经这样做了。彻底的失败。我的良心是清白的。我贯彻了给我的命令。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除了看着美国受到欺骗。”

最终,还是蒋介石赢了,但似乎赢得这样苦涩。

同类推荐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不仅于1979年接掌英国大权,而且凭借着一已的神奇魅力和高度胆识,使保守党在背负着300多万失业大军的严峻情况下一举夺得了1983年英国大选的胜利,从而在英国欣起了又一轮“撒切尔式的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在一定程度上治理好了这个战后害了二三十年“英国病”的国家,又直接推动了80年代整个西方保守主义势力的抬头——这一切,无疑在英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女强人”的政绩不愧为丘吉尔之后的第一人,她名副其实地是本世纪中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
  •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莎乐美——一个自由的女人

    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一个不起眼的名字,但只要把与她相关的名字罗列起来: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莎乐美”便会如雷贯耳。这位出生于俄国,夹杂着法、德、丹麦、俄国四种血统的女子,一生之中,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吸引并征服了众多“时代名人”,直至生命末年,依然光彩照人,熠熠生辉。她凭借的不是超人的美貌,而是迷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非凡的领悟性和异常的理解力,更重要的,是她与生俱来的自由精神和无可妥协的独立灵魂,本书讲述的就是莎乐美充满传奇的一生,由法国知名女作家、国务秘书弗朗索瓦丝·吉鲁完成。
  • 孔氏家族全传

    孔氏家族全传

    本书描述了孔祥熙的传奇人生:孔圣裔孙,基督信徒,反清志士,协理教案,留学美国,铭贤学校校长,民军司令,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娶妻宋霭龄,追随孙中山,促使蒋宋联姻,投靠蒋介石。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但同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后被迫去职,离开政坛。
热门推荐
  • 我道殊图

    我道殊图

    一个少年求仙问道的故事,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一株草,获得了天大的福缘,同时也牵动了天大的劫厄。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9世纪末,中国韶山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与世长辞,告别了热爱他的人民和他热爱的革命事业。今天,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其目的在于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曾从事过的革命业绩,鼓励人民学习、继承毛泽东思想,将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使新中国的航船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顺利到达四个现代化的辉煌彼岸。这既是本书作者的意愿,也是本书主编的意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柳永

    柳永

    暮色苍茫,群山围绕的小山村显得更加黑暗,知己鸟不停的叫着,在这黑暗的山路,两个年轻人一前一后,急急忙忙走着,在农家的夏天,这天是很容易听见各种叫声,随随便便的风吹草动都能让一个强壮的小伙吓破胆,不怕夜黑,唯恐天边还泛着丝丝白光,这给夜晚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你会在不经意间目光扫到那山与天的边界,好像那无数的树中,随时都会冒出各种鬼魅,夜晚的山显得极其高大,似乎两人早已消失在夜色中
  • 忘忧酒馆之嫣然一笑

    忘忧酒馆之嫣然一笑

    少女拜别师傅,独自下山,在偌大的武林里独自闯荡,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建立了无忧酒馆,从此闭门不出,只等待那个有缘人的出现
  • 宝宝是个奶团子

    宝宝是个奶团子

    在上辈子,被狠心的亲妹妹一刀一刀活活折磨至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她这辈子也无法忘记。唐宝儿死也没有想到,她的好妹妹是想要她那颗健康的心脏,去救一个陌生人。唐宝儿来到这个大家庭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她已经知道了自己身在哪里,也看惯了帅哥美女。唐宝儿在自己的玩家屋里玩,刚翘班回到家的唐爸,就来到了宝贝女儿的玩具屋里,一把抱起自己家奶香奶香的小团子就是一顿亲,然而我们的唐总全然忘记了还被他留这公司处理事情的助理。唐妈收到学校的通知说,唐宝儿欺负了别人,还把别人打了,唐妈马上到学校说:“谁欺负我的宝贝女儿了”。大哥说:“我妹妹那么可爱,绝对不可以打人的”。二哥说:“那个小子不要命了欺负我妹妹”。三哥说:“你们这个学校校长不行要换”。四哥说:“当我们唐家没人了吗?敢欺负我们的小公主”。五哥说:“我妹妹全天下第一柔弱,不可能打人的,就算打了人也不可能是她的错”。唐爸说:“宝儿手疼不疼啊,爸爸看看”。唐爷爷:“……”唐奶奶:“……”其他人:“你们家唐宝儿,天下第一好”。唐家人:“对”。其他人:“……”
  • 最强战龙

    最强战龙

    他,是来自炎黄古村的大荒始祖,大荒守护神。他,是华夏兵王之王,战龙。他,是世界身价最高、枪枪索命的神秘杀手零零七。他,同时还是一个脏话连篇却有着一副侠义心肠的流氓。跟魔族公主的一场惊天神战使得天地灵气爆裂,让他意外穿越到了这个陌生奇怪的现代文明世界。为了找到提升自己功法的契机,他参了军,不小心做了一个让教官头疼无比的战龙兵王。为了活命回国,他只能不停的收割别人的生命,成就自己金牌杀手零零七血色的辉煌。为了逝去的美女,他放弃了所有,毅然跟神秘的胡先生踏上了寻找阎王殿的见鬼旅途。
  • 劈风

    劈风

    天涯海角存一巨石,上刻千万小字,奇妙无穷。后有奇人吴剑衡游历至此,发现此上文字,阅读抄下,遂成此文,曰“劈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横扫诸界

    重生之横扫诸界

    我们无论在做什么在地球无发发现的地方有一个星球注视着我们,看我们的发展史。注:如有相思,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