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伊诺的市场营销组合
美国干酪产量是世界上最高的,然而出口很少。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很多,两国在世界干酪市场上占据了支配地位。但是美国一家叫做伊诺的食品公司竟成功地打进了欧洲干酪市场,成为向欧洲出口干酪的第一家美国公司。
伊诺食品公司1973年建立,其产品是一种半软的加香料特制干酪(干酪是一种奶油制成的西餐食品),到1980年该公司已经取得美国特制干酪市场60%的占有率,销售总额为1200万美元。伊诺食品公司也向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出口少量产品,然而据调查,欧洲特制干酪市场销售额高达2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特制干酪市场的10倍。如此之大的市场确实很有吸引力。
1980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一次重要的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伊诺公司“朗得尔”干酪被引入市场,并且获得了交易会的好评。以后该公司在瑞典进行了试销,在10个月内,夺取了瑞典特制干酪市场的20%,成果辉煌。这大大鼓舞了伊诺公司,决定真正打入欧洲市场。公司首先与一家航运公司谈判了运费问题,争取到每批运费为3600美元的价格,这比最初的报价低一些。其次要解决进口关税问题,欧洲共同体要求征收35%的进口关税,其税率是相当高的。伊诺公司请求美国关税委员会帮助交涉,使关税降低,但谈判没有成功。
为了打入欧洲市场,公司决定对出口欧洲的干酪提供价格补贴。由于公司总部距离欧洲太远,伊诺决定在巴黎建立一个市场经营子公司。公司的市场副总经理说:“建立这个子公司是必要的,要靠它来管理我们欧洲业务的发展,并在世界几家最大干酪制造企业卧虎藏龙的市场上,保证我们高大的形象。”子公司的责任是保证维持零售的库存,控制欧洲的销售渠道,同时,还指定一家法国公司担任经销商,调整从美国装运来的货物,向全欧洲200多家超级市场和大的零售商店发售产品。
伊诺公司成功地进入欧洲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研制了一种新的包装。这种包装有一个不透气但可以重新封口的容器,可以防潮,把储藏期延长3个月。产品名称“朗得尔”用法语,标签也用法语。干酪形状成圆形,因为“朗得尔”就是圆形的意思。产品有3个品种:洋葱味、大蒜香味和胡椒辣味。伊诺认为,法国味的洋葱干酪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因为欧洲干酪制造企业没有生产这个品种。
伊诺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战略:
(1)战略目标:打入欧洲市场,短期争取一定市场占有率,长期争取较大利润。
(2)产品策略:
①产品:出售特制干酪。因为公司规模较小,只生产3个品种。
②种类: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食品很难适应另一国家消费者的口味。但试销已经证实,欧洲人喜欢伊诺产品,并且3个品种中,法国味洋葱干酪是本企业的独特产品。
③包装:由于生产地与销售市场的距离较远,需要设计特制包装,便于运输和长期储存。
④商标名称:商标名称采用法语,因为世界上食品名气较大的国家是法国和中国。在欧洲,使用法语,欧洲人会认为是很好的食品。
(3)价格策略:
①运费和关税:在这里,它们是影响产品价格的两个主要因素。企业虽然经过努力,希望关税委员会帮助降低关税,但没有成功。原因是,公司规模小,职工少,从而职工选民在政治上的影响不大。
②措施:为了打入欧洲市场,不得不实行价格补贴,它可能意味着亏本(如果贴补太大),也可能意味着利润减少(如果补贴不是很大)。
③将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其他可能性没有,唯一的办法是在欧洲设立工厂。
(4)广告策略:
①广告媒介:由于公司的市场只是一个很小的高档食品市场,伊诺决定不利用电视或广播做广告,因为成本太高,销量有限,不合算。除了产品包装本身的广告宣传外,伊诺印制了一种发送给现场顾客的宣传材料。
②广告目的和手段:树立两种形象,一个要使顾客联想到法国食品;一个要使顾客联想到美国西部的大草原和牛仔,因为欧洲人很喜欢美国的牛仔裤。所用手段是,用法语把产品描述成“来自美国大草原的干酪”。
(5)销售策略:
①销售经营:由于公司距欧洲太远,必须在欧洲设立负责管理欧洲销售的经营公司。
②中间商:伊诺是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销售产品,对当地情况不熟悉,需要寻求当地中间商的帮助。中间商不仅了解行情,而且还有自己的经销机构、专用运输工具和老客户。由于中间商经销很多商品,容易取得规模效益,从而可以降低销售成本。
③选择超级市场:“朗得尔”干酪是一种高档食品,到超级市场选购的消费者比较富裕,易于销售。在普通零售店不能实现较大销量。
(二)招商银行的“一卡通”
招商银行是国内银行业第一家采取先进的客户管理方式的银行,对储户的账号实行全面的覆盖和系统管理,将客户在银行的所有资金包括本外币、定活期,甚至信用卡全部归类为同一个号,而原来意义上的账号则由这同一个客户号派生出来,类似于建立起完全的个人理财基本账户。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客户利益出发、客户成为市场主体的观念,不仅使储蓄业务从单一型、分散型向综合型、系统化处理的转变,而且实现了单纯储蓄业务向个人理财综合服务的质的飞跃。1996年6月,得益于统一的电子系统架构,“一卡通”实现了国内银行业其他银行想做但一直未能实现的储蓄全国通存通兑。1998年,招行在全国首家推出了网上个人银行,实现了“一卡通”全国范围内的消费。1996年下半年开始,招商银行每天新增储蓄额数以百万计,发卡量开始以几何倍数增长,到1998年4月,招行一卡通已发行200万张,吸存110亿元,一卡通占招行储户总数的50%,吸存占储蓄存款余额的63%。高科技应用于银行业务开始显现巨大效益。
“一卡通”能够在精品层出的银行卡市场站稳脚跟,与其庞大的优质客户群有很大关系。招商银行在追求规模的同时强调利润最大化,将“一卡通”的客户有针对性地定位在高薪白领阶层。白领人士资金持有量大且对卡的功能设计要求高,招商银行在技术手段、服务方式、商户发展上对客户需求给予了全方位保证,有效地巩固了客户群。由于客户量小且相对集中于白领阶层,招商银行在网点形象以及网点布局等服务策略方面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网点形象上,不仅装修统一、配套设施齐全、人员服务规范,而且基本都附有自助银行或自助设备,以为现代白领阶层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在网点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宁缺毋滥的原则,网点主要集中在重要商业街、写字楼等白领工作、生活集中的地区,而在火车站等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网点数量反而不多,充分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招商银行为“一卡通”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功能,并致力对“一卡通”已有业务品种和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加快业务门类和服务品种多元化的开发,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面、多元化、包含个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全方位、综合性个人银行理财架构。随后,招商银行发行全国第一张“INTRERLINK”卡,建立在全国第一家离行式自助银行,第一个在国内推出网上支付业务;同时,以“一卡通”为依托的储蓄业务于1997年3月26日率先在深圳地区建立和实施ISO 9001储蓄服务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同时获得了英国BSI、中国船级社两家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质量认证证书,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SO 9001认证的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持续开发,“一卡通”已具备一卡多户、通存通兑、约定转存、自动转存、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查询服务、商户消费、ATM取款、CDM取款、自助转账、代理业务、证券转账、证券买卖、质押贷款、酒店预订、网上支付、长话服务、IP电话服务、外汇买卖等多项功能,这些功能和“安全、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为客户带来了收益和便利:“一卡通”证券转账和炒股功能,吸引了大批股民;自动转存、卡折互转功能,使个人存款业务从柜台服务不断向外延伸,借助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理财购物”的梦想;自助缴费功能,打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解决了多年来居民缴费难的问题,延伸了银行的服务空间;手机银行功能,使“一卡通”真正成为客户“随身携带的银行”。短短几年间,招商银行“一卡通”在全国已拥有3300多万个用户,吸存数百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内银行卡中具有鲜明个性的特色品牌。
自“一卡通”打响品牌以来,招行一直没有停下它创新的脚步。在当前我国广大老百姓金融意识比较差,人们还普遍习惯于使用现金和银行存折的情况下,在商业银行竞争激烈、争相向公众提供近于同质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形势下,招行又马不停蹄地开通了“一卡通”POS全国消费网,即只要持有招行“一卡通”就可以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广州、武汉等16个大中城市的3000多家招商银行特约商户直接刷卡结账。这一功能的开通,标志着招商银行个人金融服务的柜台、自动柜员机和消费终端三大系统已实现网络化经营,从而不仅使“一卡通”成为老百姓“口袋中的银行”,而且使其直接走进消费市场。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卡通”作为个人理财的金融工具,要让普通老百姓在众多的银行卡中关注它、了解它、拥有它、使用它,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了推广“一卡通”这一全国消费联网的新功能,招行举行了全国性的宣传展示活动,以“穿州过省、一卡通行”为主题,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前后居民消费旺季的有利时机,以统一的形象、统一的宣传营销方式在16个大中城市的电视台、电台、报刊等媒体上集中宣传,在银行网点进行服务推广,统一组织员工到各个城市的大型商场和闹市区开展业务巡回展示活动。通过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以及现场演示、现场咨询、现场开卡、现场存款、现场消费等便民服务,不仅使广大市民对“一卡通”品牌及其商户消费全国联网功能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市民持卡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