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就是把决策和选择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坚强的意志,是人才顺利发展的保证。磨炼坚强的意志,实际上就是强化人才的生命力。
(1)坚强意志的内涵和意义
坚强意志的内涵就是持之以恒、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所谓持之以恒,就是一个人的意志经得起漫长时间的考验而不动摇;所谓百折不挠,就是一个人的意志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愈益坚强;所谓艰苦奋斗,就是一个人的意志经得起艰难困苦环境的考验。
意志作为人的一种行为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人生的成败至关重要。人的意志就是人的生命力的表现。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冲破人生的种种坎坷,忍受人生的种种艰难痛苦,战胜人生的种种挫折,使人生的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意志脆弱的人,往往一事无成,遇到重大挫折甚至会自毁生命。现在的家长都为自己子女的成才四处奔波,不遗余力,盼望子女成龙成凤。有的不惜一切手段,积累财富,恨不得为自己的几代子孙留下足够的财富。如此对待子女,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起到反面的作用。如果把子女的生存条件搞得太好,子女得不到任何的意志锻炼,等于毁了孩子。再好的主观动机也不行。留给子女家产万贯,不如留给孩子一个坚强的意志,不如对孩子进行切实的意志训练。让孩子获得坚强的意志,就等于赋予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让孩子拥有足够的素质,自己去迎接未来的种种考验。这比什么都好。同样,对自己也是如此。坚强的意志是人生永恒的财富。
古语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说,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克服世界上和人生中的一切困难,从而获得成功。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在惨败之后,被吴国灭亡,但他立志复兴,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忍受种种屈辱,十年之后,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这个历史事实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之中,一直是意志坚强的典型。勾践这种卧薪尝胆的意志,千古流芳。
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往往会陷入困境,在关键时刻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大学时期我亲眼见过许多这样的事例。同学S自幼发展顺利,其父亲是全国劳动模范,他本人在中学就入了党,就大学后又做了学生党支部书记,学习成绩也很好,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典型,令人羡慕。但是,他以后的不顺,就隐藏在这种特别顺利的生活经历之中了。文革到来之后,他被认为是一个“黑苗子”,决定要开批斗会对他进行批斗。这时,他在政治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自尊心遭到严重的伤害,他的意志承受不了,最终跳楼自杀。还有一位女同学Y,也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典型。她也是一顺百顺。但是在文革之中,当时当政的一位负责人,诬说她和另一个男生发生过两性关系。这种对自尊和名誉的冲击,使得她无法承受,当她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回到宿舍就跳楼自杀。结果虽然没有死,但失去了自理能力。随着家长的日益衰老,无人养得起她,家长把她送回学校,她最终就死在这个学校里。遥想当年,这两个人顺利发展的时候,谁曾想过会发生后来的事情呢?一顺百顺的生活,缺乏意志的磨难和训练,最后难免会遇到致命的挫折。从这一点上看,人生在世,一顺百顺,决不是一件好事。说不定哪一天,命运之神找上门来,考验意志的时候就到了。加强意志的锻炼,是21世纪人才的正确选择。
(2)磨炼的途径之一:扩大知识的视野
人的知识是否广博,经历是否丰富,决定了一个人的意志状况。许多意志薄弱的人,主要是缺乏人生知识的起码常识,不能科学地把握人生的规律,所以才顶不住现实的压力,表现为一个意志薄弱者。比如,有的人处于逆境之中,不能正确地、辩证地看待眼前的逆境,陷入绝对化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表现出悲观消极的状态。所以,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视野,掌握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方法,确实是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的一生,主动与被动的处境,艰难与幸运的处境,顺利与坎坷的历程,甚至是富贵与贫贱的身份,都是不断变换,不断交替的。这种世态的变幻,人生的炎凉,在许多文化典籍之中都有表述。在真诚的人际交往中,也能够得到许多人生变幻的知识。如果一个人知识面比较广,接触过这样的知识,就会在人生曲折中比较通达,意志比较坚强;如果没有接触这类知识,心胸就会比较狭窄,缺少抗御挫折的能力,意志就会比较脆弱。
《红楼梦》里有两首诗集中概括了该书的人生感悟,富于哲理,对于开阔人的知识视野,进行意志训练大有好处。其一: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又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祆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虽然说的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人世炎凉,命运无常,人生跌宕,感情变幻,以及对待子女、官位、理想的失望,带有一些悲观的基调。但是,从宏观上说,诗中对于人生命运的描述,具有一般规律的成分,颇具开导世人、启发心智的作用。这是有益于意志训练的。懂得了世事如此变幻不定,自己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了精神准备,就不至于走投无路。
其二,是《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歌曰: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里讲的是,人生追求的功名利禄、妻子儿女的理想,实际上往往与人们的想象差别甚大。这些人生和世事的变故是常理,但一般谁也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但是,事实的力量是无限的。这些事实会教给人们许多辩证的看法,让人们客观冷静地对待人生命运。懂得了这样的人生辩证法,就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在被动中找到主动,在逆境中找到顺境。
在许多小说和纪实作品中,记载和传颂着那些历尽艰难痛苦终成大业的成功人士;记载着那些经历过失败、坐牢、家破人亡的苦难,最终成为英雄或伟人的人生;记载着经历25000里长征终于取得胜利的红军的传奇式故事;记载着人生体验的喜怒哀乐的诸多社会缩影。这些作品,对于扩大人才的知识视野,丰富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心智,增强意志培养,都是大有好处的。
人们之所以都需要几个知心朋友,除了友谊本身的需要之外,从实质上说就是为了得到有关的人生知识。人们在知心朋友那里得到的人生知识,可信度较大,因此对人的影响较大。当然,关键是要看自己交的这种知心朋友是不是益友,是不是真正具有人生体验的人,因为这决定了这种知识的参考是有益还是有害。无论如何,人们是需要别人信息的参考的。
读书多明理,交往也会多明理,这里的理就是人生的知识。只有通过读书、人际交往等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心胸开阔,思维辩证增强意志。
(3)磨炼的途径之二:注意体验生活
体验生活包括体验物质生活领域的困难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困难。
在物质生活方面,经历艰难困苦和贫穷艰辛,对于强化人的意志,大有帮助。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更多地体验了物质生活的艰辛,更加懂得珍惜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往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宋史》中记载的范仲淹战胜贫穷、刻苦求学的故事生动地体现了贫穷励志的精神。“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鲁迅很欣赏南方江浙一代农村的一个风俗习惯:每当婴儿出生之后,做父母的就在婴儿的嘴上抹上各种辛辣的东西,如辣椒水、葱蒜汁之类的东西。待到小孩子受到刺激哇哇大哭起来,父母则颔首而笑,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据说,父母的心思是:从小吃得苦中苦,长大才能甜上甜。可见天下父母之心,是愿意让孩子吃苦励志的。我本人对此也深有感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一个生活优越的同学,每天上早自习课的时候,都不停地吃小零食,有时甚至还拉拢身边的同学跟着吃,无视影响教室这个正常的学习环境。我建议该同学到外边吃零食,吃完再回来。结果得罪了这位同学,说了我许多很势利的话。我不以为然,在日记里写道任何物质的享受,都无法掩盖精神生活的空虚;而高尚精神的辐射,却完全能够填补物质生活的贫乏。这些物质生活比较贫乏的现实,极大地促进了我意志的强化。我之所以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坚持以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就因为意志受到了锤炼。
在精神生活方面,经历感情和精神方面巨大曲折的人,意志一般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如果一个人经受过失恋,或经受过官职没有及时提拔甚至无缘无故被降职,或遭受过不正派的领导人物的打击,只要不自暴自弃,其意志就能够得到极大的强化。如果一顺百顺,完全缺少精神曲折的经历,看起来似是幸运,但其后常常会因为经受不起一点微小的曲折的打击而消沉;如果遇到大的挫折,很容易走上轻生的道路。这样的意志状态是很危险的。只有主动接受精神曲折的体验,才能使自己的意志坚强起来。
(4)磨炼的途径之三:自觉吃苦锻炼
人的生命常常在磨难中才能显示出其价值;人的意志常常在磨难中强化。如果人生总要吃许多苦的话,我主张还是趁着年轻把它吃完。千万不要把人生应该吃的苦头留到晚年。要主动找苦吃,才能锻炼人的意志。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优越的蜜罐里,是得不到坚强的意志的,反而会生出许多毛病和意外。应该辩证地看待生活条件的优劣,主动找苦吃,这才是明智的。毛泽东曾经向许多生活条件很优越的中央领导同志推荐过汉代文学家枚乘的《七发》。《七发》就是从七个方面来启发人们懂得生活的辩证法。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楚太子有病,许多高明的医生都诊断不出这种病的原因。枚乘解决了这个疑难“病例”。他诊断出的病因是“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塞”。他认为,楚太子的病是由于无节制地吃喝玩乐造成的。为什么吃喝玩乐这样的好事情,反而会使身体受害呢?楚太子在吓出一身冷汗之后,咨询了枚乘。枚乘分析说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娥眉,伐性之斧;甘脆肥脓,腐肠之药;越女齐姬,猛兽之爪。他提醒楚太子,那些最好吃的甘脆肥脓,实际上都是些腐蚀肠胃的毒药。那些围绕在楚太子身边的皓齿娥眉、越女齐姬,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是伐性之斧或猛兽之爪。要想健康就得赶快远离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楚太子接受了枚乘的开导,治好了自己的病。可见,生活条件太优越,吃不到一点苦,结果就容易犯这样莫名其妙的病。
同时,成功的人才还要以政治家、教育家的态度对待自身和后代的磨难实践。
毛泽东一贯主张让青年不要做温室的花草,要经风雨、见世面;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体魄和意志。鲁迅也谆谆教导青年左翼作家,鼓励他们要了解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革命的道路上不动摇。这都是在磨难中加强人生价值体验,在磨难中强化意志的道理。2003年,经过与SARS(非典型肺炎)的斗争,青年对生命的珍贵和如何保护生命普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北京大学一位学生说得好如果不是非典,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勇气直面脆弱的生命,严肃地思考生与死的终极问题。“清华大学一位学生写道:也许SARS给我们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感悟,一种对生活的新的感悟。”山西的青年学生说非典是一场灾难,但我们直面灾难,灾难又能变成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抗击”非典的斗争,像一个熔炉,锤炼着一代青年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品格,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新的升华。
由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有人觉得找不到吃苦的地方。有许多家长也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和环境好了,要教育孩子吃苦,却找不到吃苦的机会。有的电影甚至以游戏的态度,嘲笑那些还想找苦吃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无论是物质条件的苦还是精神生活的苦,都是不难遇到的,关键在于人们是不是自觉意识到了。孩子上学,应该让他走走路,而不要用汽车接送;让孩子穿朴素的衣服,不要追求名牌;让孩子多做些家政劳动,而不要让他们当小贵族;让孩子学会洗衣服、做饭、清理卫生,而不应该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吃苦!在精神生活方面,让孩子正确对待名利和学习分数,而不要看到高分就高兴,看到低分就丧气,应该让孩子锻炼心志,养成失败了再干的坚强意志。
有许多革命旧址都被列入了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这些地方对于青少年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学习革命先烈忠于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和为革命不怕牺牲的气概,理解真正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表现出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不愧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都是有生动的现实感召力的。但是,现在来这些地方的青年人还很少,也没有多少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到这里来活动。这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主义的流行,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了享乐主义的潮流。这种享乐主义的潮流在青少年之中的集中反映,就是普遍追求现实生活的“开心”、“轻松”,当他们在理性上不能解释自己追求某种事物的原因时,往往用“我喜欢”来解释。“喜欢”成为青少年以感性认识对待外部世界的共同口号。这种追求在感情上开心、轻松、快乐的思潮,不但使青少年一代普遍不能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且也不能接受历史感情和别人的曲折经历。这就等于人为地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躲避意志锻炼的“安乐窝”。在这个“安乐窝”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意志的脆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社会现实是不会对任何一代人提供“优惠”条件的。这种不愿意吃苦、不能吃苦的意志状态和享乐主义的思潮的流行,也会使青少年在社会现实面前,以高昂的代价,补上意志磨炼的这一课。具有自觉性的人,应该在日常生活的有意识的培养中,解决意志磨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