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8400000005

第5章 我所知道的叶灵凤先生

寒风,冷雨,黄昏。

一间本来宽大的客厅,一半以上被书柜、书架、书台占领,构成了书的城堡。四壁都是书柜,四壁之间,纵横排列的也还有书柜和书架。窗前有一张小小的书台,另一角落有一长大书台,上面也堆了满满的、高高的书,那本来是屋子主人平日写作阅读的地方,现在已经用不着了,早就用不着了。

书柜上放着大大小小好几十件艺术品,泥塑、木雕、石膏像、石刻头像、石湾花瓶……书柜上方的墙上,还挂着《蒙娜丽莎》、《母亲》、毕加索、马蒂斯、齐白石、石鲁……的画,还有老作家施蛰存写的一个条幅。这一切都却是平日的旧观。

窗前的鹦鹉不时叫着,听来并不成话。大厅里的一只狗和另外的小厅里的一只狗此呼彼应地叫着,除非有人制止,就不肯清静。大厅里的狗是有来历的,老作家曹聚仁前几年迁去澳门养病,不久就去世了,这只狗似乎他行前的托孤。这里是有名的猫犬之家,狗至少还有两只,猫不下六只,极盛的时代还不止此数。曾经有一狗因病弱很得主人怜惜,死去时主人为它洒下了一把老泪。不过,拥有这许许多多猫犬却只是出于女主人的爱好,主人只是不反对这样的爱好而已,但他还是为一只狗的长逝而流下泪来。这时不见猫,为了有客人要来,猫已经被藏起来了。

不见主人,主人已经离开了这书屋。真是书屋,除了这大客厅是书的城堡,这屋子里大大小小的房间无一不是书的堆栈。

客人们坐在因书而显得小了的客厅里,“昏昏灯火话平生”,听女主人和家人们谈主人的近几年、近几月、近几个星期的一些琐事。心头有风雨的敲打,也有点寒冷,也有点阴暗,比这间屋子还显得阴暗。

主人不在,还在的只是他微含笑意的大照片。两旁有鲜花伴着。客人们临走时,站成一排向照片中的他肃敬行礼,黯然告别。

早在二十一天以前,主人就和这个世界,和他的家人、朋友,和他的这许多藏书突然永远告别了。

主人是有名的藏书家,更是有名的老作家。但他再也不能翻阅自己这些藏书,我们再也不能阅读到他的新作品了。

这一天是他去世后的“三七”,我们特别到他生前读书、写作、生活的地方凭吊。凭吊霜崖老人,凭吊叶灵凤先生!

叶灵凤,“小说作者。南京人。曾主编《幻洲》,《现代小说》,《现代文艺》,《万象》,《文艺画报》。小说集印行者有《菊子夫人》,《女娲氏之遗孽》,《鸠缘媚》,《红的天使》,《处女的梦》,《白叶杂记》,《天竹》,《灵凤小品集》等。”这是《中国新文学大系·作家小传》中他的小传。在《大系》的“小说三集”里,还选有他的一篇《女娲氏之遗孽》。

以《大系》来说,他当然是小说作者,由于只选了他的小说。但以“大系”的“小传”来说,也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小说作者,还是小品作者。《灵凤小品集》当然不是小说,《白叶杂记》也不是,《天竹》也有可能不是。他这些早年的作品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只能这样猜想了。

到了晚年,他就更不是小说作者而只是小品散文作者了。

他也翻译,《故事的花束》可能是他最后出版的一本翻译的集子。他晚年翻译了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些散文,好像还没有结集出书。

他早年还欢喜作画。在《创造月刊》和《洪水》半月刊这两本创造社的杂志里,既有他的画,更有他的插图。中年以后好象就一直搁下画笔,不再作画了。

他早年的笔名是灵凤,晚年是霜崖,中间也用过林丰。

灵凤这名字往往被人误会为女性,就在他工作多年的那间报社里,也有过这种误会。事实上这的确是一位女性的名字。作家叶灵凤的原名叶韫璞,为了纪念这位女性的的故人,就以她的名字为名了,不仅用来做笔名,干脆做了自己的名字。据说他也曾有过一个印章“双凤楼”。家人解释,灵凤之名出于李商隐的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晚年的一篇小品文章“桂花”中提到:“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宋词,更喜欢读那几首《忆江南》。有一年秋天游西湖,住在西冷桥边上的一个寺院里,寺前有几棵大桂树。夜晚秋月当空,在桂树底下踏着树影和自己的影子漫步低诵那几首《忆江南》里的月下寻桂子的词句,简直觉得像《陶庵梦忆》里所写人间仙境了。

“前几年,又去游杭州,恰巧又住在那附近。可是,寺院早已没有了,桂树也已没有了,人也没有了,独自站在湖边,实在不胜感慨!

“今夜,嗅着窗口飘进来的邻家桂花香气,在灯下不觉又模模糊糊的想起了这一切。人老了,不仅视力差了,就是记忆力也差了。当年熟读的那几首《忆江南》词,已经不能再背诵,只是有些事情仍无法忘怀,这使我想起了放翁晚年所写的几首诗中的两句断句:‘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读了这些,不免使人感到此中有人,此中有事。不过这已是“梦断香销五十年”的旧事,也就不必呼之使出了。

一般人都说他是三十年代的老作家,其实二十年代他就已经有作品发表。在一篇《读少作》的小品中他提到,一九二五年《洪水》创刊号上有他的小说《昙花庵的春风》,他说那时自己还是二十岁的少年。

不久他就参加了创造社,在门市部工作,同时写作甚勤,他算是开始踏上可文坛。《中国新文学大系》中所列出的那些作品,几乎都是一九二五到一九三五这十年中写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上海经过广州,来到香港,从此就在这个他眼中的海隅地住了下来,一住是四十年,直到离开人世。

在他的下半生中,小说是不写了,写的只是散文随笔,也翻译些文章,写得较多的是有关香港风物和掌故的文章。

他是南京人,小时在安徽的宿松、江西的九江、江苏的昆山住过,在镇江念中学,在上海念美专,踏上文坛,南来香港,虽然是这样简单的经历,当中却似乎是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的。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海涛闲话。

“我”是诗人戴望舒,“你”是女作家萧红。戴望舒走了六个小时的路,大约是从香港或九龙的市区走到浅水湾的吧,去探望躺在一株独柯树的红影下的萧红,而写下了这《萧红墓畔口占》的四行诗。

戴望舒第一次探望萧红墓却是由叶灵凤陪了去的。那时是一九四三年秋天,萧红死后大约半年,浅水湾还是禁区,香港还在日本军队的占领下。

十五年后一九五七年的秋天,戴望舒已经不在人世了,叶灵凤却和别的朋友,从快要湮没了的萧红墓中,掘出骨灰,送回广州,安葬在银河公墓里。叶灵凤有一篇《萧红墓发掘始末记》,似乎并没有收进他的散文集子中。

叶灵凤晚年的小品散文多半是用霜崖的笔名,用《霜红室随笔》的名义在报纸上发表的,而在将其中一部分结集出版时,又取名《晚晴杂记》。

霜,使人想到生命的秋深冬至,在时间上,是和晚晴的晚符合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红都有了,晚也有了。“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也有了。晚晴还使人想到“雨后复斜阳”的,尽管晚了,却还是好的景色。

《晚晴杂记》中有一篇《新的乡思》,就记下了一些江南好风景。

“最近,客从故乡来,为我谈了许多故乡的新事物,其中,一位更送了我一罐故乡新出品的茶叶,称为‘雨花茶’。

“从故乡来的朋友,如果送我一包鱼花石,固然会使我高兴,但是现在送的却是雨花茶,则除了高兴之外,更使我诧异,因为我的家乡是从来不以产茶著名的。

“仅是这一罐‘雨花茶’,已经足够勾起我的乡思。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咸板鸭和花生米虽然依旧有名,但是同时却增加了不少新的出产。这里面小如茶叶,大如汽车,都包括在内。家乡居然有了汽车厂,正如家乡有了茶园一样,那是使游子要刮目相看的事实。”

还有“大如一座城市的工厂,另一座比武汉长江大桥更大的大桥。也在下关与浦口之间完成了。这些可喜的消息,在啜着‘雨花茶’的时候,自然更增加我的新的乡思了。”

这些随笔杂记,也正像雨花茶一样,“味在碧螺春与龙井之间”,虽然清,却有味,而且能使人回味。写来看似不用什么力,读来却使人感到一种力量,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灯下翻他的一本一本的集子,翻到了这篇《新的乡思》,仿佛又看到他亲切的笑容,听到他娓娓的谈话。当年送雨花茶给他使他欢喜赞叹的神情如在眼前。想到他的故乡又有了许多可以引起他新的乡思的新事物,而他却再也看不到、听不到了,就不禁黯然。

他退休的这几年来,由于眼病和别的病,不大愿意出门走动,几位朋友的不定期餐叙到后来他也很少参加,再三请他欣然命驾他也不为所动。颇有些担心会像电影镜头一样,渐渐地“淡出”而淡欲无,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他的存在。

现在果然是“淡出”了,尽管他的最后像是睡去,尽管他可以安心长眠,我们却不能不动哀思。尤其可哀的是他把许多可珍贵的记忆都带走了,除了一些散篇,竟没有留下一部完整的回忆录。这是作为读者的我经常劝他快执笔写的。

尽管似乎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他晚年有机会访问鲁迅先生的故居,低头默默地诉说了自己的心事;尽管似乎走过曲折的道路,他的下半生却能放眼、放怀面前光明宽阔的地方,鲁迅先生所指出过的地方。这也就不必泫然,应该欣然了吧。

写于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近百年最冷之日凤兮,凤兮——纪念叶灵凤逝世十周年叶灵凤,当一般认识他的人叫他“先生”时,有些不认识他的人却称他为“女士”。在他工作的地方,不时可以收到寄给“叶灵凤女士”的信件或请柬。这是他晚年常常带着微笑,向人说的。

这当然是可笑的误会。还有不可笑的、更大的误会。

二十年代他就写小说,三十年代他在上海办刊物,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先到广州,后到香港,一住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年代中期离开这个世界,都一直没有离开香港(短期的旅行不算)。就是日军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中,他也没有离开过。因此,就不免有了一些流言。

和他一样,那个时候并没有离开香港的还有诗人戴望舒,不同的只是戴望舒坐过日本军队的牢房,而他没有。就在那样的日子,是他和戴望舒做伴,一起到浅水湾畔,对病死在香港的《生死场》作者、女作家萧红的坟墓,默默凭吊。在这以前,这以后,直到五十年代戴望舒从海角的香港回归北京后,他们一直是好朋友。人们不知道战争年月更多的事实,但举一可以反三。有所为也就往往是有所不为。

说到萧红墓,人们记得,当一九五七年这一孤坟有被铲平而湮没的危险时,正是他带头和文化界的一些朋友一起,取出骨灰,送去广州,安葬在银河公墓。

在上海和他一起办过《幻洲》,后来长期担负对敌斗争秘密工作和统战工作重任的潘汉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回到香港,就和他恢复了联系,而不是弃之如遗。

在潘汉年蒙冤的日子,他也曾不止一次地到北京作过客人,其间包括和阿英的欢晤。

正像早些时的流言站不住,后来加给他的“汉奸文人”的帽子也是戴不稳的。新版《鲁迅全集》和“文革”前《鲁迅全集》有关他的注文前后不同,也透露了此中消息,有如给这个“汉奸文人”平了反。

在他晚年写作的许多散文里,是不乏怀乡爱国的篇章的。

这更大的误会是可以澄清的了,只不过可能有些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他的爱国行动还表现于他的爱书(这里的爱书意如爱将),其中之一是嘉庆本的《新安县志》。这个新安和风景秀美的新安江无关,它只是广东旧时的一个县,也就是今天的宝安,却比宝安幅员为大,今天国际性的大城市香港也属于它的范畴(今天名震国内外的深圳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新安县志》也就包括了香港志的成分。他收藏有这部书,而且和广州、北京图书馆收藏的版本比较过,据他说,以他手头的这一部最全。内地就只有那两部,而香港却只有他这一部海外孤本。英国人虽然在香港抓了一百多年的统治权,却并没有抓到这样一部和香港有关的地方志。好几次有外国人,以当时的几万元港币(相当于如今的过百万元)的代价,伸手想抓走这部书,他都一一拒绝了,只肯让香港英国官方的图书馆复印一份,参考资料。他生前不止一次表示,书要送给国家。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完成了他的遗愿。这一部《新安县志》现在是藏在广州中山图书馆里。

但他心爱的藏书,朋友们所赞赏的他的藏书,却又不仅仅是这一部《新安县志》。

在香港,他是有名的藏书家之一。他有名的藏书主要在于三大部分:有关香港的书刊,西方的书册珍本,西方的文学书籍。从这本《读书随笔》的《香港书录》中,不难想象他这方面收藏的丰富,那些有关香港早年的史料是很珍贵的,他自己写的《香港方物志》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著作。他早年学画,也画过少,如果不是后来放下画笔只执文笔,最后是以画家还是以作家知名于世,就很难说了,尽管现在一般人知道他是作家,新版《鲁迅全集》还是称他为“作家、画家”的。他收藏的那许多西方的画册,是内地美术界朋友谈起来就不免流露关切之情的珍品。西方文学书籍的珍本那就更加使人为他难数家珍了。

不必问他的藏书有多少万卷,他的居所在香港那样的地方算得上宽敞的,却由于他的良好的嗜好,弄得狭窄甚至狭窄不堪。那里真可以称得上书屋,屋子里到处都是书。我们的作家并没有书房,却每一个房间里都有不少书,大厅就更是书的天下,他就整天人在书中,由于“书中自有”,也就可以说是人在玉颜中,人在金屋中了。

正是难数家珍,他的这许多藏书本来是要送回内地,献给国家的,由于迟迟没有清点整理,终于由香港中文大学以先行全收后才清点的方式取了去,辟了专室,整理收藏,这一失误曾使人感到可惜,为之叹息。不过,一想到“一九九七年以后”,随着整个香港的主权的回归,这些图书不也是自然回归祖国的怀抱了么?天下事就有这么巧妙!

人们都称叶灵凤为藏书家,他虽然在生时没有“请予更正”,但他肯定欢喜另外的一个头衔“爱书家”。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名衔,至少一般人很少这样说,只有在他笔的笔下才屡屡提到:“爱书家”。从《读书随笔》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到,同时还可以看到藏书家是书的敌人这样的译文。他有读书的兴趣,而且兴趣渊博,涉猎很广。他不是藏而不看的人,尽管书太多而他来不及尽看。

书和笔,读和写,这就是他多年来的全部生活。他不仅忙于读书,也勤于写书。他天天读,也天天写,他去世后遗下总有一两百万字的作品有待于整理出书。(在香港已出书的有六七种)这些文章都是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有文艺随笔、读书随笔,有抒情小品、生活小品,有香港掌故、香港风物,有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那些谈香港史实的文章,是他翻阅了大量中英文的资料才写得出来的,多年来,它又成了别人在写香港掌故时依据的资料。它材料丰富,文字端庄流丽,爱国热情洋溢于笔墨之间,大义凛然,毫不含糊,对于异族统治者一点也没有什么媚骨。

岁月匆匆,他的去世一转眼就是十年。霜红最爱晚晴时(他晚年以霜崖的笔名,写了大量的《霜红室随笔》;所出的集子中有《晚晴杂记》),回首前尘,不由得更对这位老作家有深深的怀念了。

一九八五年九月

同类推荐
  • 如果没有李俊基

    如果没有李俊基

    李俊基,这个长着中性脸孔的韩国男子,他的名字注定被镌刻在人们心中。他在整个亚洲掀起了一阵中性美的狂潮。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一个不信基督教的大男孩,竟然戴着十字架耳饰。如果没有李俊基,你就不会知道曾经有一个大男孩,竟是大钟奖上三项大奖的独揽者。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元培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蔡元培

    蔡元培生活在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直到抗日战争中期。他的生命历程横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穿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充满了丰富复杂的传奇色彩。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内忧外患、横遭外国侵略者蹂躏的悲愤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前仆后继、勇猛斗争的英雄时代。在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古老的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政治舞台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年代里,蔡元培积极投身于时代洪流,在惊涛骇浪的历史大河中,在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多次较量中,上下求索,不断实践,走过了光辉灿烂的人生之路。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间谍

    也许是无情的战争造就了他们,也许是特殊的职业为她们戴上了神秘的光环,她们大多集美丽。狡黠。勇敢、坚毅、敏捷的物质于一身,她们擅长用最有效的方式诱捕“捕物”,而采用的武器的智慧与美貌,曾肩负过艳谍使命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这样说过:“秘密战争不能没有女人,除非这个世界只剩下了男人。”
热门推荐
  • 有个风尘客栈

    有个风尘客栈

    江湖深处,有个风尘客栈。来历不明的失忆暖男小杂役,满口奇怪言语的腹黑少女小跑堂,油嘴滑舌的渣男账房先生,悲伤逆流成河的长腿御姐厨子,不苟言笑的霸道大叔掌柜。有人身世显赫,有人武林至尊,有人庸碌一生,有人来历神秘。不过,他们都已陷入风尘……客栈,互为家人。这里熙熙攘攘,每日奇怪的客人不断。有庙堂权贵、护国将军,有豪侠行者、江湖草莽,亦或是贼盗、刺客、乞丐、粉红。远来都是客,在风尘客栈歇歇脚,喝上一杯,住上一夜。食可果腹,酒可暖心。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日常、休闲、江湖庙堂轶事。)
  • 奥特战士之传奇之光

    奥特战士之传奇之光

    奥特之王的孩子,从小就被奥特之王送到光之国学习。他的孩子将有怎样的故事呢?他的一生又会怎么样呢?他将会成为奥特之王吗??
  • 学霸对我笑

    学霸对我笑

    多年以后,叶肖然终于对池漫吐露了心声:我人生的前二十年似乎充满着不幸,但唯一幸运的便是我爱的人恰好也爱上了我。
  • 嫣然摇动

    嫣然摇动

    她是二十一世纪铁腕总裁,她是大统国人人厌恶的花痴女。一场意外让她成为了她,是宿命还是意外?再次睁眸,看着那些想要谋夺她家财、想要她命的堂姐、伯母、渣男,她扮猪吃老虎,将众人耍的团团转、让其身败名裂、付出惨重的代价。她低调却被人步步紧逼,锋芒毕露。阴谋重重、身世之谜、皇位之争将她重重包围,她步步为营、手段强硬,为求生存与那华冠天下却狡猾的如同狐狸一般的小王爷联手倾覆天下,强强联手,谁敢争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张大仙背后的男人

    张大仙背后的男人

    王者荣耀著名主播张大仙:享年二十五章。后面就开始乱写了。
  • 暗夜梦魇

    暗夜梦魇

    架空的时代,四大种族分割大陆,不死战士为金钱而生,也并非为钱而生!一次次的死亡,被磨灭的记忆,谁知道不死战士拥有多少的过去。
  • 辰光微明

    辰光微明

    此文已坑,有事挖坟(ノwT)我原以为我是个很理智的人,事实上真的,完全不是这样。我原以为我会疯狂到没心没肺忘记他们不在意他们,但是越到紧要关头我却开始紧张。即使他们这样对我。——谢琉浅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路过青春遇过你

    路过青春遇过你

    唐杏子,有个完美的姐姐,有个有钱的闺蜜,还有忠实的小弟,还有一个外国友人,内心不甘平凡,却还是过的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再童话的人最终也得走入现实?漫长的岁月,把我们逼成曾经年少时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时光好不禁用,转眼青春已逝,还好回首,青春遇过你们。
  • 异界神尊逆天

    异界神尊逆天

    一个年少轻狂的少年,穿越异界。陆逸这个人在一个武者聚集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股不服输的态度,和对亲人朋友的关心。无止境的修行,终于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天下,不断的创造奇迹,成为了异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