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不但是微笑的鲜花,也可以是绝妙的武器。当我们遇到他人提出的敏感话题,如薪水、私事等,避而不答或粗暴回应显然是不妥当的。这时候,我们如果幽默而理智温和地回敬这些敏感话题,让对方既没问出什么来,又不好再穷追不舍,才是上策。
越出名的人越容易受到外界八卦的侵扰,甚至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被夸张了大肆宣扬,很是令人头疼,但大多数人还是能对此予以幽默的回应。
毕福剑在做客某网站的访谈中,有网友好奇而又毫不客气地问:“毕老师最近几年挣了不少钱吧?又当主持又当制片人的。”
老毕回应说:“这个事你都知道?制片人挣不了多少钱,在这儿可以直接说一下。制片人拿着国家的工资,国家给你多少工资你拿多少工资,都是国家职员的工资,数字不和你说了,国家都是统一的。我在台里还是导演的编制,别的主持人享受一年一万、两万,我没有这个享受。做节目主持人我还是拿普通的工资,至于说我生活来源,偶尔我给别人做点儿节目可以挣点儿钱,当然前提是我要向国家交税。你问我准确的收入有多少,我估计你问谁也问不出来。”
大多数人对于薪水问题一般都比较回避,除非有人故意炫富,不等别人问及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自己存折上的数字,但这毕竟还是少数。备受人瞩目的明星大腕们一直都是人们八卦的对象,而在面对薪水这个敏感话题时,许多人还是一带而过。老毕也不例外,看他前前后后说了一通,其实最终给的答案却是“你问谁也问不出来”,这个幽默性质的总结让提问者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说话是一门高雅艺术,说得好了,即使别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通常而言,对于不适宜从正面回答的问题,就需要用幽默的语言予以回复,既避免了锋利的语言得罪对方,又能轻易地将这一问题跳过去。
1990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一位记者问:“请您用数字来说明中国2000年奥运会举办的可能性。”萨马兰奇说:“北京是否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有力竞争者,首先取决于亚运会是否成功。开幕式开始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昨天我看了开幕式,可以打10分。”
另一位记者问:“几个竞争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中,您会投谁的票?”萨马兰奇回答:“这个问题我很想回答,但是自我当主席的那一天起,他们就不再让我投票了。”
对第一个问题,萨马兰奇含蓄而得体地做了正面回答。对于第二个问题,他巧妙地回避了记者的提问,对这个过于敏感的问题不予答复。“投谁的票”,在记者那里意思是:“支持、赞成谁”,而萨马兰奇有意曲解原义,在回答中把问题岔开了。
一般来说,新闻发布会上,记者都是抱着目的而来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你都不能对记者置之不理,如果简单地对记者说“无可奉告”或“这个问题我不能告诉你”,则显得生硬,会使提问者感到失望或不快,从而对自己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时,你就可以运用幽默语言,机智地避开正面回答。这样,记者虽然从答话里没有获得什么信息,但是在轻松一笑的同时,避免了难堪,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双方仍保持着愉快的问答关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素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一次,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动身前往莫斯科,途中经过维也纳。在那里,基辛格就即将开始的美苏首脑会谈问题,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提出一个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风趣地答道:“我明白了,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啊,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任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微停顿一下,然后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堂大笑。
基辛格的对答显示出他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幽默洒脱的政治家风度,他没有被动地被记者牵着鼻子走,而是机智果断地打乱问话的思路,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做出一个令人钦佩的绝妙答复。“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遂成为基辛格的一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