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玑道:“二公主可还记得家老人当年言母珌起自东南,东南山中有神人之事?”羽昆点头,当年王城东门陋巷中与姨珠的那一番言谈,这几年虽未所想过,但此刻姜玑出现,她又回想了起来。
“二公主当年返程后,家老人思索良久,觉得确实应该探一探那东南山中神人之事。于是一番安排布局,令族人潜伏打探此事。只是母珌对东南之境防范严密,非其族人不得入内,故而我们数年无所得。然而上天终不负苦心人。
七八年前,王城忽然派人大量向东南之境运送粮食。我们的子弟于是混入运粮队伍中,一同到了东南之地。偶尔探得了原因,原来那东南境内不知何故,时常漫天弥漫灰尘,遮阳蔽日,使作物不得生长;又时常地里干旱无比,数月不得一点雨水落下,土里沟渠,亦是时常断流,由此造成东南境内绝收。故而不得不由王城调配运送粮食入境。刚开始时只运一趟;过了一两年,一年至少要运五六趟。
可即便王城如此调运粮食,东南境内母珌族人也生出了逃离之意。五年前又一次运送粮食过东南境时,当夜在东南境内驻扎修整,准备第二日早上返程。哪知第二日早上醒来,一众民夫却发现运粮队伍消失不见踪影,连同押送他们过来的黑甲也不见人影。
他们正惊惶,忽然一白袍官员领人过来声称他们擅自逃离,将他们全数扣押,押送到了大山中。后来才知原来这是姜珌族人设下的圈套,他们不愿再继续留在东南之地;而境内人口之数又严密控制,故而想出了此等替人换人之计。”
姜玑说到此,略微停顿,换了口气继续道:“此一众民夫中,便有我族之人。”
“二年前,我姜地境内突遇蝗灾,致大部地区绝收;去年,又遇天干旱不雨,使得几乎全境绝收;今年,虽无虫灾,但依然少雨,不够缓解旱情。三年不收,全族上下,多有饿人。由此,母珌命令黑甲,广泛招收成年男人入黑甲。其中,亦有不少我族人进入。”
姜玑话语清晰,条理分明。玉昆,羽昆姐妹俩听得极为专注,中途未发一言。姜玑接着道:“新招收的黑甲,除了戍边,更有许多人做了运送的苦力。这块黑石,便是我族人在一次运输途中,偷偷传递出来之物。”
她拿起这块黑石,问道:“二位公主可知,这黑石作何用途?”
二昆都看着她。
姜玑道:“请取一个浅火盆过来。”
羽昆于是命一侍从取一个浅黑陶盆过来。陶盆拿过来后,姜玑又请从正在燃烧的深陶盆中取出一块正在燃烧的木炭放入浅陶盆中。然后她从黑石上掰下一块,小心放入陶盆中。
只见陶盆之内,木炭上的火苗随风摇曳,火舌朝四处伸展。黑石靠近木炭,渐渐竟然发红。这红色由外及里蔓延,仿佛石内有无数通道贯通。
姜玑又将木炭从陶盆内拿出重新放入深陶盆中。此时浅陶盘中就只有这块逐渐遍体通红的黑石,忽然之间,这黑石之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火苗。同时空气中出现了一股难闻的味道。这味道完全不同于木炭燃烧之味。
火苗燃烧许久才渐渐消灭,黑石重又变得殷红点点,只是此时这殷红不似刚才,逐渐逐渐缩小,最终完全湮灭。最后,这黑石竟然转色,成了一块灰白之物。
“变成这灰白之物后,黑石便无法再燃烧,只能丢弃。”姜玑道。显然她们之前已试验过。
刚才黑石这番变化,羽昆亲眼看在眼中。她问道:“你们如何得知这黑石可以燃烧?”
“此乃我族人之发现。当年那些民夫被编入东南之地人口之内后,管辖当地的城邑长官及白袍官员为防止泄露消息,将他们全数赶入东南大山之中。正是在这大山之中,他们发现姜珌族人每日固定时间将这些黑石送入一山中石窟中,隔一段时间,又从石窟之下,挖取这些灰白之物出来扬弃。当时他们不明白这些黑石从何而来。直到去年,被编入黑甲的几个族人奉命随队背送黑石入东南之境,与他们接上了头,两方才得知这黑石之用与黑石之来历。”
羽昆想起了季所说的运送黑石之事。
“这些黑石从何而来?”她问。
“我们只知是从某处集中搬运而来。具体来历不知。”
“这开刃之物,又是何物?”玉昆指着金黄之物问道。
“此物,便是我此行过来的重点。”姜玑道,“两位公主请看。”
说罢,她用布条复又重重缠绕住这金黄之物一头,然后以手握住,又将一布条放在刃上,只拉紧,便听得一声轻微“刺啦”之声,这布条竟然从中断开,一分为二!
此物之锋利,大出玉昆和羽昆之意料。羽昆道:“我来试一试。”姜玑将东西放下,羽昆小心拿上,同样将一布条放在刃上,果然毫不费力便将布条断为两截。她又缠绕了一层,不过也只是稍微用力,布条即断开。玉昆同样试了试。
试验过后,羽昆郑重将此物放于三人中间。姜玑接着道:“此物,从东南山中而出。”
又是东南之地。姐妹俩互相对视一眼。
“在东南山中,有数处大陶鼎。陶鼎上盖与鼎身合为一体,下无鼎足,鼎身直立于地。此鼎将及人高,壁极厚,腹三人才能合抱。上中下开有三槽,上槽投入某种石头,中槽投入黑石,下槽泌出灰白之石,另旁设一通道直通地上。将石头投入鼎中,然后不断投入黑石,持续燃烧几日,便有温度极高似血水之物从鼎中流出。自管道流入陶范中,冷却之后,再进行捶打,开刃,便成这极锋利模样。这些情况,俱是我在东南山中族人所探得。”
这一段玉昆和羽昆听得有些莫名,有些不能想象究竟是何等情形。羽昆思索道:“你说从上槽投入某种石头,底下不断加火,便成血水之物?”
姜玑点头称是。
“这上槽中投入的石头,又是何等模样?”羽昆又问。
“黄色。一种泛着黄色的石头。”姜玑肯定的答道,“只是因为东南之地管控极严,族人梭巡寻觅却始终未能运一块半块出来。”
“你带这两件物事过来,除了告知我们姜寨在私下操作此物,可还有其他用意?”玉昆问。
姜玑神色一正。她和她的族人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获得这二物;她过来吕良这一路,为了避开姜寨黑甲,一路风餐露宿。此刻,终于到了最要紧的时刻!
思及此,她心绪不免有些激动。她深吸一口气,然后拿起那金黄开刃之刀,将其小心托于掌上,向玉昆及羽昆道:“家老人遣我携此物过来,正是想要告知贵族:此物锋利无比,远甚石刀及骨刀。且制作容易,重量又轻于石刀。两位可想过姜珌为何要制作此物?此物又将作何用途?”
玉昆,羽昆盯着姜玑手中的利刃,忽然瞳孔一缩,明白了姜玑的意思:既有如此利刃,唯有黑甲可配。必配之于黑甲!
姜玑看她二人神色,便知她们已想到了关键点。她道:“此物目前虽不如石刀坚固,但据称东南山中正在不断改进。他日,若此物坚韧如石刀,锋利又远甚,则这世上还有何物可以抵挡?!”
“你的意思是?”玉昆又问道。
玉昆如此问,倒有些叫姜玑未料到。她抿了抿嘴唇,没有说话:这二人明明已经猜到了她的来意,却为何仍要逼着她亲口说出?思及此,她抬眼看着玉昆。玉昆同样瞧着她,神色平静。
良久,姜玑垂下双眼,想了想,复又抬眼道:“姜珌若成功改制此物,于贵族,只怕有害无益。姜寨境内如今三年歉收,四处征伐,抢夺粮食土地。若此物制成,只怕这刀锋所向……”
玉昆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今年,是姜珌第二年找贵族购买粮食了吧?”姜玑接着问道,“因贵族与我姜寨实力相仿,故而姜珌不敢向对东夷人那样用兵,而只能以玉器换购。大公主可曾想过,若姜珌将此物改善成功,配之于黑甲军内,到那时,您猜姜珌是会持着玉器过来换购,还是携带这利刃过来施压?”她索性将话说明。
姜玑非常喜欢使用发问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意思。当然,玉昆平时也喜欢以这种方式与人辩论。但是此刻,当姜玑将这种方式用在她身上时,不得不说这让玉昆有些不喜。
她微微一笑,道:“然后呢?”
姜玑一顿:她自认为用意已经表述得十分清楚。她有点琢磨不定这羌族大公主如今到底是何意。
羽昆看着姜玑神色,没有说话。
良久,姜玑终于咬牙,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窘迫道:“故,我觉得,贵族应该要出兵打断姜珌的计划!”
玉昆微微一笑,道:“我想知道,这是姨珠之意吗?”
姜玑一双眼睛带着一点烧红直视玉昆。良久,她点头道是,但是谁都看出了她的迟疑。
玉昆于是道:“如此,你的来意与姨珠的意思,我已经知道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非我个人所能回复。我将向族里禀告此事,待族中讨论之后,我再回复你。”
姜玑浑身滚烫,她极力控制自己,直身拱手道:“那便先谢过大公主。”玉昆于是站了起来。羽昆和姜玑都跟着站了起来。
羽昆道:“随同你过来的有几人?便一同暂时安置在我府中吧。”她既是问姜玑,也是问阿姐。
姜玑道:“还有二人。”
玉昆道:“好。那你便安置姜玑妹妹三人。”她又向姜玑道:“姜玑妹妹,你便在羽昆府中安心住下。”她态度忽然又与刚才不同,姜玑一时还没转过来,只是道了多谢。玉昆又道:“此二物,可否借我明日拿上城台与族中讨论?”姜玑自然说可以。
一番交代之后,玉昆才从羽昆家中离开。送走阿姐后,羽昆命人准备房舍,将姜玑及二随从安置好了才返回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