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世界名片《保镖》,该片讲述了特工弗兰克与著名女歌星梅伦由雇佣关系到恋人关系的一段经历:
著名黑人女歌星梅伦的经纪人狄克请求特工弗兰克去做保镖。原来,与梅伦住在一起的梅伦的姐姐妮基与保镖托尼经常收到恐吓信,有人威胁说要杀害梅伦。
弗兰克本想拒绝,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在一次枪战中的痛苦经历。但看到梅伦5岁大的孩子法伦时,他不忍拒绝,便答应了。
不过,对这一切,梅伦并不知情。她并不赞同经纪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弗兰克也没有好感。
随后,发生了一起汽车跟踪事件,弗兰克证实了这一事件是冲着梅伦来的,梅伦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确实正受到威胁,由此改变了对弗兰克的成见。
在演唱会上,梅伦发现了恐吓信,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梅伦被歌迷冲下了舞台,多亏弗兰克及时相救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梅伦为了答谢弗兰克,邀请他共进晚餐。梅伦感到,在弗兰克身边有一种安全感。两人在舞曲中渐渐陶醉。梅伦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与弗兰克发生了关系。
此后,两人又共同经历了数次生死考验。
在乡村别墅,弗兰克再次救了梅伦。
在金像奖的颁奖晚会。弗兰克为了救下梅伦,击毙了杀手,自己却身中一枪,昏死过去。
梅伦终于安全了。弗兰克送她登上飞机去作巡回演出,他已不再是梅伦的保镖。经过心中的激烈斗争,梅伦终于在飞机起飞前的最后一刻跑下了飞机。
在风中,梅伦与弗兰克紧紧地拥吻在一起。
从某种程度来讲,梅伦爱上弗兰克,是突然遭受恐怖刺激而渴求安全感使然。
大凡人经历了恐怖之后,会松一口气,并对身边的人产生好感。甚至原本势不两立的双方也可能前嫌尽释、相互协助。
最初,梅伦对弗兰克并不友好,之后,多次的恐怖袭击让她惊恐,在心理上,她需要依靠,而弗兰克在旁,恰恰给了她这种依靠,给了她安全感。
梅伦需要弗兰克协助的时候,正是她感受到弗兰克力量的时候,恐怖袭击的来临让她不由得依赖他、依恋他,最后爱上了他。
这就是人们惯常的一种心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其中的一方需要协助,另一方伸出援手,就很容易赢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征服对方。
对于这种心理,心理学家达顿和亚伦的吊桥实验予以了证实。实验是在深约七十公尺的深谷上面,架上一座137公尺的吊桥。让参与实验的人从上面走过去。一般人过这样的吊桥,都会吓得心脏怦怦乱跳。
实验的对象是两组男性。每一组的男性在要过桥时,都会有一个他未曾谋面的年轻女子对他说:“我好害怕喔!我们可不可以一起过桥?”
然后,达顿和亚伦会对两组男性做一个心理调查,询问他们对这个女性的好感程度。
不过,对两组男性,询问的时间有所不同。一组是过桥前,另一组是在过桥后。
结果发现,虽然是对同一个女性,这两组男性对其喜欢的程度有很大不同。
过桥后才做调查的这组,对这个女子的印象较为深刻,有更多的好感,甚至有的男性在与这位女性共同经历了恐怖之后,爱上了这位女性。
这种心理人人都有。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男生喜欢带着女朋友,到游乐园的鬼屋去玩。实际上,这些男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要找机会和女朋友更亲近。
任何人在遭遇恐怖或磨难时,都想找一个能替自己消除恐怖、排除困难的协助者。即使要依赖的人是一个自己原本不齿的人,也可能视其为救世观音。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症状。因为女性往往比较情绪化,也较感情用事,她们更容易因为与某人有了共同的恐怖经历而爱上对方。
看来,征服对方其实并不是像想像中的那么难,有的时候,你只要创造条件,让对方产生一种需要协助的心理,就容易轻松地达到目的。
如果你无法创造条件,你也要试着寻找机会,在对方需要协助时,及时出现在他(她)的面前。
这样的时刻,可能是:
对方的事业遭受了挫折:比如,对方苦心经营的企业破产了;负责的一个大项目出了问题;原本可能实现的升职希望破灭;被领导误解而遭一顿臭骂……
对方生活遇到了困难:身体出了大的毛病;家人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与家人关系紧张;孩子不听话;发现配偶有外遇……
人关系心理学
任何人在遭遇恐怖难时都想找一个能替自己消除恐怖、排除难的协助者。即使要依赖的人是一个自己原本不齿人,可能视其为救世观音。因此,对方需要协时,时现在他她)的面前常可赢得方的好感,至征服对为世潜规则8从感情入手,让对方依赖感情而非理智来判断在美国,一位少年站在地铁的月台,不小心摔落到铁轨上,那时刚好有一辆电车飞驶而来,虽然他万幸地保全了性命,但是却受了重伤,失去了双手。
之后,这个少年向铁路公司提出控诉,但不论是地方法院还是最高法院的审判,都认为这不是铁路公司的过失,而完全是少年自己造成的。为此,这个少年每天心情沉重,郁郁寡欢。
终于到了最后判决的日子,在这最后的一场辩论中,令众人感到意外的是:法院竟宣判少年反败为胜,而且全体陪审员也一致赞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据说这完全是少年的辩护律师,在当天的最后辩论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昨天我看到少年用餐时,真接用舌头去舔盘子里的食物,使我不禁掉下了眼泪。”
就是这句话,使陪审团的判决峰回路转。
原因显而易见,人们毕竟是感情动物,即使是千百个振振有词的理由,也比不上一个令人感动的事实。
从表面上看,这个判决是人们理性作出的,但事实上,却是依赖人的感情和五官的感觉来做判断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感情或感觉可以突破难关,更能诱导反对者变成赞成者。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人是感情动物。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对方对你的成见有多深,只要你通过一定的努力在情感上打动对方,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改变他原有的观点与看法。
韩国电视连续剧《看了又看》中的一位男主角就是用情打动了女朋友的母亲,从而与自己的恋人喜结连理。
最初,两人的交往便遭到了女方母亲的强烈反对,称其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的确,两人的个人条件相差太大。男的是电视台的舞蹈老师,长相有点难看。女的硕士毕业,从事写作,长得很漂亮,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天,男主角硬着头皮去见了女方的母亲,女方的母亲很明白地告诉他:“我坚决不同意你们交往。我不想让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跳舞的。”
男主角听了这话,打击不小,但并未不死心。他想,得进行感情投资,讨好讨好准岳母,让她感受到他的一片真心,也许在感动之余,会不计较什么职业、长相之类的外在条件了。
从女朋友那得知,准岳母每天早上都会一个人到山上去拎矿泉。
知道了这事,男主角很高兴。虽然他很懒惰,也习惯晚睡晚起,但从此以后,他每天都准时到女朋友家大门外,等着陪同准岳母去打水。
起初准岳母根本不理他,给他白眼,但他不在乎。他总是笑眯眯地去打水、拎水壶。一路上还无话找话说,讲笑话给准岳母听;在打水休息空隙,他还教准岳母表演健美操。此外,他还特意买了漂亮的帽子,送给准岳母……
慢慢地,准岳母的脸色有了转变。
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男主角让准岳母意识到他的好,他还故意消失了几天。
还真如他所料,突然间早上没人陪着打水了,准岳母很不习惯,很失落,进而想到了他的种种好处,甚至天天盼着早日见到他。
没过多久,两人的婚事就得到了父母的应允。
想想看,男主角的个人条件发生改变了吗?没有。
那么,准岳母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快就有了变化?
因为,男主角通过感情投资,与准岳母建立了感情,赢得了准岳母的好感。于是,情感战胜了理智,岳母大人的判断标准发生了改变,感情上升为第一位,学历、身高、长相等外在条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有一天,你试图说服某人,改变其判断标准,如果对方在理智上不能接受,不妨从感情入手,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
人关系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感情或感觉可以突破难关,更能诱导反对者变成赞。人感情动物。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对方对你的成见有多为世潜规则9聆听对方的苦恼,让对方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一天深夜,一位医生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妇女打来的电话。对方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恨透他了!”
“他是谁?”医生问。
“他是我的丈夫!”医生感到突然,于是礼貌地告诉她:“你打错电话了。”
但是,这位妇女好象没听见似的,继续说个不停:
“我一天到晚照顾四个小孩,他还以为我在家里享福。有时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却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说是有应酬,谁会相信……”
尽管这中间,医生一再打断她的话,告诉她,他并不认识她,但是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话说完。
最后,她对这位素不相识的医生说:
“您当然不认识我,可是这些话已被我压了多时,现在我终于说了出来,我舒服多了,谢谢您,对不起,打搅您了。”
一个人总是需要倾诉,宣泄情绪的。情绪往往蓄之愈久,发之愈烈。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绪就像大水,你不让它发泄出去,它就像往水库里蓄水,只能是越涨越高,在心理上形成一个强大的压力。要想它不外流,就必然要在心理上高筑堤坝,而这势必使人在心理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造成精神的忧郁、孤独、苦闷,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行为变态。
1988年7月26日,沈阳市某旅社经理被职工杀死在经理室。
原来,当天下午,杀害经理的装卸工酒后找经理要求调换工种,经理见他酒醉,拒绝与他谈话。
该装卸工拍案而起,手持水果刀,直指经理,摆出一副杀人架式。
经理也毫不示弱,立即报警叫来了公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该职工要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
处罚决定下达的当天晚上,该职工借回旅社写申诉之机窜至经理室,手持菜刀向毫无准备的经理砍去……旅社经理就这样命丧黄泉。
事后,大家都为这位经理遗憾。如果她多少懂得一点心理学,懂得面对员工的负面情绪,应该疏导而不是堵塞;如果她能耐心地倾听这个醉酒的下属的心声而不是拒绝。悲剧还会发生吗?应该不会。
近年来,类似的案件并不少见。这给企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了解员工的负面情绪并予以疏导非常必要。
那么,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如何才能得以疏导呢?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霍桑试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
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
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原来,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
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它表明,交谈、聆听、倾诉是导泄负面情绪的重要渠道。
对组织的管理者而言,这个实验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在工作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负面情绪。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时时重视员工情绪的调整。对那些未能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抑克制下去,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它宣泄出来,让员工有话敢说,有话有地方说。
目前在日本,不少企业在心理学家的建议下,根据“霍桑效应”的原理,设立了所谓“特种员工室”。
“特种员工室”里陈设有经理、车间主管、班组长的偶像及木棒数根,工人对某管理人员不满,可以棍打自己所憎恨的人偶像,以泄愤懑。
也许,作为管理者,也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开办所谓的“特种员工室”并不现实,你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顺畅企业内部上下的沟通渠道。比如,领导信箱、员工大会,让员工能够在领导面前畅所欲言、言无不尽。
做到了这一点,你的企业就会少一些患胃溃疡、结肠炎的员工,多一些热情似火、干劲十足的员工。
人关系心理学
“霍桑效应”一个有诸多不满的人,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沟通渠道,把自己的不满都发泄出来,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为此,要想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必须顺畅组织内部上下的沟通渠道,让成员畅所欲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