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美国最大的一家汽车公司的代表要签订一项购买蒙面材料的合同。有3家公司为其准备好了材料样品。汽车公司看过所有样品后向这3家公司发出了邀请,要他们各自派代表参加最后的谈判。
其中一家公司的代表是在患有严重喉炎的情况下去谈判的。
这位代表进谈判厅的时候,他的嗓子哑得一点话都说不出来,几乎是在耳语。进去后他发现以该公司董事长为首的谈判小组成员全都在场。他停下来想说话,但一句也说不出来。
因为对方的谈判组成员都坐在对面,所以他拿起一张纸,写道:“先生们,我的嗓子哑了,不能讲话。”
“我替你讲,”董事长说,他展示了这位代表的样品,然后开始夸奖起来。在尔后进行的讨论中,董事长完全站到这位代表的立场替他说话。而这位代表参加谈判的方式仅限于微笑、点头和做一些手势。
结果,这位代表一下子获得了50万码蒙面材料合同,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中。
其实,这个结果不仅出乎这位代表的意料,也大大出乎我们许多人的意料。想想,要赢得那些时时保持冷静、高度警惕的谈判对手的信任与认可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应该说,在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赢得对方的支持方面,这位代表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创造共同体验的机会,让对方加入你的行动,令其产生“伙伴意识”。
什么是“伙伴意识”?
人们只要参加共同的活动,有共同的体验,或者面对共同的障碍,彼此间就会有休戚与共的感觉,这就是伙伴意识。有了伙伴意识,双方的亲密度就加深了,哪怕是曾经对立的人,也会因为这种意识的产生而变得亲切。
在生活与工作中,这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比如,两位同事,因为工作上的事情闹过别扭,某一天,两人同时遭受了上司的责备,便同病相怜,开始相互帮助。
两家邻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了隔阂,有一天,房地产开发商侵犯了他们共同的权益,于是,两家联合起来,彼此的关系便由此改善。
两个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互不理睬。有一天,父母说要减少他俩的零花钱,他们便和好如初,一起去游说父母。
把这些事例引申开去,可以看出:一个人,完全可以创造机会,激发人们的这种意识,让对方与自己站在一起,成为自己的支持者。也许,在很多时候,仅仅施展一点小小的技巧就会非常有效。
比如,在商务活动中,如果你试图让一个可能会在公司的会议上反对你的人与你合作,你不妨对他这么说:
“请帮我拿一下说明书。”
“请帮我装订一下这些文件。”
“可以帮我把这些文件发给大家吗?”
通常,这样的话语可以产生神奇的效果。面对你所提出的诸如此类的求助,对方会在无形之中加入到你的行动中去。
如果对方开始帮助你,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方已开始从反对者向合作者转化了。
人际关系心理学
“伙伴意识”,人们只要参加共同的活动,有共同的体验,者面对共同的障碍,此会有休戚与共的感觉,这就是伙伴意识。有了伙伴意识,双亲密度加,哪怕是曾经对立的人,也会因为这种意识的产生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