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部门经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是一个管理高手。在下属面前,他威信很高,对于他的要求,下属总是竭力去做。
奇怪的是,他从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下属。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对下属的行为一概赞同。只不过,面对下属的失误或不良行为,他有自己的处理方法,那就是“有意识地自言自语”。
比如说几位下属在工作时闲谈,他不会直接过去指责下属“这是工作时间,不是让你们来闲聊的”,相反,他会小声地嘟囔“早一些把事情处理完,不就可以早点轻松吗!”
如果迟到的人不少,他不会在办公室大喊大叫“一次迟到扣一百,超过三次就没有年终奖了”,他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大家能不能来得稍微早一点儿呢”,一边在办公室内来回转悠。
如果夏天冷气开得太猛了,办公室内寒气逼人,有的同志已经在打喷嚏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向别的经理那样怒吼“要凉快回家凉快去,这不是冰窖,是办公室!”。他会做出一副感觉很冷的表情,摸摸双臂,自言自语地说一句:“真凉啊!”还未等他说完,已经有人去把空调的温度给调高了。
假借“自言自语”指出对方的不对,这的确是一门非常有效的心理战术。
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不喜欢被人指责,不愿被人强迫去做事情。
如果是长辈、上级或资历优于自己的人发出指令,要求你改变某种行为,出于尊重、畏惧的心理,你只有遵从,但你的内心一定是不大痛快的。
如果是平级的同事、家人或者下属,直白地要求你改变行为,你可能会反对、抗拒,拒绝执行。说不定,你们之间还会为此发生口舌大战。
如果对方换一种方式,不直接对你说,而是像那位部门经理那样,自言自语的表达他对你的行为的看法与期待,你还会怒火中烧吗?多半不会!
首先,对方用“自言自语”代替“厉声指责”,不会让人觉得他很强势,似乎他的意见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其次,“自言自语”隐藏了他的不满,避免了你的反感。“自言自语”让人觉得,对方并非指责你的过失,而是希望你有更好的表现。这样,你还会生气并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吗?想来也不会。
或许这一心理技巧看上去很消极,但用于指责对方的“不对”时,往往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是那些即使你劈头盖脸地大声呵斥却同样会无动于衷的家伙,较之与他面对面地直接说,不如故意对他暖昧地自言自语,反而能够产生好的说服效果。
哪怕是稍微触及到他的“不”,他也多半会意识到这个自言自语是冲着自己来的。通常,他会有所回应。即使没有立马改正,他也会暗自检讨自己是否有些过分了。
有些聪明的父母,规劝儿女时,就是运用这一技巧。
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长大以后,不再听他们的劝导。有的孩子逆反心重,每次父母一开口劝导,孩子就把脸偏向了一边,有的甚至大声回敬“你不懂”之类的话,让父母哑口无言,伤心无奈。
不过,有的父母却很聪明,他们不直接教训孩子,而是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
“如果现在开始做作业,十点钟就可以上床睡觉了。”父亲说。
结果,孩子看看自言自语的父亲,关掉了电视、打开了书包、取出了作业本。
“要是少吃点冰的东西,胃就会好受些。”母亲说。
结果,孩子吃完手里的那块西瓜,把桌上的冰冻酸奶放回了冰箱。
“要是浴缸总是干干净净的就好了。”母亲说。
结果,孩子每次用了浴缸,都会自觉地打扫干净。
“电视要是小声点,就好了!”父亲说。
结果,孩子虽然一声没吭,但电视的声音却渐渐变小了。
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自觉改正,不必高声责备,你只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冷静的态度,“自言自语”,说出规劝的话语。
人际关系的心理学
“自言自语”心理战术:谁都不喜欢被人指责。假借“自言自语”指出对方的不对,往往能产生良好的说服效果。尤其是对那些即使你劈头盖脸地大声呵斥也无动于衷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