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例子
笔者曾经目睹过这样一个小事件,一位父亲在水果店里买了宝宝(大约3岁)喜欢吃的苹果,宝宝着急要吃,爸爸却不让,因为苹果没有洗,不能吃。
可宝宝非要吃不可,爸爸急了:“不是告诉你了,还没洗呢,很脏!不能吃!回家洗了再吃”。宝宝反对:“不脏!”爸爸坚持:“怎么不脏!还没洗呢!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最后,宝宝闹了起来,爸爸不耐烦给了宝宝一个巴掌,虽然不重但宝宝还是委屈地大哭起来。
反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要求他们“要这样”、“不能那样”。父母正是通过不断提出要求来教导孩子的。
可对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并非都能顺利接受。有时,他们的反应激烈,非常抗拒。有时,对于同一要求尽管我们多次重申,一再强调,孩子们就是做不到,或是根本不愿做。于是,双方矛盾不断,冲突不断,教育效果也因此不明显。
提高认识
我们总是怪罪孩子不听话,毕竟要求是合理的,毕竟我们是为他们好。然而,事实并非孩子们顽劣,而是我们缺乏说服孩子的耐心和技巧。换句话说,不是孩子们不听话,而是我们没有能力说服孩子。
父母不能只提要求、订规则,还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明确说明理由。作为成年人,我们经验丰富、阅历深厚、思维与心理已经成熟,对事物的规律和联系印象深刻,在生活中运用起来也驾轻就熟。可对经验不足、阅历不够的孩子们来说完全不同。
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根本无需解释的道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见得容易理解,需要父母进一步解释说明。比如,开头那对父子,没有洗的水果不干净,这一点对父亲来说道理非常简单,他以为只要告诉孩子这一点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苹果没有泥巴,又没有灰尘,又红又漂亮怎么会是脏的?显然,孩子与父亲的认识水平不同。
对成人来说,许多道理显而易见,没有意识到需要进一步向孩子做出解释。成人对于这些道理可以不去考虑为什么,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孩子们知识不足、经验不够,他们对世上很多事还缺乏认识。成人必须抛开思维定势,既要提出要求,又要向孩子说理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
对待孩子天真的,甚至可笑的想法,父母大可不必惊讶、慌恐,更不必大发雷霆。父母必须意识到:一个人对世事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慢慢建立起来的。孩子毕竟不是成人,对许多事情的理解远不及我们。他们看问题不够深刻,对许多事情还有迷惑。
当孩子们有不成熟的想法,或表现出困惑时,父母应给予理解,耐心引导孩子说出真实想法,而后针对这些具体想法,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加以引导、启发。
对于孩子们的自主思考,即使幼稚天真,父母也应肯定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对孩子们消极错误的认识,不可一味指责,更不要给孩子扣上各种罪名。
改变观念
想要说服孩子,我们必须以理服人,既要让孩子“知其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许多父母也知道要和孩子“讲道理”,但如何讲道理,讲什么道理就没多少人知道了,甚至有人把抱怨、指责当作讲理。
为了说服孩子,父母们常说的是:“大人懂得比你多”、“这是为你好”,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这些说词太苍白,太缺乏说服力,对孩子面临的客观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凭此想要孩子服从往往行不通。
讲道理绝不等于枯燥说教,也不能空讲大道理,更不是以辈分压人,而是针对具体事件、具体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理性指导,并给予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只有以理服人,人才能服之。教育孩子更要以科学的道理、鲜活的事理、感人的情理赢得孩子真心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