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对一些事情形成一定的固定思路,这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对青少年而言,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给其提供现成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使青少年的思维越来越趋于程式化、模式化,以至于一些事情的条件稍加改变,青少年就感到束手无策,陷入思维困境。
定式思维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事物时,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某种思维准备状态。它直接影响或决定了后继思维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而且,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对于新问题的解决总会产生各种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思维定式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障碍,久而久之就会使人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与做事的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式往往会使我们步入误区。要想突破这一呆板、单一的思维定式,就要求青少年在学习中既要注意通性通法的学习,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敢于创新,提出自己独到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突破思维定式,快乐自我
一位母亲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开染布作坊,小女儿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女儿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女儿做的伞没有人买。一天,一位过路人就开导她说:“雨天,你小女儿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女儿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于是,这种突破思维模式的想法,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现。
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其实也同样需要这种突破思维模式的思考。学校中,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青少年之所以在平时会出现许多解题失误,都是由不良的思维定式造成的。
相同的事物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而定式思维所强调的是事物间的相似性与不变性。在多彩的、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中,思维定式会使我们墨守成规,难以涌现出新思维,做出新决策,造成知识的经验的负迁移;另外,思维定式也使我们不停地钻牛角尖,给自己造成心灵上的负担。
所以,青少年朋友应当在平时自觉养成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的良好思维习惯。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我们才能认识新事物,接受新知识,才能对事物认识不断深化,并由此产生“原子核”般的威力。
突破思维定式,灵活解决问题
虽然定式思维是一种习惯性的神经联系,即前次的思维活动对后次的思维活动有着指导性的影响。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同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当两次思维活动属于异类性质时,前次思维活动会对后次思维活动起错误的引导作用。所以,当所有的思考都涌向某一方向时,聪明的人就会打破固有的模势,清醒地反思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思路。因为,创造需要的是独特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随大流。
为了让青少年在平时养成敢于突破固有思维定式的良好习惯,有位老师在课堂上问一位学生:“如果两个人掉进了一个大烟囱,其中一个身上满是烟灰,而另一个却很干净,那么他们谁会去洗澡?”
那位学生很不以为然地回答:“当然是那个身上脏的人!”
老师嫣然一笑说:“错!那个被弄脏的人看到身上干净的人,认为自己一定很干净,而干净的人看到脏的人,认为自己可能和他一样脏,所以,身上干净的人要去洗澡。”接着老师又问:“后来两个人又一次掉进了那个烟囱,哪一个会去洗澡?”
学生听了皱了皱眉头:“这还用回答吗,是那个干净的人!”
老师又是一笑说:“又错了,干净的人上一次洗澡时发现自己并不脏,而那个脏人则明白了干净的人为什么要去洗澡,所以这次脏的人去了。”接着老师又问道:“他们如果再一次掉进烟囱,哪个会去洗澡?”
那位学生支支吾吾地迟迟说不上答案,这时,班上的学生开始议论开了,有人说,那个干净的人会去洗澡,有人说,是那个脏的人。
后来,老师又是一笑:“你们都错了,你们谁见过两个人一起掉进同一个烟囱多次,结果还是一个干净、一个脏的事情?”
对于上面的问题,许多人都认为“身上脏了的人才会去洗澡”,就是这个固有思维定式引导我们墨守成规地解答这个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式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其实,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一旦在脑海中建立新的思维体系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青少年在同类知识的学习中,有时候往往会思维敏捷,作答迅速,即使是智商较低的学生也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思维定式在起作用。它固然可以提高青少年对同类问题的解答速度,但是,也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而妨碍对新课题的具体分析,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青少年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敢于更换旧思路,广开新思路,剖析错例,深化概念,敢于突破思维定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