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约翰·弥尔顿
演说者弥尔顿,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词,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1641年,弥尔顿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弥尔顿重新开始诗歌创作并以口述的形式写就了使他名扬后世的三部伟大著作:《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这篇演说辞发表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之际。1643年,革命阵营内的上层长老派试图与王党妥协,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新闻检查法案。为捍卫出版自由、反对检查制度,弥尔顿以演说辞形式向国会提出了呼吁。
“精彩演说辞”
如果我们想依靠对出版的管制,以达到醇正风尚的目的,那我们便必须管制一切消遣娱乐,管制一切人们赏心悦目的事物。除端肃质朴者外,一切音乐都不必听,一切歌曲都不编不唱。同样,舞蹈也必设官检查,除经获准,确属纯正者外,其余一切姿势动作俱不得用以授徒。此节柏拉图书中本早有规定(指柏拉图在其《共和国》一书已有规定)。但要想对家家户户的古琴、提琴、吉他逐一进行检查,此事确乎非动用20个以上检查官莫办。这些乐器当然都不能任其随便絮叨,而只准道其所应道。但是那些寝室之内低吟着的绵绵软语般的小调恋歌又应由谁去制止?还有窗前窗下、阳台露台也都不应漏掉;还有坊间出售的种种装有危险封皮的坏书,这些又由谁去禁绝?20个检查官够用吗?村里面自也不应乏人光顾,好去查询一下那里的风笛和三弦都宣讲了些什么,再则都市中每个乐师所弹奏的歌谣、音阶等等,也都属在查之列,因为这些便是一般人的《理想乡》(《理想乡》为英国诗人菲力浦·锡特尼1580年以古希腊传说中的理想仙乡为背景所写的一本田园浪漫故事,这里指《理想乡》这类书籍)与蒙特梅耶(指蒙特梅耶所写的那类书籍。蒙特梅耶为葡萄牙诗人与作家,代表作为《多情的黛亚娜》,内容写牧人与牧女间的恋爱故事。这本书是将古希腊传说中之“理想乡”移入葡萄牙语的另一尝试,曾被译为欧洲许多文字)……脱离现实世界而遁入到那些碍难施行的“大西岛”(即《新大西岛》,培根所著的一本带些小说性质的理想国著作)或“乌托邦”式的政体中去,决不会对我们的现状有所补益。想要有所补益,就应当在这个充满邪恶的浊世中,在这个上帝为我们所安排的无可逃避的环境中,更聪明地去进行立法。
正像在躯体方面,当一个人的血液活鲜,各个基本器官与心智官能中的元气精液纯洁健旺,而这些官能又复于其机敏活泼的运用中恣聘其心智的巧慧的时候,往往可以说明这个躯体的状况与组织异常良好。同理,当一个民族心情欢快,意气欣欣,非但能绰有余裕地去保障其自身的自由与安全,且能以余力兼及种种坚实而崇高的争议与发明的时候,这也向我们表明了它没有倒退,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朽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从此步入足以垂懿范于今兹的真理与盛德的光辉坦途。我觉得,我在自己的心中仿佛瞥见了一个崇高而勇武的国家,好像一个强有力者(指力士参孙,见《旧约·士师记》16章13—14节)那样,正从其沉酣之中振身而起,风鬓凛然。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只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它那目不稍瞬的双眼因睁对中午的炎阳而被燃得火红,继而将它久被欺诓的目光疾扫而下,俯瞰荡漾着天上光辉的清泉本身,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指当时议会中反对言论自由的保守派),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上下翻飞,对苍鹰的行径诧怪不已;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
“演说辞欣赏”
弥尔顿的这篇演说非常简短,但是条理清晰,他在演说中从两个方面谈论了新闻出版自由的必要性,他首先列举了出版检查的弊端,用假定的种种可能嘲讽了出版检查动机的荒唐可笑,“如果我们想依靠对出版的管制,以达到淳正风尚的目的,那我们便必须管制一切消遣娱乐,管制一切人们赏心悦目的事物。”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即使真的实现了这个措施,结果可想而知。弥尔顿只是假设这样一个与出版管制在实质上一样的可能,使听者发现此项立法的荒唐可笑。接着,弥尔顿谈论了言论自由的好处所在,通过比方说明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其智慧、思想和灵魂自由的重要意义,表明思想言论的自由代表一个民族“没有陷入一蹶不振的地步,而是脱掉了衰巧腐败的陈皱表皮经历了阵痛而重获青春。”全篇演说语言生动形象,论述简洁犀利,准确明白地表达了演说者的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