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送审前的内部审片,片子进入了漫长的上映等待期。
我的生活也渐渐步入正轨。在和实验室以及课题组成员熟悉之后,Martin教授开始安排我开项。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在曼大读PhD的日子,唯一不同的就是导师变成了老板。(好吧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叫课题组领头人老板,但是现在可能更接近普通意义上的老板。)
Martin教授真的是非常有趣的人,脑子里装着一堆他从年轻到老遇到过的听说过的神奇的事情,而且特别喜欢和别人分享,以及听故事。很多次在饭堂碰巧遇到他,他就拉着我一起吃饭,顺便聊很多他的社会活动,以及聊我神奇的剧组生活。
他是一个致力于在公众话题中为疾病治疗与免疫健康争取一席之地的人,我想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我在面试的时候说的“我希望能通过规范的电视剧将科研生活展示给公众”打动的原因吧。他会参加很多的卫生组织的集会和学术分享,会参加很多面向公众的公益讲座。他和很多一直工作国内,只在象牙塔里埋头的教授不太一样,他不太赞同“学者就该只注重学术,不分心其他”的论调。
“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Martin格外认真地用带着台湾腔的口音说道,“如果这个社会里最了解这些事情的人都不出来说话,那谁来说话?政治家们吗?”说着挥了挥手里的小叉子。
我嚼着沙拉,认真地点点头。
所以当上映前夕,电视剧开始在各地路演预热时,剧组找到我,希望我开一个微博账号进行剧作内专业技术知识的讲解和互动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迈出了成为正儿八经的科普作家(网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