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到了线上面试剧组的时间。
高奕早早开始打理自己。换上了带小领花的衬衣,外罩一件卡其色的休闲外套,把头发绾成丸子束在头顶,再小心篦干净碎发。最后化一点能力所及的淡妆,戴上装饰性质大于实际用途的圆框眼睛。
唉,至于吗?盯着屏幕上映出的人影,高奕抿抿嘴。
就当是面试的练习好了。她对着屏幕抿出一个微笑,给自己过分在意的小激动找好了借口。
时间到了,面试官上线,一共三个人,没有老侯。她也只会认识老侯。
高奕端坐在书桌前,手撑在桌上胸前,紧张地思路乱飘。而且完全收不住没来由的灿烂微笑。
“你好,高小姐。我是B组总导演程亚。”坐在中间位置的男人开口道。他抱手靠在椅背上,面上是标准的掌控全局的自信微笑。
“你好。”高奕乖巧地问好。紧张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这样。
“你好。”他换了个看起来更放松的姿势,“哎?我以为你会是穿着白大褂和我们面试。”他开着玩笑。
“嗯...”高奕一愣,随即意识到这是外行那令人尴尬的思维定时,“我并没有在实验室,所以并不需要穿实验服。”努力不让自己的表情太僵硬。
对面一笑。
“自我介绍一下吧。”
高奕低头扫了一眼贴在桌面上的小纸条。其实紧张起来什么也看不进去,所以她还是抬头,看着对面的面试官说道:
“各位面试官,你们好。我叫高奕,今年26岁,刚从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医学部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获得PhD学位,科研方向是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
“我有超过八年的实验室经历,先后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发表过六篇论文,包括一篇一区高影响因子论文。我的导师对我的科研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论文撰写等方面都给与了较高的评价。我本人也认为我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可以胜任顾问一职......”
她侃侃而谈。这份自我介绍,她一早按照职业简介里的要求改好,烂熟于心。如果真的是帮剧组摆摆样子,她暗自觉得这些远远足够了。
不过,自信归自信,能不能成功还是在于剧组的看法。
对面不露声色地露出茫然式尴尬。
长话短说,高奕赶紧尽快结束了这部分陈词。
对面点点头,想说点什么评价但好像又不太会说,最后低头看了几眼手上的稿纸,才抬眼勉强说道:“你的科研能力很强,我们从简历上也了解到了...嗯,因为在作品中我们可能也并不会要完整展现一次科研,所以对这方面要求也不会太高......”导演边想边说道,“但我们会需要科研指导参与到很多场外的工作中,比如编剧,道具,一些镜头的拍摄等等等等...会比较琐碎...对...”他看着稿子假装不经意地说道,好像有点担心谈不拢的样子。
“嗯...”她点点头。猜到了。
“之前我们向你发送了一章的文字,相信你已经读完了吧。”导演切换话题,抬起头又恢复了自信的笑容,“可以给出一些评价吗?”
“当然。”高奕拿起平板,把之前写好的评价与修改意见串起来读了一遍。她没敢脱稿,怕激动起来口无遮拦。
读完抬头时,高奕发现对面坐在导演左手边的一个女人在低头奋笔疾书,而导演侧倚在椅子上,一脸认真地看她写东西。
“我还写了个修改版,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嗯,发给你们。”好像没有人注意到她已经说完了,高奕开口,试探地说道。
“那太好了。”导演转过头来,“方便现在发吗?”
嗯?高奕没想到会这么积极,有点惊讶。但还是利索地将稿件发过去邮箱。
看了两眼稿子,对面又开口问道,“你觉得这部戏的实验室部分,对演员而言,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实验习惯。”高奕不假思索。看对面饶有兴致,于是她接着说道,“实验习惯这个事情非常琐碎,但是很反映专业水平。对男主人公尤其是这样,因为他需要扮演一位有经验的导师。”
“举个例子?”
“就比如说,生物实验配试剂往往有很多步骤,这个过程中要打开很多的瓶瓶罐罐,枪头盒,样品管,药品管,等等这些一大堆。有的时候样品管一次几十只都是很常见的。如果实验习惯不好,会手忙脚乱,重复很多开开合合的步骤,浪费很多一次性耗材,甚至加大污染的风险。”她尽量笼统地说道。
对面又是不露声色的迷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药品盖子打开之后不能敞口久置,可能污染,但实验操作又没必要不断开合,太麻烦,所以怎么安排实验操作来快速集中地添加一种试剂,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实验习惯。”
脸色略微明朗。
此后,还有几个关于服化道的问题,高奕都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回答了。面试官的表情越来越难以捉摸。不过总归是点点头,要结束了。
“最后一个问题,”导演标准微笑,“为什么会考虑到剧组工作?”
“嗯...”犹豫了一下,高奕决定实活实说,毕竟官话套话不是很适合她。“因为好玩?”
对方挑挑眉。
“在剧组当科研指导是一段挺特别的经历,专业对口而且可以认识许多其他领域的人,我觉得挺值得试一下的。”她挑了一段最冠冕堂皇的实话。至于什么追星啊,还是别说着先了。
对方点点头。
“你觉得它符合你的预期吗?”语气有些期待。
“还不错,我觉得。”高奕抿起一个微笑。都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况且面试前高奕其实就心里有底,对影视剧中所要表现的专业内容不抱过严的要求。
对方满意一笑。
面试至此结束。
往后的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也情理之中。
她的海外offer全拒,国内的offer也不是很满意。相比之下,剧组这边显得更加值得一试了。
编剧开始和高奕频繁地邮件往来。先是文稿修改,然后是各种道具,布场安排,最后是一纸合同,漂洋过海地寄到了学校。
签吗?剧组科研指导?高奕手里拿着这沉甸甸的文件袋。
签吧,就当是去放肆一场追一次最疯狂的星好了。
毕业前赶论文时那段要死要活的日子里,多少次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说毕业之后要先去周游世界呢?怎么真到了临下,连一份想去的工作都不敢签了呢?
她有些无奈地一笑。
然而最终说服她的,其实还是现实的考量。
薪金够高,地点在上海,时间也不长,还可能有机会接触到高校和科企,其实还是挺好的。
就这样,高奕小心翼翼的越出了既定轨道,却来不及欢喜,就忐忑地找好了如何回归正轨。
毕竟从小到大,正途总是已然确定。二十年来勤勤恳恳,不应该动摇,也经不起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