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记得文中有段话:“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每个人都对桃花源记有番自己的见解。
——去寻找桃花源会遭到诅咒的。
——呵!哪能啊?巧合罢了!
——桃花源?这我可不大信,陶先生自是胡诌的了。
……
世人对于桃花源的种种议论多的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也许世上真的有桃花源。
也可能,
你的内心深处便是你的桃花源。
对于桃花源本该是茶后的一点小谈论,自然不会多深究。
但每个人对那儿地方多多少少是有点执念的。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
这样的生活谁不向往呢?
过了几天,天降消息。
“桃花源?呵!我自是知道在哪的,若有兄台能与我一同去我自是欢迎的。”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在议论纷纷。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论》
故事到这也就结束了。
听闻是因战乱而丢失许多部分。
叹惋叹惋。
……
桃花源外来来往往的人多了起来,都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怎么回事?怎的人多了?”老村长看着桃源外熙熙攘攘的人,指节不禁在发颤,“是不是小听?把她叫来!”
季听躲在了一稻草堆后,老村长是最熟知自己的习性的。也知晓自己厌恶这桃源生活不是一天两天了。
那告示自然是季听贴的。
至于为什么他们找不到,似乎是老祖宗留下的方法,季听也不得而知。
“小听这家伙……”
“哎,年龄小,玩心大,我小时候也这样。”
才不是呢。
季听觉得这无关年龄。
这桃源没意思的很,只会种种蔬菜瓜果,零嘴的少的可怜,小玩应也不多。学堂也就那么一家,多无趣啊。
每天也就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小听在这。”一位与季听熟识的人找到了季听。
季听撇了撇嘴,静待着老村长拿着他的宝贝拐杖教训自己。
老村长使劲拿拐杖戳着泥土,都陷下去几分了。
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句话了。连训人都这么无趣。
“村长,我想出去。”
季听极小声道。
没什么意思的。
在这生活了十七载,也该出去看看了。
听闻京城有趣的小玩意儿多的很,孩子们还放纸鸢呢。
这桃源村地小,可没地方给自己放纸鸢。
旁人听到这,都惊了一惊。
“小听……”
“不让就算了。”
什么“先是避秦时乱”,都是狗屁。
“你就那么想出去?你说说咱这桃源村有什么不好的?”老村长捏拐杖的手不禁颤抖了起来。
季听说不上来,桃源村不坏,甚至是极好的,但她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她喜欢更有意思一点的生活。
“村长,算了算了,你小时候不这样吗?”
有人看不去下去劝阻了起来。
季听的心情他们都能够理解,他们年少时也都是这么觉得的。
有人甚至出去闯荡了几年最后回到了桃源村。
外面的世界不及桃源的。
“去罚跪吧。”老村长捏紧了拐杖道。
……
“哈,又是季听,我都不知道看到她几回了。”
“别这么说,也算是我们无聊生活的一点调味剂。”
“你们够了,吵吵嚷嚷的!”季听来着罚跪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了。起先倒也会害怕,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据他们所言,他们是桃源村所有人的老祖宗。
“小听你这么想出去吗?”
“嗯,你们呆在桃源村这么久不会无趣吗?”
一个幽灵飘来飘去诉说着:“才不会呢,桃源村多好啊。”
“那么我便送你出去,闭上眼吧。”
季听也不知信了什么邪,也当真闭了眼。
过了几秒睁开眼时她到了桃源村外,试探着想进去,却已经进不去了。
“小听,这是你的成长之路,桃源村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只有你真正想进桃源村你才会进来,反之,你就是大千世界中的俗人一个。”
俗?
她倒不觉得。
“老祖宗谢了。”
说罢,季听就赶往了去京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