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同学们好!
我们期待已久的公开课终于到了,你们真实的知道老师整个过程的状态。期待我们今天不要辜百忙中抽空前来的与我们共度这一节课时间的尊敬的老师们。
早上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卖油翁的第一课时,对重点字词进行了解释,疏通了文意,也由同学复述了整个故事。
在介绍欧阳文忠公时我们认识了唐宋散文八大家,这里有一句话,里面藏着,八大家,看看谁能够最快都找出来。
同学非常机智,发现了八大家名字中的单字和图画中物体的联系,太阳是欧阳修,三苏是苏洵苏轼苏辙,柳树是柳宗元,含着的玉是韩愈,石头是王安石,拱桥是曾巩。
非常好。同学们有联系的机智,想必也有,识记和翻译的技能。
靠一靠同学们对课文中重点句的翻译。
第一句,尔安敢轻吾射。尔,安,轻,射。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第二句,徐以...,自...,而...
对,它的意思就是这位同学所翻译的,他做得特别好的是,有把原文省略的内容也翻译出来。
这里还有三个常用的字词,以,之,而,也是我们常常混淆的。
请同学们找一找他们还出现在课本其他哪些地方?意思是否改变,是什么?
刚才我们对于重点字词做了再一次的梳理,对字词的准确把握,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翻译原文,理解文章表达的内涵。
由此,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是我一个笔记小说,小说注重人物,情节和环境。
欧阳修写的卖油翁字数少,人物少,情节却很完整,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
昨天发下去的学习单,大家已经提前梳理了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四个回合的交锋。人物的性格也是在交锋中可知一二。
在大家开始按回合进行品读分析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再一次齐读课文。
卖油翁,欧阳修,起。
第一回合,请想分享的小组举手回答?其他同学请边听分析,边在课本中标记出来,写上该人物的语气神态,四个回合分享完毕以后,想请三位同学上来以表演朗读课文。分别是:旁白,卖油翁和陈尧咨。
二
三
四
感谢四位同学的精彩解读。我们常说,言为心声,我们出口的话语,语气,没有发出声音的眼神,动作,神态,我们的文字,都在表达自己。
期待,我们能都能说出美好的话语,好像金苹果掉进银网子里,让人喜悦!
如果你们已经准备好!请准备好的同学举手,上台为我们边读边演。
感谢三位同学的倾情表演。
经过他们的表演,陈和翁两位人物似乎活在我们眼前了,不一样的言语行动,不一样的人物性格。
请一同学来为我们作一个概括。
好的。非常准确的概括。
就像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人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经历和成长,我们读的文章,里面的人物,也教我们知人见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透过卖油翁这个故事,我们能学到点什么。
故事开头作者故“扬”一笔:陈尧咨“善射”而“当世无双”,且“以此自矜”。接着又因为忍受不了卖油翁的轻视而恼怒,卖油翁则用不慌不忙的“酌油”表演使得陈尧咨折服,从而达到“抑”的艺术效果。
综观全篇,“扬”是为了“抑”,“抑”才是作者的意图。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记叙产生波澜,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射箭”和“酌油”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作者却偏偏将它们放在一起写,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过对射者、酌者技艺和态度的鲜明对比,凸显“熟能生巧”的生活哲理。
(1)这则故事篇幅短小,说理的地方仅止“手熟”二字。大量的篇幅用在了叙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表演上。无论是射箭还是酌油,都证实了“惟手熟尔”的道理。
(2)作者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来阐明道理的,这正是本文构思的独特之处。运用“寓理于事”的方法说理,不仅通俗生动,易于理解,更能使道理的阐发有基础,令人信服。
所谓人情练达即文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做人道理和写作方法,期待同学们能够在作业中有所应用。
我也想听听看,你学完本篇课文有什么收获?请两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
文章刻画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通过描写他们之间的冲突,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虚心,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
今晚作业是,以“从此,陈尧咨怎么样...”开头,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同学们可以开始构思你们的短文。
非常感谢课业繁忙的各位老师能抽空莅临指导,多有不足,还需成长。谢谢!